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女大學生為何「恨這個世界」?

 2006-08-15 00:39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2
    小字

 
「我沒有錢,我只有花樣的年齡,未加修飾的容貌。我每天穿著樸素的衣服,站在花枝招展的她們中間。我每週都要坐4個小時的公交車,去給那個高傲的小女孩做家教。她有錢,可連水都不想給我喝。我的家庭很窮。我的媽媽每天割豬草,雙手滿是老繭。我的父親,風燭殘年,可還要在建築工地打工,為了我可憐的學費。我不期待愛情,我沒有衣服,我沒有化妝品,我的電腦也是二手的。我恨這個世界……」

不要以為這只是高校貧困學生的一種自我戲謔,或是一種解嘲。當這張帖子日前出現在北大未名BBS上時,在高校內引起了一場不大不小的「地震」。有人說,有富人就會有富學生,有窮人就會有窮學生。這種由貧富差距決定的校園分層,正影響著大學生的人際交往、就業與愛情。

不錯,社會貧富分化的加劇,最直接的反應便是快速繁衍了高校的「三六九等」,形成了涇渭分明的等級層面。有錢的學生天天下餐館、住空調房、買名牌衣物,無錢的學生卻在為每日三五元的伙食費發愁。有錢的孩子追求的是紳士風度、貴族修養和氣質,而無錢的孩子卻望校興嘆。在陝西合陽有人寫了一幅這樣的對聯:上聯:學費掙夠了;下聯:母親累死了;橫批:死也值得。可以想見,如此之下的學生,不但生活在社會的重壓之下,同樣會成為高校的「卑微者」。

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以此來帶動社會共同富裕,這是我們的目標。然而問題是,這種先富拉動後富派生出的社會種種不平等現象,正成為影響社會和諧的硬傷。表現在高校內,便是學生的人生追求、學習目的、生活態度、行為習慣均出現了明顯的差異。「物以類聚,人以群分」。社會財富的多寡導致了高校內的「三六九等」,反過來又助長了社會的等級觀念。

更值得擔憂的是,面對高校日趨嚴重的階層分化,高校不是站在教育公平的角度出發,而是甘當了財富的追崇者,什麼蓋貴族樓、開貴族班、排富豪榜之類,儘管它滿足了一少部分學生的需求,但更多的是在擊傷貧困學生本就十分苦澀的心靈,漸漸地遠離了那種「社會需要為底層的後代往上流動創造平等機會」的教育理念。

一所高校就是一個小社會。對高校出現的這種「三六九等」,除了學校加強正面教育外,更為關鍵的是社會應縮小貧富差距。(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