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追憶我的一位小學老師

 2007-04-26 21:14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2007年4月22日,晴,燥熱。
  
下午參加「經典的不同讀法」暨李零先生作品討論會結束後,主辦方約請幾位參會者共進晚餐。席間,幾乎就說了一個話題,「文革」時期的暴力,給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位退休教授關於語言暴力是如何演變成現實暴力的論點。他舉了幾個例子,比如姚文元有過一文,提出對階級敵人,應該將其打入十八層地獄,並踏上一隻腳。果然,「文革」期間的中學生,不止拿皮帶抽他們的老師,剃陰陽頭,左右開弓打老師嘴巴,直至把老師、同學打翻在地,踏上不止一隻腳,更厲害的是私設刑訊室,以各種方法殘害同類,到死為止。比如,那個被稱為「雷鋒同志」的說過一句名言,對待敵人要像秋風掃落葉一樣。果然,豈止「掃落葉」。席間一位教授講了他親歷的一件事。他班上有一位原國民黨高級將領的孫女兒,同學知道她的身份後,讓她與家庭劃清界限,並強迫她對奶奶「掃落葉」,她不肯,同學們衝到她家裡,將她奶奶活活打死並吊在門前的樹上。「文革」期間,流行順口溜「好人打好人是好人間的誤會,好人打壞人是被打者的幸福,壞人打好人那是犯極大的罪。」結果呢,人人間大打出手,都把對方當壞人。

  我無法聽下去這樣的故事,雖然我也從「文革」走過來。尤其聽不得好些打人的小將們,今天在各種位置上,當著國營企業的總裁、董事長,在省部級的官位上「從著政」,在學壇教壇上為人師表、高談闊論……瀟灑著,游刃有餘著,酒足飯飽著,睡眠滋潤著——不僅不懺悔自己的罪過,還痛說自己「文革」所受到的迫害!
  
     回書店的路上,夜色中,我想起了我小學的老師。她姓陳,名字給忘記了。其實,幾十年來,陳老師的影子總是一有機會就晃在我眼前,她微胖,梳短髮(那時俗稱「五號頭」),下巴有顆痣,南方口音。我到死都不會忘記她的眼神兒,淒苦而無奈,略帶憤恨。她從無笑容。

     就是我上一年級前一點點,她「犯」了當時天大的「罪過」——鬼使神差地把一滴墨水濺在毛像的右眼。我們一入學,就看到她略微駝背的身影,給全校教室生爐子。將近三十個教室啊。我們七點到校,爐子生好了,我算過,生一隻爐子要用十分鐘左右。她得幾點起床、用怎樣的方法才能在最短的時間內生好全部的爐子。不止如此,她每天還要負責給爐子添火(加煤)、打掃學校奇大無比的校園,晚上學生放學後,他還要負責清理爐灰。不止如此,她每天還要受到小學生的打罵,隨便誰就可以讓她站在毛的像前低頭認罪。我甚至還見過有人向她撇石子、潑水。不止如此,每週,陳老師要輪流到各班接受批鬥,腰彎得低低的,認罪,教室裡迴盪著「打倒陳**」的口號。

  我入校第三個冬季,再未見到過陳老師。
  
     我六歲半入學。我完全不記得,我對陳老師的處境,投過同情。我沒幫過她任何事情,哪怕是抱柴火的小事。我不記得,望著陳老師的眼神兒,我有過一絲哪怕是憐憫。我自己就是黑五類子女,我那七品芝麻官的父親剛剛走出監獄,還在蹲牛棚。我見過我父親跟陳老師幾乎一樣的眼神兒,我對父親有同情,甚至還不止同情。可我當見到陳老師時,怎就如此無動於衷?
  
  我肯定在批鬥陳老師的會上喊過口號。但我肯定,我沒侮辱過陳老師,更沒打過她。但今天想起來,這些都不是我可以躲避懺悔的理由。當我的老師身心受到殘害的時候,我沒幫過她,甚至沒同情過她。當我的老師非人般活著的時候,當我自己同時也是黑五類的「狗崽子」的時候,我沒有她是我同類的感覺。陳老師的身影四十年揮之不去,我分不清是什麼在「作怪」——其實,我根本就不認識陳老師,她既未教過我,也沒帶過我。可我怎麼就忘不了她呢?是我稍長成人,人性慢慢復甦,而覺得對不起陳老師吧。或正是陳老師的遭遇,才啟發我慢慢復甦人性中那些無論如何不可喪失的東西,同情心,愛,正義感等等吧。我說不清楚。今天說起 「文革」,我又想起陳老師,也還是說不清楚我到底「欠」了她什麼。

  只那麼連猜帶蒙地找理由去搞什麼「懺悔」,我自己都覺得不那麼真誠,有做作的成分。為什麼?因為我的「懺悔」不是對著陳老師本人的。如果有一天,我能見到陳老師,到那時,我還能有向陳老師懺悔之心,並向她當面說出我的心願,我想,陳老師的影子即使還會讓我記起,那性質肯定是變了。她見到我肯定會有笑容。她再留給我的印象,是有笑容的。
  
  陳老師要是還健在,該八十幾歲了。陳老師曾留學蘇聯,學什麼,我不知道。
  
  誰又能肯定我一定還會見到陳老師?
来源:觀察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