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災趕上春運,可謂雪上加霜。
CCTV肯定不肯錯過這個機會,每天都在搞現場直播,一會兒請學者專家,氣象專家,一會兒又請交通部門領導,看了幾天後,實在沒興趣看下去了。
N年前念大學的時候,老師就說了:中國的媒體最擅長將壞事當好事報導,新聞可以都是客觀的,但選擇報什麼新聞是主觀的。我們看看CCTV都在報什麼:
在報導廣州站積壓了15萬人的時候,主要是在報導有關方面如何組織警力、車站如何加班加點,如何很NB地另辟安置點,鏡頭上淨是工作人員加班加點,忙裡忙外,採訪的時候一個個說話都高風亮節形象偉大,還有一個特寫是一幫警察趟在椅子裡睡覺,領導接受採訪說他們都累壞了,只能在這裡休息......
我們得承認他們此時也的確很盡職。那麼,普通老百姓呢?鏡頭一帶而過。那些人等了幾天,從哪裡來要到哪裡去?隨身吃喝的夠不夠?衣服夠不夠?在淒雨冷風中什麼心情?有什麼打算有什麼呼籲?CCTV不去關注。但是我們從香港的電視媒體看到,記者抗著攝像機一路跟隨,最後進到火車車廂,讓觀眾瞭解了一個全過程。車站擁不堪,有的群眾情緒很焦急,甚至有打架事件,一有風吹草動,就抗包狂奔或猛擠,工作人員有時不得不去推推搡搡,廣場外有的人擠在寒風中瑟瑟發抖,一兩天只吃點麵包礦泉水......你工作人員、警察至少還有得吃喝,穿戴整齊,有房間躺椅睡,並且還領加班費。老百姓呢?為什麼不把鏡頭多一點給老百姓,多講講普通人在雪災中的故事?
至於京珠高速上滯留的車輛,CCTV報導的是有關部門如何組織人力鏟冰掃雪,如何送水送吃等等(送的比例有多大,天天送還是就那麼一陣子?)。但是我們在網上看到的是:當地很多小店、村民根本不是雪中送炭,而是趁火打劫。一個盒飯能賣到40、50元......
CCTV就不能講一些普通草民的事情麼?不要老是以一種自上向下的眼光看事情吧,就不能以最底層的身份,去展示一個新聞事件? 從"非典"到"雪災"
曾幾何時,從電視、廣播到報紙全是"兩會",到処鶯歌燕舞舉國共襄盛世。剎那間,從電視、廣播到報紙集中精神關注非典了。抗擊非典的先進事跡層出不窮,時日不多謳歌戰勝非典的電影、電視劇殺青了。當然,一開始有個振奮人心的新聞,那就是壓制非典信息給國家造成巨大損失的衛生部部長、北京市市長被革職了。
再住後慶祝抗非典勝利,偉大、英明、正確、果斷、及時、充分體現出優越性。然而,稍一深思,總結當離不開"反應遲鈍,錯失先機"這八個字。因為若信息不被壓制,似乎不會造成那麼大損失,自然也不必有那麼大投入。但是,有人要歌舞昇平,不合主旋律的東東就得頻蔽。
抗非典勝利後不久,被革職的又起用了。不是說犯錯者不能復用,因為造成多大損失,該由其負多少責任咱全然不知,復用不復用的無從說起,況且僕人的升遷壓根就用不著主人勞神動思。問題是那只報喜不報憂,待災難形成再全面抗擊的"圈"沒走出來,"反應遲鈍,錯失先機"的教訓沒汲取。
回想一下,從電視、廣播到報紙,各省兩會勝利召開的消息轟轟烈烈,南方一省因氣候異常提前一天結束會議都成了"務實"的政績。或許是老天不對,再遲幾日降溫下雪也不至於讓心思全在開會的領導們措手不及。老天爺倒亂,該查查他是何居心。
非典似該歸天災一類,但氾濫卻是人禍而致;雪災當然是不折不扣的天災,但重視的早一點,措施上的早一點,其危害能有眼下的嚴重程度嗎?山洪爆發瞬間之事,下雪則不然,天氣預報也不會太失準頭,問題在於領導的工作重點在會上,聚精會神開好兩會......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
- 關鍵字搜索:
- 看看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