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這些話請您不要對孩子說!

 2008-03-25 00:52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你真笨"   

  什麼叫笨?學東西慢就叫笨。一學就會那叫聰明,不聰明的就是笨。在動作上,不靈巧的叫做笨,遲緩的叫做笨?

  如此說來,新生兒是最笨的,他什麼都不會,連吃都不會,也不會說話,不會走路,為什麼我們不說他笨。

  原來笨是人為規定的概念,是同別人比出來的。別人都會走路了,而你還不會走,那是你笨手笨腳;別人都會說話了,而你還不會說,那是你笨嘴拙舌。為什麼別的同學考試全對,而你總是做錯題?還是你笨吧!

  懂事的孩子最怕別人說他笨,他不明白自己為什麼總是出錯,學東西這麼費勁。也許,多年之後他能證明自己不笨,可這三個字從自己父母口中說出來,孩子心裏有多麼難受!他想說:"實在對不起,我怎麼這麼笨呢?"

  為人父母者,不知是否聽人說過這三個字,或者在心裏對自己說過這三個字,如果你知道這三個字的份量,怎麼忍心對自己的孩子說呢?

●"揍死你"

如今仍有相當多的父母用打罵的手段來管教孩子。打罵孩子的時候,氣憤至極的父母還常說這樣一句話:"揍死你!"

  "揍死你"這一類空洞的話,只會降低父母的威信,不會有任何實際效果。因為當他說這句話時,表明他再也拿不出什麼好辦法了。由於這說的僅僅是一句"大話",根本無法兌現(父母也不準備去兌現),孩子並不會因此而停止他的活動。

  有時孩子使我們越來越氣,直到非懲罰他們不可。他們所有的行為確實促使我們想揍他們,這種挑釁的行為就是他們的目的,如果我們真的揍了他們,就中了他們的計策,幫助孩子達到了他們的報復目的。孩子在內心裏說,你雖然把我打疼了,但是你生氣了,我感到滿足.

  打罵孩子的父母是最無能的父母。如果你不喜歡打罵孩子,只是一時氣憤難以忍耐,那麼打罵將宣告你的失敗。如果你就是喜歡打罵孩子,那麼你就是一名需要治療的病人。

●"他有個尿床的毛病"

  一位母親跟人閑談,話提扯到孩子身上時,"他有個尿床的毛病......"話剛出口,一旁的小男孩羞紅了臉,露出怨恨的表情。

  尿床這類生理缺陷,屬於"難言之隱",孩子對此特別敏感,父母一般情況下不該向他人提及。這位母親的話,也許是在無意中說出的,但孩子卻誤以為母親在當眾出他的醜呢。

  孩子尿床,是因為腦子裡負責控制排尿的神經尚未發育週全,一般情況下隨著年齡增長自然就會消失。雖然此事不算什麼大毛病,但孩子的心理負擔卻很重,他會認為自己低人一等,是個"廢人",產生嚴重的自卑心理,缺乏與人交往的勇氣。因此如果孩子尿床,家長不必大驚小怪,只需勤洗床單就可以了。同時需要牢記:不要對孩子有任何埋怨的言辭,更不要將此事到處宣揚。你保護了孩子的自尊心,孩子會終生感激

 ●"他打了你,你怎麼不去打他"

  如今社會進入了競爭時代,孩子的父母也與時俱進,不再講究"溫良恭儉讓"了。孩子在外面和小朋友打架,回家後不免向家長訴說一番,有的家長就問:"他打你沒有?" "打了。" , "他打了你,你怎麼不去打他?"

  家長把敢不敢與人對打看作孩子有沒有競爭意識了。現實教育人們,太老實了容易受人欺負,就得以血還血,以牙還牙,反正不能吃虧!
照這樣的邏輯引申下去可就不妙了:別人打你,你就打別人;別人不講理,你敢不講理;別人偷你自行車,你就偷別人自行車;別人腐敗,你就腐敗......

  這是什麼樣的社會?這是什麼樣的未來?你就準備讓孩子在這樣的環境裡生活?你準備讓孩子變成一個"佔便宜沒夠、吃虧難受"的人?

●"媽媽求求你了"  

  教育學家克勞蒂婭認為:從小到大,我們大多數人生活在有連續性的家庭中,對孩子的教育方法會受到上一代的極大影響,往往將父母用於我們身上的一套,紋絲不動地用在我們的孩子身上,獎懲便是一項傳統的工具。

  先說懲。傳統教育中講究"棍棒底下出孝子",這已被現代文明和公眾輿論所拋棄。國家法律也不允許父母再打罵孩子。

  再說獎。現在家長一般用獎勵的辦法來教育孩子,為了讓孩子安靜一會兒,媽媽常說:"別說話,一會兒給你買冰淇淋。"這種方法也許當時有效,用多了就會失靈。

  其實孩子不需要賄賂,不需要用交換的方式使自己變成一個好孩子。從本性上講他們自己是要做好孩子的,孩子的好行為產生於他們自己的意願。孩子只有在自覺的情況下,才能成為原則的遵守者。紀律約束應當建立在相互尊重及合作的基礎上。如果他們知道大人是尊重他們的,他們就會接受大人的領導和指導。

  最怕出現這樣一種局面:獎勵不管用,懲罰不能使。孩子識破了大人的一切動機,軟硬不吃。家長恐怕就只好說:"媽媽求你了!"

  但是就連這句話也不能說,因為說了這話就意味著家長繳械投降,孩子會從內心裏更加蔑視你,紀律約束的基礎就土崩瓦解了。

●"你滾吧,想去哪裡就去哪裡"   

  父母教育失敗,孩子離家出走的事件屢有發生。許多情況下,孩子是被家長的話逼出家門的。

  衝突爆發時,家長與子女雙方都擺出唇槍舌劍,互不相讓。有些父母利用孩子依賴性強的特點,動輒就用拋開不管一類話來恐嚇孩子,發泄自己對孩子的不滿。不少任性要強的孩子,因為忍受不了父母的嘲弄逼迫而離家出走。

  "你滾吧,想去哪裡就去哪裡。"

  父母說出這句最後通牒式的話來,想逼迫孩子就範。當然這話並不是當真的,只不過想以它來結束這場口舌之爭。

  但是孩子沒法應對。他當然不想離家出走,可一旦就此低頭,便會顯出自己的軟弱,難道就這樣屈辱地留在家裡?那還有什麼自尊可言?

  他當然要逞一回英雄。"走就走!"就這樣真的離家出走了。

  因此在任何情況下,父母都不應該用這句話來要挾子女,迫其改過。孩子有錯,應該明確指出,即使在批評孩子的時候,也應該讓他感受到父母的慈愛和深情的關切,從而產生自強、自信、向上的力量。否則,即使孩子一時屈服了,也於事無補。

●"再哭,讓狼把你叼走"  

  大約是"狼來了"的故事廣為人知的緣故吧,有些父母至今還拿"狼"這張王牌來恐嚇孩子。諸如此類的話還有"再不聽話,把你送給要飯的"、"讓公安局來抓你"、"讓大夫來給你打針"等等。如此去恐嚇孩子,會給他的身心健康帶來許多不良影響。

  嬰幼兒正處在身體機能迅速發展的時期,恐嚇會給孩子的精神帶來壓力,加劇內心衝突,使其興奮和抑制失去平衡。長此以往,大腦皮質對皮下中樞的調節能力降低,植物性神經和內分泌失調,內臟功能紊亂,容易誘發消化系統的疾病。

  恐嚇還不利於兒童塑造良好的個人品質。父母若常用鬼、神、狼等恐嚇孩子,可能會使他建立一條條件反射,對同類事物產生懼怕感,造成膽小、怯懦、軟弱的個性品質。有的孩子常常夜裡哭鬧,也與此有關。

  恐嚇使孩子產生錯誤概念而不容忽視。在他眼中,狼、要飯的、公安局、大夫等概念都與恐懼相連,需要花很長的時間才能糾正過來。

  因此父母不能為圖省事而胡亂嚇唬孩子。

●"是爸爸好,還是媽媽好"   

  這句話多屬於玩笑話,卻也是不能隨便亂說的。

  除了父母親,孩子的姨媽、姑媽之類的親戚最愛開這種玩笑了。"我好還是你媽媽好?"她們常用這話逗孩子。

  孩子不懂,如實回答了。招來一頓奚落,"我都給你買吃的了,還是你媽媽好?"

  孩子想想也是,她給我買吃的了,這是事實;媽媽好,這也是事實。怎麼回答?還是不會。

  不久,孩子就會答了:誰問他這個就說誰好。

漸漸地,孩子還學會說奉承話了,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他知道大人愛聽什麼話,反正哄著他們玩唄,不必講真話。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