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修改後的報告稿對幾年來的經驗教訓作了深入的分析,但中央認為仍有必要對報告作進一步的說明。所以在1月27日大會全體會議上,劉少奇並沒有宣讀這個報告,而是把它作為"書面報告"提交大會討論,他只在全體大會上作了口頭報告。
這個口頭報告是根據毛澤東的提議,1月26日晚,劉少奇花了一個通宵草擬了提綱,並在大會開始前經過毛澤東和其他常委傳閱同意的。講話長達兩個多小時(毛澤東在其中做了若干插話),劉少奇從實際出發,順應民意,提出了一些重要觀點和看法。其主要內容有:
一、對當前經濟困難進行了更切合實際的估計。講話指出,我們在經濟方面是有相當大的困難的,表現在人民的吃穿用都不足。為什麼不足?這是因為1959、1960、1961 年這三年,我們的農業減產了,減產數量相當大;工業生產在1961年也減產了,據統計減少了40%,或者還多一點,1962年也難於上升......這種形勢,對於許多同志來說是出乎意料的。
兩三年前,我們原以為在農業和工業方面這幾年都會有大躍進......可是現在不僅沒有進,反而退了許多,出現了一個大的馬鞍形。我想要實事求是承認事實就是這樣......很顯然,劉少奇的這種估計,對於大家認清形勢是有極大幫助的。
二、指出困難形勢產生的原因。劉少奇在講話中分析:一條是天災,連續三年的自然災害,使我們的農業和工業減產;還有一條,就是從1958年以來我們工作中的缺點和錯誤。
這兩個原因,哪一個是主要的呢?各個地方的情況不一樣,應該根據各個地方的具體情況,實事求是地向群眾加以說明。我到湖南的一個地方,農民說是三分天災,七分人禍,你不承認,人家就不服。全國有一部分地區可以說缺點和錯誤是主要的,成績不是主要的......這裡,劉少奇再次肯定了湖南農民的說法,認為造成困難的原因主要是我們工作中的缺點錯誤。
這對打消廣大幹部的思想顧慮,認真總結經驗是極為有利的。
三、全面分析近幾年來的成績和缺點。劉少奇在講話中說,總的講,是不是可以三七開,七分成績,三分缺點和錯誤。過去我們經常把缺點、錯誤和成績,比之於一個指頭和九個指頭的關係,現在恐怕不能到處這樣套,有些地區還可以這樣講(在此處,毛澤東插話,這種地區也不少),在那些地區雖然缺點和錯誤可能只是一個指頭,而成績是九個指頭。
可是全國總起來講,缺點和成績就不能說是一個指頭和九個指頭的關係,恐怕是三個指頭和七個指頭的關係。還有些地區,缺點和錯誤不只是三個指頭......這種分析在當時來說是能夠令大多數代表所接受的。因為當時經濟形勢很嚴峻,若再套九個指頭和一個指頭的關係很難說得過去。無疑,這對於廣大幹部冷靜地思考這幾年工作中的經驗教訓是大有益處的。
四、對"三面紅旗"提出總的看法。劉少奇說,"三面紅旗"是一次試驗,是否正確要經過實踐的檢驗。"三面紅旗",我們現在都不取消,都繼續保持,繼續為"三面紅旗"而奮鬥。現在有些問題看得不那麼清楚,但是經過五年、十年後,我們再來總結經驗,那時候就可以進一步作出結論......很明顯,這一觀點比"書面報告"和劉少奇在起草委員會上的講話都進了一步,在當時的情況下,能作出如此透徹的分析,不僅表現出巨大的勇氣,也透射出高超的智慧,給人以震聾發聵的感覺。
與"書面報告"相比,劉少奇的口頭報告從實際出發,把許多問題講得更清楚了,解開了人們思想的很多疙瘩,使大家感到心情舒暢,在絕大多數與會者心中引起共鳴。其中大家印象最深的,是口頭報告中關於經濟形勢及錯誤產生原因的兩個"三七開"。然而正是這些話,正是這個口頭報告,使劉少奇和毛澤東之間產生了真正的分歧。
上面這些話,今天看起來是很平常,即使從當時來看,也沒有超出劉少奇在1961年5月中央工作會議上講話的範圍,更沒有超出按照毛澤東指示起草和修改的"書面報告"的範圍。那些最刺耳的"天災"、"人禍"的話毛澤東也曾說過,只不過毛澤東認為"人禍"更多地是由於沒有經驗造成的罷了。
對於"三面紅旗"的解釋,劉少奇更是煞費苦心。在當時的情況下,與會代表對"三面紅旗"有疑問,不解釋不行,但不能也無法作更清楚的解釋,因此劉少奇稱對"三面紅旗" 要不斷地進行總結,甚至要總結十年。這充分體現了劉少奇的良苦用心,也反映了他的一種深深的矛盾心情。
我們如回溯一下經濟困難時期以來劉少奇的講話,對他的這種苦心和矛盾心情就體會更深了。
從1959年廬山會議時起,人們對"三面紅旗"的正確與否,就懷疑頗多。劉少奇從會前、會中到會後,一而再、再而三地對毛澤東和黨中央領導的正確進行瞭解說。
1959 年8月24日,劉少奇在第17次最高國務會議上說,正確的領導跟實際都是有出入的。不過那個出入總是離這個線上下不遠,有時搞得高一點,有時搞得低一點。這個應該是常事。我們的錯誤同路線錯誤不同。方針錯了,那是偏,偏,偏......一直偏下去,那就叫路線錯誤,是不容易糾正的。
1959年9月 9日,劉少奇在軍委擴大會議上說,有右傾思想的人認為,中央領導不正確或不完全正確,表現一"左"一"右",不"左"即"右",或者說太偏了,因此他們要求中央不"左"不"右",絕對正確。世界上到底有沒有這樣的領導呢?是沒有的。
不發生一點偏差的群眾運動,也是沒有的。假如馬克思、列寧生在中國,我想他們領導中國革命也不過如此。因為沒有見過他們,所以就神化了。從毛澤東同志領導以來,我們黨中央的領導是不是最正確的領導、最好的領導呢?我想是的。對於這樣的領導,應該是滿足了,不要再有要求了。
有一個時期"左"一下,有一個時期"右"一下,是必要的。毛主席說過,矯枉過正,不偏就糾正不過來。有的時候我們也難免犯一點錯誤,但是一發現就糾正了,這是正常的,難免的,這與"左"傾路線和"右"傾路線錯誤完全不同。所以,一個時候的、範圍不大的一"左"一 "右"的領導,就是正確的領導。
在這次"七千人大會"上,劉少奇更是反覆重申"不是路線錯誤,是執行總路線的具體政策、具體工作中犯了錯誤"的話。
作為中共中央主持第一線工作的主要領導人,為了克服嚴重的經濟困難,劉少奇一方面認為必須要正確認識問題,迅速糾正錯誤。另一方面他又要處處努力維護毛澤東的領導威信,維護毛澤東提出並經過中共中央通過了的社會主義建設總路線。十分明顯,劉少奇對毛澤東是尊重的,是維護的。
但對劉少奇的這種維護,毛澤東並未有所領會,留在長期記憶中的卻是劉少奇講話中一些他所不滿意的話。事隔多年之後的1967年2月3日,毛澤東在同阿爾巴尼亞代表團團長巴盧庫談話時就曾說:"‘七千人大會'的時候,已經看出問題來了,修正主義要推翻我們。"當然,這是後話了。
會議原定在劉少奇作完報告後,於1月30日或31日結束,代表們於31日晚即可離京回各地過春節。可是到29日下午,許多代表反映,話還沒有說完,還弊著一肚子氣。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
- 關鍵字搜索:
- 質疑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