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中汶川映秀鎮災民繼續談受災後的感受和要求

 震中汶川映秀鎮漩口中學向後傾倒近45度的建築據稱將被永久地保留

北京領導人和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選擇汶川的映秀鎮作為查訪的地點,應該不是偶然的。它不僅位處震中,而且災情有一種典型性。該鎮漩口中學向後傾倒近45度的建築據稱將被永久地保留,以做典型教材。

記者是在一對羌族夫婦的帶領下到映秀鎮的,那裡的醫院、機關、旅館等建築都已被震得面目全非。他兩人冒著喪失親人之痛對記者介紹鎮上的受災情況,說著說著,他們同時背過身去。原來又一個抬屍體的小隊從我們身後走來。顯然,這又觸動了他們的痛處。這是一對久處深山連成都都沒去過的平凡夫婦,但他們的態度沉穩而有禮。只是當記者問及他們對於基層幹部的看法時,表現出來不滿:

羌族婦女:"對老百姓一點兒都不關心,有災難來了就都去都江堰和成都的避難所逃難去了,現在救災物資來了又都跑回來了。"

這個情形跟另一災區綿陽市安縣的一位老人極為相似。他是從當地一份報紙的報導說起的:

"有一篇文章報導,我對那篇報導很有意見。報導說災情發生後,縣委書記和縣政府馬上出面組織出動了八千多幹部。哪有這回事 -- 八千多幹部,哪個去組織喔,當然數字可能包括村長,但我老家在秀水鎮,我侄兒、侄媳婦、侄孫子,從來沒見過鎮長,沒見過村長。八千多幹部哪兒來的?鎮一級當官的三天後都沒有出現在群眾當中算啥子嘛 。"

而那位羌族婦女還認為,目前發放救災物資的方法並不合理,她要求政府應該把救災的物資直接發放到災民的手中:

"救災物資都在村幹部管起的,管理的情況就是大鍋飯,大家都去舀。我的希望是把救災物資直接發到災民手裡,因為他們自己可以節約。[現在]是管在他們手裡,他們安排怎麼處理就怎麼處理,老百姓不敢說什麼,無權力說話。"

這就是大地震後民眾的反映,當然不全是抱怨和批評。對官員做的好的,他們也無保留地表示讚揚與支持。安縣一位居民嚴辭批評了政府,但對這次災後的消毒防疫工作仍給予讚賞:

"地震以後消毒工作還是做得好的。"

另一方面,在一些人批評軍隊出動太晚的同時,一些得到軍隊救援的民眾也表示由衷的感謝。映秀鎮的一位村民說:

"當時第二天,我們基本沒有水了,第三天,部隊派了飛機為我們投了飲用水 。"





本文留言

作者林迪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