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與願違,國民哀號。釣魚盡失,國之不國軟弱盡現;油田共治,秋波暗送默契私情。東海事於一靜一動之中,表明國人認知的巨大分野,正在為日人創造出於陸臺間左右逢源得佔先機的政治漏洞。
日人多重併進,分而擊之,不論有意於否,現實確實如此,且已定局。
東海之爭只是開端,若如此以往,未來對中國新一輪的鯨吞蠶食還在後邊。
現東海之爭,到底'爭'什麼?
雖然宏觀目的很明確,即領土和資源,但在此之外,還要得到什麼?主權、政治、面子......?
對國人而言,爭回來的領土和資源,是出了虎口進狼窩,絕了外憂現內患,驅了倭寇養家賊,名為國家所有,實為權貴獨得,與外寇之掠無異,哪有普通國人的'好果子'? 雖如此,除了一泄愛國之情,也確是難有翻盤之力......
這種民間愛國、被動愛國,緣於沒有自由表達的權力,即便偶爾求得'愛國'機會,結局也多是悲情和迷茫。
陸府曲阿,並不自今日始。從偽政伊建的江西時代即已定位於'倒中依蘇',方有此後歷次中蘇、中俄、中蒙、中印、中越領土之爭,為一己之私而置國家民族利益於不顧的醜惡表演,皆得以中國讓步而'解決'。
縱觀歷史淵源,其精神前生是馬列、血統遺傳本蘇俄,乃子孫派系,為外患內附,非我族類,實竊國之盜!!
所謂中國,自後清就非正常完整國家,至洪朝立則基因變種血脈全無,何談凝聚?故外人常有漁利良機。
現中國劃海而治,各執一詞,尤其陸方死抱頑愚之見不放,在兩岸巨大認知落差下,重歸一統顯得遙遙無期。
日人覬覦所欺者,實是中國不爭。病體未康反養虎在身,家有內賊,國亂未已,外患頻至必然。
日人自宋後與大陸相爭無往不勝,皆在於深得中華文化精髓,對所學能舉一反三且後來居上之故,雖為吾人反感,卻值得仰慕。
今'東海事變'呼喚真正的愛國主義,因為這是一場要求中華民族全力對外的世紀較鬥;'東海事變'也呼喚理性的操作運疇,因為這不僅需要狂熱,更需要應對技巧;同時,'東海事變'也呼喚出現聰智的國人,思考我們為何會淪到今天這步田地,從此認清一個能一走到底的主義和道路。
憶蔣介石'攘外必先安內'的故訓,放之今日並未過時,而且是正當急需!!
想必民意應該多給臺灣支持使之與日相爭,也學習臺灣此前幫我抗震救災的義舉,或可發起成立'援臺抗日基金會',與臺政民形成抗日聯盟。
這不僅有利於以臺灣為主體的抗日得以展開,也可以使陸臺增加民間互動和民意融合,使兩岸人民通過比對一個中國兩個政權行事風格上的新鮮活例,對各自體制和生態有所比較和認定,得知優劣高低之別,使中國的統一大業以此為契機,打好民意基礎。
東海之爭,爭得一片土地不如爭得敵手一個精神精髓,爭得一個好的制度保證和一個統一的中國。
現國權為它有,遠較片土它有為重。爭土之時,切莫忘了爭國權,也只有爭了國權,國土才能久保。
國權驅逐者何?非其肉身,乃精神附靈也。如此,極似中國又將面臨'驅逐韃虜'的歷史新任務。
中國要想成功均衡亞太局勢,單靠陸、臺一方之能,再走兄弟鬩牆之路,也必為日人所姦而難有所成。唯一可行者,是雙方認真考量國家前途,達成民主共識,重提'聯合政府'舊議,走向民主前提下的和平統一,方可立於東亞而不敗,並或有可能成為亞洲之中國 ,乃至於世界之中國。
2008.6.22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
- 關鍵字搜索:
- 警世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