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胡少江:是什麼妨礙中國經濟「由快變好」?

 2006-12-10 00:00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一年一度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昨天在北京結束。中國的官方媒體在此次會議進行中和會議結束後,都把經濟發展由「又快又好」變成「又好又快」 的提法作為解讀會議精神的重點。顯然,這種宣傳口徑是中國的政策制定者所直接授意的。雖然其中不乏文字遊戲的成分,但是也從一個側面反映了中國政府對經濟發展品質的憂慮。

的確,中國經濟的增長速度在過去二十七年舉世矚目。但是,自八十年代中、後期以來,其發展品質卻一直令人不敢恭維。作為一個大國,中國的發展在很大程度上是憑藉其低廉的勞動力成本。中國的出口產品中,核心技術基本上是依賴在華投資的跨國公司,中國企業從中賺取的只是微薄的加工收入。本來,依靠比較優勢發展經濟本身並沒有錯,但是,作為一個大國,長期無法形成自己的技術創新能力,實在是經濟發展品質不高的一個重要表現。

同時,中國經濟增長的環境成本也十分巨大。中國的環境污染在世界上名列前茅,以不到世界經濟總量百分之七的國民生產總值,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卻佔到世界的百分之十五以上。世界上污染最嚴重的城市基本上都集中在中國。中國造成的環境破壞,不僅加劇了全球環境惡化的程度,更使得中國人民承受巨大的代價,首當其衝的尤其是低收入人群的健康。

中國經濟的結構也呈現出長期無法根治的不平衡現象。居民消費的比重低得出奇,只有百分之四十出頭;而過度投資的衝動卻始終無法得到遏制。雖然中國政府近幾年來採用強制的行政手段來進行宏觀調控,但是效果卻並不如人意。截至今年底,宏觀調控已經進行了三年,但是國民生產總值的增長速度卻是有增無減。顯然,這種依靠投資來增長的經濟結構既不能給民眾帶來實惠,也無法長期持續下去。

在這種情況下,中國政府在制定經濟發展政策的過程中,將「好」字突出出來,是有道理的。只是在突出「好」字的同時,中國的政策制定者仍然擺脫不了思維慣性,不肯放棄對經濟發展「快」的要求。其實,好的經濟發展,一方面要求經濟結構的合理協調、對環境的保護和對資源的節約、技術創新能力的增強;另一方面也自然包含了合理的經濟發展速度。中國政府捨不得在制定政策是放棄求快的思路,每年都人為的制定沒有意義的國民生產總值指標,這本身就是中國經濟難以由快轉好的一個最重要的因素。

除此之外,各級政府、尤其是地方政府對經濟運作的直接干預也是中國經濟增長長期「快而不好」的一個原因。這種干預,既體現在政府官員對許多重大投資項目的直接決策,也常常表現在政府對一些特殊利益集團、尤其是大型壟斷性國有企業的保護上。這些做法,妨礙了合理的經濟競爭,常常使得寶貴的資源被濫用,也使得消費者的利益遭到嚴重的損害。

腐敗的政府官員也是中國經濟品質提高的一個重大障礙。由於官員們的普遍腐敗,使得中國的企業將許多力氣放在對官員們進行賄賂上,而疏於通過艱苦的努力來提高創新能力。許多本來很有生命力的企業由於無法應對高昂的應對腐敗的成本而在剛開始的時候就夭折了。前幾天,《人民日報》透露,根據國家工商總局的統計資料,從一九九九年到二零零四年的六年間,在中國的經濟發展中原本十分具有活力的個體工商戶以每年一百三十五萬戶的速度消失。而導致這一現象的主要是「高昂」的應對工商管理部門的成本。我想,不僅僅是個體工商戶,不知道還有多少具有活力、方面民眾的經濟實體在腐敗的吏治下消亡?

一個國家的經濟是否具有個良好的發展品質,關鍵在於能否有一個優勝劣汰的合理機制。這種機制的建立,絕不僅僅是經濟問題,更直接關係到政府的作用和社會政治制度的問題。如果中國政府真心想提高經濟發展的品質,絕對不應該忘記和迴避這一點。(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自由亞洲電臺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