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沒有錢,我只有花樣的年齡,未加修飾的容貌。我每天穿著樸素的衣服,站在花枝招展的她們中間。我每週都要坐4個小時的公交車,去給那個高傲的小女孩做家教。她有錢,可連水都不想給我喝。我的家庭很窮。我的媽媽每天割豬草,雙手滿是老繭。我的父親,風燭殘年,可還要在建築工地打工,為了我可憐的學費。我不期待愛情,我沒有衣服,我沒有化妝品,我的電腦也是二手的。我恨這個世界……」
不要以為這只是高校貧困學生的一種自我戲謔,或是一種解嘲。當這張帖子日前出現在北大未名BBS上時,在高校內引起了一場不大不小的「地震」。有人說,有富人就會有富學生,有窮人就會有窮學生。這種由貧富差距決定的校園分層,正影響著大學生的人際交往、就業與愛情。
不錯,社會貧富分化的加劇,最直接的反應便是快速繁衍了高校的「三六九等」,形成了涇渭分明的等級層面。有錢的學生天天下餐館、住空調房、買名牌衣物,無錢的學生卻在為每日三五元的伙食費發愁。有錢的孩子追求的是紳士風度、貴族修養和氣質,而無錢的孩子卻望校興嘆。在陝西合陽有人寫了一幅這樣的對聯:上聯:學費掙夠了;下聯:母親累死了;橫批:死也值得。可以想見,如此之下的學生,不但生活在社會的重壓之下,同樣會成為高校的「卑微者」。
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以此來帶動社會共同富裕,這是我們的目標。然而問題是,這種先富拉動後富派生出的社會種種不平等現象,正成為影響社會和諧的硬傷。表現在高校內,便是學生的人生追求、學習目的、生活態度、行為習慣均出現了明顯的差異。「物以類聚,人以群分」。社會財富的多寡導致了高校內的「三六九等」,反過來又助長了社會的等級觀念。
更值得擔憂的是,面對高校日趨嚴重的階層分化,高校不是站在教育公平的角度出發,而是甘當了財富的追崇者,什麼蓋貴族樓、開貴族班、排富豪榜之類,儘管它滿足了一少部分學生的需求,但更多的是在擊傷貧困學生本就十分苦澀的心靈,漸漸地遠離了那種「社會需要為底層的後代往上流動創造平等機會」的教育理念。
一所高校就是一個小社會。對高校出現的這種「三六九等」,除了學校加強正面教育外,更為關鍵的是社會應縮小貧富差距。(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 關鍵字搜索:
- 女大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