倘若說中西文化的區別是生理上的區別(注一),那麼浸泡在西方文化大染缸裡的英美中國留學生的區別,恐怕就是膚色或衣著的區別了。曾有幸躬逢了兩個在京舉辦的學術研討會,又碰巧一個由歸英學者發起,一個由留美教授主辦。兩會期間,群賢畢至,少長咸集。場面上,舊雨新知,或歡聲笑語,或相敬如賓。但英美留學生的差異,已不聲不響地顯露出來了。
首先感到的是組織上不同。美軍多如散兵游勇,別鶴孤鸞。而英軍,則攢三聚五,成幫結夥。據說幾種原因造就了這種景觀。一是美軍皆為自費生,而英軍多為公派生。自費和公派的區別,應是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的區別了。其次是美軍多持綠卡,名份上雖還沒扶正,但那只是遲早的事。因此不論實際還是感覺上,比英軍又高了一等。人一有了活動的自由,組織的必要性就小了。還有地域的差異所致。美利堅駐有十幾萬留守大軍。然因地大面廣,要搞些什麼常年全國性的組織和活動,若沒有給大家一些實惠的話,幾乎不可能。像全美學自聯,曾幾何時,眾望所歸,大家有錢出錢,有力出力。「卡」到猢猻散,平常早已成了個繡花枕頭。
反觀英倫,幾個彈丸小島,偏居一隅,又近垂暮之年,望四海滄茫,一種老來相依為命之感便很容易地把大家攪在一塊。被昵稱為「五十一號兵站」的倫敦教育處,是英人最愛去感受祖國溫暖的地方,比如吃頓地道的中餐。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之類的殘詩斷句,會在排隊等排骨蘿蔔湯的時候,很自然地悠悠地吟誦出來。相比之下,在美的領事館,便如閑坐說玄宗的白頭宮女,可謂嘗盡天涼好個秋的滋味了,因為除了風波那陣子天天去之外,很多人是每五年才想起要電話號碼找地址,眾裡尋它千百度的。
追憶大英帝國往日的輝煌,就像緬懷半老徐娘曾經有過的花兒為什麼那樣紅,雖令人感傷,卻也使人驕傲。倫敦天空中隨便一塊黑雲,說不定會是千年的積澱。街上貌似平常的一棟建築,更沒準都可以衍化出一些塵封典故來。美國地上的房齡一般不超過二百歲,地下無古墳可挖,真要找點古蹟來炫耀,也只好以孤獨求敗之勇,費九牛二虎之力,到月球火星上去冷冷清清地尋尋覓覓。然怪歷史的英人看美人,便很像爬雪山過草地的革命老前輩看北大清華的娃娃們一般。
在英國的留學生,被大英文化一熏陶,個個看起來君子淑女,溫文爾雅。可惜人生不如意的事畢竟更多,韜光養晦固好,滯銷久了,卻總又斷不了英雄失路托足無門之嘆。滿眼山清水秀,無奈六朝如夢,搔首思悠悠,耿耿恨難休。不過此處不留人,自有留人處,也因此常常放眼祖國,做衣錦還鄉的夢。先行回國的,倘走運的話,或所長主任,或政協人大。從昔日默默無聞,到一朝金榜題名,歸國後再多的紅塵煩惱,想想亦隨之煙消雲散了。見賢思齊,一些英人看國內的機會,便有了如逛跳蚤市場的興頭,見到一些當朝重臣,立馬歡從額角眉間出,喜向腮邊笑臉生。在英式色彩很濃的開幕式上,大凡和英國有些瓜葛的頭頭腦腦們都來了。一杯清茶几根煙,過來人在台上雲山霧罩地歷數姻緣,描繪先前縱橫交錯的英倫關係圖,再唱幾曲歸國學子的讚歌。人證物證俱在,自然令與會的英軍深受鼓舞,倍感親切。此時此刻,台下在座的美軍們,第一次有了一種妾身不明的感覺。
如果說英人是精彫細刻的景德鎮陶瓷,那美人則像土窯裡燒烤出的血色大磚。這或許是因為身在美國,不像英人般悠閑,可以天天趴在草地上看日落或打滾或與身邊的雲彩逗著玩(注二)。美人平日疲於奔命,忙於很多英人不可想像的事業,如辦身份找工作買房子炒股票,皆為長遠扎根計。偶而得閑余,還要找人通宵達旦地拱豬抓碼,直到花容失色,侍兒扶起嬌無力為止。如此日夜兼程,就很難想到愛國。愛國的熱情,彷彿自家的空調,非萬不得已,是不會啟用的。節能本可嘉,然經久不用,空調也易失調。天寒地冷,憋凍了很久的愛國熱情一旦釋放太猛,便常有變怒火的危險,結果不是同仇敵愾,就是同室操戈。不明白的以為都是行武出身習慣動粗不習慣民主,其實大家只是不善用空調的愛國的金庸武俠小說迷。當然愛國不一定要歸國,侯門一入深如海的感嘆就算間或會有,抬頭天上共明月,且把他鄉當故鄉,已成留美學人的共識,也應是不爭的事實。因此,愛國的美人回國,多有蜻蜓點水般的瀟灑和無意苦爭春的胸懷,那些攀龍附鳳的雅興,自比英人又淡去了許多。
美人看英人,絕少歷史學家的眼光。許是初生牛犢不怕虎,某些美軍很難把那些連博士後都省去不做的英國主任們放在眼裡,時不時背後還對人家古典的英文發音頗有微詞一番。因多次謝絕導師高薪聘請慇勤挽留,新近毅然攜妻返國而一舉成名的牛主任,在一次與美人的邂逅中,自我介紹說是牛津出身。不料對方很不以為然地嗯了一聲後問,你老闆叫什麼名字?主任剛想說現在就是我,但很快悟出對方本意,便報上早先的老闆你查得。對方說沒聽說過。至此不歡而散,正應了話不投機三句半。此種小插曲,暗示著英美兩國,已在表面寒暄聲中,埋下了互別苗頭的梁子。
也許有些遺憾,眼下美軍不戰而退,把九百六十萬平方公里的大好江山,拱手讓給了已無固守本土之心的英法日德多國聯軍。但話說回頭,塞翁失馬,又焉知禍福?!數十年後今天的英美兩國演義,想來還應有一番精彩。二O一七年六月四日,人民日報頭版頭條就很有可能是:牛主席在中南海親切接見榮獲諾貝爾獎的美籍華人羊滿山教授。英主席美教授,可謂相映成輝,各領江山風騷了。
最後談談穿著。英人多是西裝皮鞋,儀錶堂堂。某些人身上一摸,還可弄張名片給你。而美軍,總問有紙有筆沒有,貌像叫化子,卻神似大名人。至於打扮,更是T恤短褲,隨便得就像在家裡一樣,就差沒穿睡衣睡褲了。一位來自哈佛的大博士,踢踏著拖鞋就上臺開講了,頗有唐公子伯虎的流風遺韻。起初為他捏了把汗,暗想如果講砸了,這拖鞋沒準成拖邪,會貽笑大方的。講後方知杞人憂天,此君原來底氣十足,乃屬那類穿長袖愛不系扣以便生風,套T恤好反著來讓人猜謎的酷哥型人物。T恤短褲,美軍就這樣臉不變色心不跳,從國外進國內,穿街走巷,登堂入室,又顯出一種和英軍風格迥異的自信和瀟灑來。
千言萬語,歸根結底,英美留學生的差異,實乃西裝套頭衫皮鞋拖鞋的差異:英人傳統講究嚴謹,美人新潮隨意實惠。至於孰優孰劣,當是見仁見智了。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首先感到的是組織上不同。美軍多如散兵游勇,別鶴孤鸞。而英軍,則攢三聚五,成幫結夥。據說幾種原因造就了這種景觀。一是美軍皆為自費生,而英軍多為公派生。自費和公派的區別,應是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的區別了。其次是美軍多持綠卡,名份上雖還沒扶正,但那只是遲早的事。因此不論實際還是感覺上,比英軍又高了一等。人一有了活動的自由,組織的必要性就小了。還有地域的差異所致。美利堅駐有十幾萬留守大軍。然因地大面廣,要搞些什麼常年全國性的組織和活動,若沒有給大家一些實惠的話,幾乎不可能。像全美學自聯,曾幾何時,眾望所歸,大家有錢出錢,有力出力。「卡」到猢猻散,平常早已成了個繡花枕頭。
反觀英倫,幾個彈丸小島,偏居一隅,又近垂暮之年,望四海滄茫,一種老來相依為命之感便很容易地把大家攪在一塊。被昵稱為「五十一號兵站」的倫敦教育處,是英人最愛去感受祖國溫暖的地方,比如吃頓地道的中餐。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之類的殘詩斷句,會在排隊等排骨蘿蔔湯的時候,很自然地悠悠地吟誦出來。相比之下,在美的領事館,便如閑坐說玄宗的白頭宮女,可謂嘗盡天涼好個秋的滋味了,因為除了風波那陣子天天去之外,很多人是每五年才想起要電話號碼找地址,眾裡尋它千百度的。
追憶大英帝國往日的輝煌,就像緬懷半老徐娘曾經有過的花兒為什麼那樣紅,雖令人感傷,卻也使人驕傲。倫敦天空中隨便一塊黑雲,說不定會是千年的積澱。街上貌似平常的一棟建築,更沒準都可以衍化出一些塵封典故來。美國地上的房齡一般不超過二百歲,地下無古墳可挖,真要找點古蹟來炫耀,也只好以孤獨求敗之勇,費九牛二虎之力,到月球火星上去冷冷清清地尋尋覓覓。然怪歷史的英人看美人,便很像爬雪山過草地的革命老前輩看北大清華的娃娃們一般。
在英國的留學生,被大英文化一熏陶,個個看起來君子淑女,溫文爾雅。可惜人生不如意的事畢竟更多,韜光養晦固好,滯銷久了,卻總又斷不了英雄失路托足無門之嘆。滿眼山清水秀,無奈六朝如夢,搔首思悠悠,耿耿恨難休。不過此處不留人,自有留人處,也因此常常放眼祖國,做衣錦還鄉的夢。先行回國的,倘走運的話,或所長主任,或政協人大。從昔日默默無聞,到一朝金榜題名,歸國後再多的紅塵煩惱,想想亦隨之煙消雲散了。見賢思齊,一些英人看國內的機會,便有了如逛跳蚤市場的興頭,見到一些當朝重臣,立馬歡從額角眉間出,喜向腮邊笑臉生。在英式色彩很濃的開幕式上,大凡和英國有些瓜葛的頭頭腦腦們都來了。一杯清茶几根煙,過來人在台上雲山霧罩地歷數姻緣,描繪先前縱橫交錯的英倫關係圖,再唱幾曲歸國學子的讚歌。人證物證俱在,自然令與會的英軍深受鼓舞,倍感親切。此時此刻,台下在座的美軍們,第一次有了一種妾身不明的感覺。
如果說英人是精彫細刻的景德鎮陶瓷,那美人則像土窯裡燒烤出的血色大磚。這或許是因為身在美國,不像英人般悠閑,可以天天趴在草地上看日落或打滾或與身邊的雲彩逗著玩(注二)。美人平日疲於奔命,忙於很多英人不可想像的事業,如辦身份找工作買房子炒股票,皆為長遠扎根計。偶而得閑余,還要找人通宵達旦地拱豬抓碼,直到花容失色,侍兒扶起嬌無力為止。如此日夜兼程,就很難想到愛國。愛國的熱情,彷彿自家的空調,非萬不得已,是不會啟用的。節能本可嘉,然經久不用,空調也易失調。天寒地冷,憋凍了很久的愛國熱情一旦釋放太猛,便常有變怒火的危險,結果不是同仇敵愾,就是同室操戈。不明白的以為都是行武出身習慣動粗不習慣民主,其實大家只是不善用空調的愛國的金庸武俠小說迷。當然愛國不一定要歸國,侯門一入深如海的感嘆就算間或會有,抬頭天上共明月,且把他鄉當故鄉,已成留美學人的共識,也應是不爭的事實。因此,愛國的美人回國,多有蜻蜓點水般的瀟灑和無意苦爭春的胸懷,那些攀龍附鳳的雅興,自比英人又淡去了許多。
美人看英人,絕少歷史學家的眼光。許是初生牛犢不怕虎,某些美軍很難把那些連博士後都省去不做的英國主任們放在眼裡,時不時背後還對人家古典的英文發音頗有微詞一番。因多次謝絕導師高薪聘請慇勤挽留,新近毅然攜妻返國而一舉成名的牛主任,在一次與美人的邂逅中,自我介紹說是牛津出身。不料對方很不以為然地嗯了一聲後問,你老闆叫什麼名字?主任剛想說現在就是我,但很快悟出對方本意,便報上早先的老闆你查得。對方說沒聽說過。至此不歡而散,正應了話不投機三句半。此種小插曲,暗示著英美兩國,已在表面寒暄聲中,埋下了互別苗頭的梁子。
也許有些遺憾,眼下美軍不戰而退,把九百六十萬平方公里的大好江山,拱手讓給了已無固守本土之心的英法日德多國聯軍。但話說回頭,塞翁失馬,又焉知禍福?!數十年後今天的英美兩國演義,想來還應有一番精彩。二O一七年六月四日,人民日報頭版頭條就很有可能是:牛主席在中南海親切接見榮獲諾貝爾獎的美籍華人羊滿山教授。英主席美教授,可謂相映成輝,各領江山風騷了。
最後談談穿著。英人多是西裝皮鞋,儀錶堂堂。某些人身上一摸,還可弄張名片給你。而美軍,總問有紙有筆沒有,貌像叫化子,卻神似大名人。至於打扮,更是T恤短褲,隨便得就像在家裡一樣,就差沒穿睡衣睡褲了。一位來自哈佛的大博士,踢踏著拖鞋就上臺開講了,頗有唐公子伯虎的流風遺韻。起初為他捏了把汗,暗想如果講砸了,這拖鞋沒準成拖邪,會貽笑大方的。講後方知杞人憂天,此君原來底氣十足,乃屬那類穿長袖愛不系扣以便生風,套T恤好反著來讓人猜謎的酷哥型人物。T恤短褲,美軍就這樣臉不變色心不跳,從國外進國內,穿街走巷,登堂入室,又顯出一種和英軍風格迥異的自信和瀟灑來。
千言萬語,歸根結底,英美留學生的差異,實乃西裝套頭衫皮鞋拖鞋的差異:英人傳統講究嚴謹,美人新潮隨意實惠。至於孰優孰劣,當是見仁見智了。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 關鍵字搜索:
- 漫談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