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衡:「另類追求」成就「屠龍術」
「我來了,我看見,我征服!」這是愷撒踏進埃及古城時的豪言。對於張衡的一生來說,這句名言是完全適用的,區別只在於,這位性格溫厚、含蓄內斂的中國古代科學家征服世界的方式,與愷撒迥然不同。張衡的足跡,幾乎踏遍了其視野中主要的文明巔峰。在河南西南部白河岸邊成長起來的這個人,在他62年的人生旅途中,取得了令人難以置信的成就。
「夫水所以載舟,亦所以覆舟也」,這句千古名言並不是也許不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原創,而是張衡在《東京賦》中寫下的。他的《西京賦》、《東京賦》氣勢恢弘,是漢大賦的極致;而他抒寫內心情志的《歸田賦》,則開啟了漢賦風格變革之門,後來王粲的《登樓賦》、陸機的《嘆逝》和陶淵明的《歸去來兮辭》,都受到張衡的直接影響。
「與世殊技,固孤是求」的創新意識,促使張衡進行了五、七言詩歌創作的嘗試,從而引領中國古代詩歌走進一個全新的天地。有專家說:「在漢代乃至整個中國古代文學中,張衡是承接傳統、開啟新風的一個重要的里程碑。」
此外,張衡還是地理學家、畫家。他繪製成的《地形圖》,一直流傳到唐朝;他與劉褒、蔡邕等被後人並稱為東漢四大畫家。
僅憑這些,張衡已足稱偉大,但他在中國歷史上卓然不凡的,是他在科學技術方面的成就。
他是一位偉大的天文學家,他的渾天學說早在1800多年前就推翻了主張「天圓地方」的「蓋天說」;他指出月亮本身並不發光,月光其實只是日光的反射,同時他還正確地解釋了月食的成因。
張衡還是一位傑出的數學家,他算出圓周率為10的平方根。五個多世紀後,印度和阿拉伯的數學家才得出這個數值。
最讓中國人感到驕傲的,是張衡對地震的研究。他和他的地動儀,成為中國古代科技的象徵。他創造的地震觀測理念和製作地動儀的實踐,在1700多年後啟發了英國人米爾恩,而這個人,後來被尊為「現代地震學之父」。
除了地動儀,張衡還製造了世界上最早的用水力推動的天文儀器——渾天儀;他發明的「瑞輪
- 關鍵字搜索:
-
張衡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本文短網址: http://m.kzg.io/b5he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