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廉亚洲官网 一輪宏觀經濟數據顯示,中國經濟有由發展偏快向過熱發展的苗頭。然而,有學者表示,中國經濟快慢和冷熱與老百姓「油鹽醬醋」似乎都沒有關係。
中國目前的經濟增長有沒有由偏快轉向過熱的苗頭?香港經濟報刊《信報》主編陳景祥表示:
「數字看來肯定有過熱的傾向,包括最近公布的社會物價指數,PPI生產指數也是偏高的,所以從數字來看確實還是有過熱的情況。」
陳景祥說從統計數據看,中國經濟有由偏快向過熱發展的趨勢,那實際情況呢?陳先生認為:
「實際情況也是一樣,內地現在是出口跟投資帶動經濟增長,出口的貿易順差也是持續處在一個高位。投資方面我們也看到投資跟M2 的貨幣增長也是處於一個警戒線上的高位。」
與百姓生活相關比較密切的消費者物價指數目前同比增長了3.4%,創27個月來新高。消費者物價指數已經連續3個月超過警戒線。消費者物價上漲最近在豬肉等副食品方面表現尤為明顯。陳先生所說的M2是指貨幣的供應和流通。此外,5月份中國工業增加值也同比增長18.1%,貿易順差增長73%。。
中國經濟增長快速,甚至過熱,著有《過剩經濟學》一書的廣州經濟學者黨愛民表示,老百姓並沒有得到多大實惠:
「中央看到的和我們下面看到的情況有些不太一致,老百姓這裡就業問題解決不了,就業投資增加那麼多,經濟增長那麼快,應當是反映在就業問題的好轉、群眾的收入增加上面,但是這個方面老百姓根本沒有任何感覺,還是有大量人口失業,群眾的收入增長是相當緩慢的。」
老百姓不能分享經濟發展成果的原因在哪?黨愛民認為:
「核心問題就是工資偏低,工資佔GDP的11%這是極不合理的。因為它的份額太低了,所以內需不足,第一就是廣大人民群眾感受不到經濟增長的好處,第二就是份額太低了以後,內需不足只有依靠大量的出口來拉動經濟,還有就是靠投資。如果能搞得像美國,不說60%就是20%,或者30%,那中國就好得不得了了。」
西方發達國家的工資收入一般都佔國內生產總值,即所謂DGP的50%到60%。有學者指出,中國工資水平之低,已經打破了原始資本主義的底線。
那從宏觀角度看,政府應該採取什麼措施防範經濟過熱發展?陳景祥表示:
「實際它現在已經開始做了,就是央行提出長時期的利用提高存款、銀行準備金率跟貨幣政策的途徑,長遠來說就是要中央銀行從收緊貨幣流動性問題著手。其他方面能夠做的也不多了。」
今年以來,中國央行已經五次上調銀行存款準備金率,兩度加息;目前中國的貨幣政策走向是「穩中適度從緊」。
以上是自由亞洲電臺記者聞劍的採訪報導。
- 關鍵字搜索:
- 中國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