結繩家譜:中國古代在文字產生以前,曾經歷結繩記事時代。東北鄂倫春人,到十七、十八世紀,還在馬鬃繩上打結記事,通過打過多少結,知道本家族有幾代人,五個結表示五代,十個結十代,他們將這種表示世代的繩結,掛在房子木樑正中,非常崇拜。東北地區錫伯族,到二十世紀初,仍保留結繩記載一家人輩數、人數、男孩女孩數的習慣,生一個兒子,在繩上系一個小弓箭,生一個女兒,則系一根紅布條。
口述家譜:比結繩更為原始的一種家譜形式。少數民族如蒙古族、苗族、彞族、高山族等,都保存口傳家譜的習慣,他們採取父子聯名的形式,即父親名字最後的兩個字,是兒子名字的前一前兩字。一般家族成員能背出三四十代祖先世系,最多的能背出九十多代。
甲骨家譜:就是刻在龜甲、獸骨上的家譜。產生於殷商時期的甲骨文字,其中有一些是專門記載一個家族人物,世系的甲骨,如"兒氏"甲骨,上面記載一個家族十一代十四個人的名字,就是很有代表性的甲骨家譜,是中國目前發現最早的文字家譜。
青銅家譜:就是鑄刻在青銅器上的家譜,即金文家譜。在出土商代末年的青銅器中,就有幾件記載家族世系的青銅器。在出土的周代兩件青銅器中,有三百八十字銘文,記載了一個家族七代世系和事跡。
石碑家譜:就是刻在石碑上的家譜。所謂"刻譜於石,以垂永久"。早在漢代,這種家譜形式較為盛行。民國初年,廣西南丹縣壕塘村豎"莫姓哨目族譜",共四百一十二字,不僅記載莫姓家族世系,而且記載了家族源流。較之甲骨、青銅家譜,石碑家譜要成熟得多。
書本家譜:即是書寫、印刷在紙上的家譜,又分古籍和鉛印家譜。這是中國目前存世的最主要的家譜,數量在五萬種左右。此外,
尚有塔譜布譜等。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 關鍵字搜索:
- 家譜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