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飲食具文化
飲食活動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而飲食具則是吃的理念與過程的外在表現。因此,對中國古代飲 食具的瞭解也成了研究傳統文化最為有用的一把鑰匙。儘管飲食具首先告訴我們的是用什麼吃,但由於作為物質遺存的飲食具同時也是觀念的載體,其中自然也包含 了吃什麼和怎樣吃等方面的內容。現在,在吃飽喝足之餘,我們不妨回過頭來,看看古人都吃些什麼、用什麼吃以及是怎樣去吃的。
人類第一件飲食具--陶器的誕生
吃是實現生存目標的首要手段。因此,生命誕生之時,便是吃的活動開始之日,但吃的活動在其初始階段是沒有器具的。在學會用火之前,人類吃的內容、吃的方式 與動物界並無兩樣,即直接食用植物果實和動物血肉,這種「茹毛飲血」的飲食方式不存在也不需要什麼飲食具。這一階段稱為原始生食階段。掌握了用火之後,人 們先將食物放在火中燒烤,然後再食用,或將石頭燒熱而後將食品放在石頭上焙熟而食,由此進入原始熟食階段。但此時仍未產生真正意義上的飲食具。在長達數百 萬年的舊石器時代,尚處於童年的人類就是依靠燒烤和焙熟這兩種原始的方式而生存繁衍下來的。
人類第一件真正的飲食具是陶器。換句話說,陶器是為滿足吃的需要而發明出來的。陶器的發明在科技史上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我們不妨將這個過程濃縮並予以形象化敘述,以此說明中國古代飲食具產生的一般過程。
在原始熟食階段的後期,人們嘗試著先把食物放入植物枝條編織成的用具中,然後置於火中燒烤。但他們很快發現,往往食品尚未烤熟,盛裝食品的植物卻早已化成 了灰燼,食物自然也落入了熊熊烈焰或灰燼之中。讓我們體會一下祖先們當時的心境吧:辛苦勞作之後,本已聞見了來自炊火的縷縷飄香,正是飢腸轆轆時,卻陡然 發現冒著生命危險獵取的食物將融入熊熊烈焰,此情此景,內心是一種怎樣的沮喪和悲涼!情急之下,什麼熟與不熟,管它腥臊惡臭,如猴子火中取栗般急速伸手入 火撈出一條獸腿,雙手奮力撕開,讓我權且大快朵頤吧!抹一把嘴角瀝瀝的血滴,在趕走飢餓的同時,卻不得不繼續品味那份沮喪,而且還要忍受腹中並不比飢餓好 受多少的種種不適。這種情形,想來在當時是經常發生的並且是情理之中的舉動。但正是這種舉動的長期發生,使得原始的飲食方式延續了何止萬年,人類社會又多 少次地與巨大的社會變革失之交臂!
所幸,畢竟還有那麼一批喜歡動腦筋的人。在無數次的沮喪之後,他們嘗試著用泥巴將植物編織品裡外塗抹,或逕直將食物包裹在泥巴之中,之後再置於火中燒炙。 出乎意料的是:經過高溫的泥巴變得堅硬細密,既保護了食物,又可反覆使用,這一興之所至的嘗試,本意是求得一頓不再難以下嚥、傷及脾胃的佳餚,結果卻成了 人類發展史上一個偉大的里程碑--陶器誕生了。
陶器的發明是史前時期劃時代的變革,人類從此擁有了真正屬於自己製造的產品。在此之前,人類所有的工具都是對自然界現成物品的物理加工,而陶器卻是採用天 然原料通過化學反應使之改變固有形態和性能,從而製成人類生產生活中所需要的器皿,陶器因此被認為是人類誕生以來的第一項偉大發明。這一發明對文明進程的 影響深刻而久遠,在金屬器進入社會生活之前的數千年裡,陶器一直是人類最主要的生活器具,直至今日,它仍未能完全退出我們的生活。在中國,陶器的發明被視 為由舊石器時代進入新石器時代的標誌之一,而人類所發明的第一件陶器是用來做飯的,因此可以說,人類第一件炊具隨著新石器時代的到來而產生了。
火的使用使人類結束了茹毛飲血的原始生食階段進入了原始熟食階段,但無論生與熟,整個舊石器時代都不存在真正的炊具與食具。陶器的發明,將人類社會帶入了 新石器時代,從此才有了專用於烹食、盛食、進食的器具。這便是中國古代飲食具產生過程的概括性表達。自陶器發明至今,不過一萬年左右,敘述古代的飲食具, 即以此為年代上限。
中國古代飲食具的分期
一萬年左右的演進是一個環環相扣的鏈條,但每個環節的材料和構造卻不盡一致,這是中國古代飲食具發展史的總特徵,也是對飲食具進行分期研究的原因和基礎。 我們將中國古代飲食具劃分為新石器時代、夏商周時代、秦漢魏晉南北朝時代和唐宋元明清時代四個期別。這種分期,既體現了考古學分期的一般原則,又考慮了飲 食文化的特殊內涵,便於將中國古代飲食具的發生、發展的過程放在人類社會形態演進的大背景中予以總括性的描述。
考古學依據生產工具的質料將人類社會劃分為石器時代、青銅器時代和鐵器時代,這便是著名的「三期論」。一個世紀以來,這種分期的合理性已為考古學研究所證實。藉以對中國古代飲食具進行分期應是可行的。
石器時代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原始社會,指的是人類誕生以至文字產生之前的歷史,因為沒有文字記載,故又稱為史前時期。石器時代的前段是使用打制石器的舊石 器時代,後段是使用磨製石器的新石器時代。新石器時代發明瞭陶器,有了原始農業和畜牧業,出現了真正的飲食具。這便是中國古代飲食具的發生及初步發展期。 從公元前8000年前後到公元前2000年,這段時期共歷六千餘年。
青銅器時代是指青銅器進入社會生產生活領域的時期,大約相當於通常所說的夏朝、商朝和西周,是青銅 文化高度發達的時期。東周(包括春秋和戰國時期)雖然已進入鐵器時代的門檻,但其飲食文化的時尚與飲食具的特徵與此前並無殊異,因此我們將夏、商、西周、 東周劃入飲食具發展的第二時期,即發展、勃興的時期。自公元前2000年左右至公元前200年左右,這一時期大約有一千八百年之久。
鐵器時代指以鐵器為主要生產生活工具的時期,中國自春秋戰國之交開始,直至清朝滅亡。但鐵質飲食具的真正普及卻是在秦漢 時期完成的,而且秦漢時期的飲食觀念與商周時期有較大的差異,飲食具的形態與組合也發生了很大變化,而唐宋以後的飲食習慣又與秦漢有別,瓷器也大量地進入 飲食領域,所以將秦漢魏晉南北朝和唐宋元明清分別作為鐵器時代飲食具發展的前後期。前期是我國飲食具成熟定型的時期,後期則由一日兩餐到一日三餐食制的轉 換完成時期。這兩期分別有八百多年和一千多年的歷史。
以上四個具有不同內涵的發展時期構成了中國古代飲食具發展史的完整過程。對這一過程的分層次描述和整體歸納,就是研究中國古代飲食具的核心內容。
- 關鍵字搜索:
-
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