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中的孤兒
中國農村的「留守兒童」背下了他們父母的手機號碼或是工廠電話號碼。不過當他們打電話找父母時,電話通常是關機或是響個不停沒人接。洛杉磯時報5日的一篇報導中說,16歲的楊衛波(Yang Weibo,音譯)是與祖母一起過農曆新年。楊衛波說:「我的父母必須在工廠加班,所以不會在家過新年。」
在楊衛波的班上,被問到是否與有類似的情況時,大約有一半的孩子舉手。他們的父母散居在這個全球人口最多的國家,在工地、工廠、餐廳和木材廠工作。
當資本主義改變這個名為共產主義的國家時,也悄悄地改造了中國農村青年的生活,創造了一個新的下層社會「留守兒童」(left-behind children)。根據官方數據,有1200萬中國農民離開出生地到城市找工作。不過有人認為這個數字應該有1500萬,而且到2020年會達到 3000萬。由於這大量的廉價勞工到處移動,估計有2000萬兒童被留在家鄉,其中一些自己照顧自己。許多孩子很多年沒見到父母。
全世界的人對於必須離鄉賺錢而離開愛人的心痛都很熟悉。在美國工作,孩子在家鄉由祖父母照顧的拉丁美洲人對這點特別有感觸。不同的是,中國這個現象的規模龐大,造成的臨時孤兒的數字龐大。此外,中國人是在自己國家而不是出國做這樣的犧牲,這反映出中國有錢城市與貧窮農村的差距。
這種父母與子女的分離在一個傳統上重視家庭的文化中特別具衝突性。與西方文化不同的是,中國人,特別是鄉下地方,傳統上與大家庭住在一個屋檐下,而且一生終老在出生地。共產黨時代的限制移居政策更將人民與土地綁在一起。移居成為少數人的特權。與中國城市裡那些被寵壞的「小皇帝」相比,這些父母為了更好地供養家庭決定離家,而被遺留下的孩子們成了過渡經濟的孤兒。
專家越來越擔心這些孩子的未來,他們中有許多對未來沒有期望,成為社會穩定的潛在威脅。犯罪數字已經開始上升。去年,一名13歲的「留守」女孩綁架並且殺害一名5歲大的女孩以報復受害者的父親對她的非禮。
中國老少比例失調的危機
上海是一個快速變化的城市。不過這掩蓋了一個少為人知的事實,就是,上海的人口全中國最老,而且還在快速老化當中。
最近,紐約時報刊登了記者弗倫奇(Howard W. French)的一篇報導,在上海1360萬的人口中,有20%高於上海正式退休年齡59歲。並且還在以每年10萬的數字增加。到2020年,大約三分之一的上海居民超過59歲。
不過專家認為這個快速白髮化的城市正在帶動人口統計歷史上的最大變化,這對全中國都有深遠的影響。似乎無止境供應廉價勞工的中國可能很快面臨人力短缺。
上一代開始的一胎計畫生育政策,估計已經減少3900萬人出生,不過更可能成為重大的錯誤。極低的出生率已經造成老年人和年輕人之間的嚴重失衡。
.
中國限制國內人口移居的戶籍登記制度,造成年輕勞工無法移居城市以減輕人力的短缺,不過中共官員擔心廢止這個制度可能造成城市人力氾濫與農村人口的減少。
I
如果上海代表中國的未來,從上海靜安區的4000居民中30%在60歲以上可以一窺中國的未來。
中國有退休年齡的規定,從50歲到60歲不等。調高退休年齡可以減輕退休制度的壓力,不過會使得年輕人更不容易找工作,而且被許多錯失中國經濟成長的老年人所怨恨。
鬆綁內部移居的限制可能帶來當局不願見到的人口大量移動,而放棄一胎化政策政治上不可能。雖然政策已經修改。例如,允許本身是獨子的丈夫和妻子可以有第二胎,並取消可以生第二胎的4年等待期。
中國人口統計專家認為,領導當局可能會不採取徹底的手段,因為不願意承認一個由共產黨構想並執行的所謂20世紀最偉大的一胎化社會實驗完全失敗。更有甚者,現在提高生育限制可能於事無補。專家認為,內陸較貧困的民眾可能生更多孩子,而漸漸有錢的中產階級可能不會。
中國的南水北調工程
《星期日泰晤士報》最近發表長篇報導,分析中國的南水北調工程。文章說,中國準備投資數十億英鎊建設調水運河,但調水項目也引起了一些環保人士的擔憂。文章說:
中國讓火車開進了西藏的高原,用三峽大壩來馴服長江的洪水,現在中國共產黨要來一場改天換地的大動作,他們準備讓寬闊的隧道從黃河下穿過,在西部的偏遠山區建設巨型大壩。一個新的運河系統想要和兩千五百多年的大運河媲美。
文章說,最近中國的工程人員已經在愛國歌曲和紅色標語的陪伴下完成了南水北調兩條重要隧道的建設。但世界銀行估計,中線調水的石家莊大壩如果按計畫進行改建,會帶來污染問題。而東線方案更讓人擔心,因為這條路線更容易受到沿途工廠和農地的污染。政府雖然承諾建設295個污染監控站,但似乎並不足以消除抗議的聲音。
文章接著說,中國領導人決心以國家利益的名義壓倒一切反對意見,因為中國南北水資源量和可耕地面積倒掛的現象有著政治上的風險性,何況政府還擔心缺水會威脅2008年的北京奧運會。過去的經驗表明,中國領導人欲創造比歷代帝王更輝煌、更大規模工程的決心不可低估。
来源:
- 關鍵字搜索:
- 西方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