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媒體全面封殺對罷扁案的評論,主要是封殺大陸百姓之口,並不等於中共對此案沒有立場和策略。分析中共對罷扁案的策略,首先應全面的分析臺灣問題處在中共政權所面臨的統治難題的排序,也就是要分析中共政權目前統治的重心何在。
中共政權目前面臨的危機困境不是如何利用罷扁案來解決臺灣問題,中共政權正面臨的是要處理和解決下面的各種危機和問題。按危機程度及問題涉及的範圍廣度和深度來排序如下:金融危機、能源危機、社會動盪危機、加強中共控制軍隊防止軍事政變、壓低房地產過熱減少金融呆帳及土地強征過多、執行宏觀經濟調控以壓低經濟過熱、中共十七大前的黨內鬥爭和人事安排、《九評共產黨》和《退黨》運動高潮對中共腐爛組織的巨大衝擊、人民幣匯率調整及金融制度改革、整肅貪官以壓制打擊地方諸侯、教育和醫療改革問題、打壓維權運動、鎮壓法輪功、環境保護問題、禽流感問題、維持中美關係、調整中日關係、加強中俄關係、鞏固周邊國家關係、開拓中非洲關係、臺灣問題、香港問題等。
筆者列出上述22項中共正面臨危機和問題要處理和解決,把臺灣問題列在尾端,其原因是目前台海兩岸關係己相對平穩,沒有緊急危機需要處理。同時,北京和華盛頓巳達成默切,中美兩國共同處理臺灣問題,其原則是:維持台海現狀,鼓勵台海雙方談判,最終和平解決,反對武力解決。按台海現狀來看,臺灣政局有變化,但仍沒有超出北京和華盛頓所要求的範圍。所以,北京對罷扁案基本策略是「按兵不動,靜觀其變。」
中美雙方對罷扁案從外界來看配合得相當默切。北京對此案的基本出發點是「不欲其亂」,而美國的基本態度是「關心不介入」。這兩點對臺灣本島的政情的發展變化就無形中設定了一個範圍,藍綠陣營雙方對立應該不會亂到不可收拾的地步,造成社會動盪不安,逼得美國不得不介入。筆者估計,6日27日立法院投票很可能達不到2/3票數,罷扁案不成立,之後島內政情可能會逐步緩和下來,藍綠陣營雙方領導人有可能以舉行「喝咖啡」方式開始談判協商處理雙方矛盾。
筆者認為,藍綠陣營雙方之所以可能走上談判的道路是有兩個因素。其一,因為美國己再一次得到陳水扁的公開口頭保證:在他今後2年任內,保證在台海關係上遵守《四不》承諾,不會在台海關係上提出挑戰性口號或政策。美國政府要求臺灣當局遵守《四不》,這是美國對華政策的一部分,美國不容許臺灣當局破壞這一政策。只要臺灣當局遵守《四不》,維持台海現狀不變,至於由誰來當臺灣總統對美國而言己是無關重要的事了。其二,北京也很重視陳水扁的公開承諾,遵守《四不》,這樣一來,臺灣兩岸關係緊張不會升級,不需要化更多精力、人力和物力來處理臺灣問題。對大陸而言,更重要的一點是台海兩岸經貿關係不能冷卻,更不能中斷,否則將嚴重打擊中國大陸沿海省市經濟的發展。其實台海兩岸經貿關係是所謂「臺灣問題」重要的內涵之一,缺少了兩岸經貿的持續良性發展,台海兩岸關係絕不會有今日的相對平穩。
近日臺灣蘇貞昌內閣批准通過「兩岸徦節日包機通航」共識,兩岸將在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和春節實行兩岸客運包機,這對緩和台海關係,加強兩岸經貿發展是有其正面意義。筆者認為,北京對罷扁案的「不欲其亂」的出發點,也可能不願看到蘇內閣倒臺,畢竟在蘇內閣手中通過了「兩岸徦節日包機通航」共識,這是朝《三通》向前跨了一步。
中共政權在臺灣罷扁案中所採取的策略還有其更深一層的含義。陳水扁第一親家巳涉及金融嫌案,駙馬爺在押審訊;第一家庭的種種懷疑在媒體上飛飛揚揚,引發臺灣藍綠陣營對立,而民進黨的聲望在下跌。中共政權企望「台獨」勢力走下坡,統派力量上揚。陳水扁本身的聲望在第一親家嫌案審訊中急劇下降,北京採取「不落石下井」的策略以拉擾陳水扁走中間路線完成2年任期。陳水扁因政治上的受困,是否會在台海關係上走中間路線,或放手讓蘇貞昌內閣有更多的內閣權力處理兩岸事務,這將是在6.27立法院投票後應觀察的重點。另一方面,北京採取「不落石下井」的策略也是為了避免泛綠營陣「反中國」勢力的上升,以避免拿起石頭打自己的腳局面的重演。
筆者注意到北京媒體在對臺灣政壇和陳水扁第一親家弊案等方面不再評論,而對臺灣的經濟處境加大筆墨分析。香港《經濟導報》第25期(6月26日出版),刊出《臺灣莫當東亞的古巴──相對收益思維造成臺灣的邊緣化(上)》(作者為上海社科院臺灣問題專家)。在此文章中有4段明顯地是寫給民進黨和陳水扁看的。摘錄如下:
「臺灣將成東亞的古巴
2000年民進黨當局開始在臺灣執政。它在追求「臺灣獨立」的同時也開始應對東亞區域整合的趨勢。臺灣當局面對變化中的東亞的發展局勢,開始追求兩大目標:一個是在國際政治上對臺灣重新進行定位;一個是發展經濟維持臺灣在世界經濟中已經取得的地位。這兩大目標主要依托東亞既存的兩大國際體系,一個是以美日同盟為核心,以中國大陸為假想敵的亞太安全體系,這為臺灣追求政治上新的定位提供了想像空間;另一個是東亞經濟合作體系。這一體系以中國大陸經濟為主要依托,維繫東亞國家和地區的共同利益。民進黨執政六年,兩項目標都未取得預期的政策效果。臺灣在亞太地區的政治收益沒有大的突破,而經濟收益則呈現衰減的趨勢。
東亞經濟一體化進程在曲折中發展,區域內各國之間的經貿互動繼續保持成長勢頭。根據東盟內部達成的協定,其成員國將在2020年組成共同市場,而且自2010~2015年間,東盟將先後與中國、日本、韓國與印度逐步建立自由貿易關係。「東盟+3」(即東盟十國加中日韓)與「東盟+1」(即東盟十國加中國)機制的發展,為東亞經濟整合,開創了一條新的途徑。區域內的相關角色均採用以政治手段創造優質經濟發展環境的策略,尋求經貿發展的躍升。
從臺灣的角度看,「東盟+3」與東亞自由貿易區的逐步推進,將會對臺灣的經濟和安全地位形成壓力。地處東亞,臺灣卻是其中政治經濟發展最不平衡的成員,其經濟已經深深地植根於東亞,而政治前途又不確定。面對一體化進程,臺灣邊緣化程度已日益凸顯。臺灣在區域一體化進程中找不到自己的位置,在應對一體化過程的作為方面卻始終找不到有效的著力點。
臺灣並不是一個主權國家,並不能以一個國家的身份享有國際間的規則制定權和利益分享權。因為兩岸圍繞獨立與統一前景的鬥爭,緊張關係長期得不到緩解。臺灣方面並沒有在一個中國原則下解決與中國大陸的政治爭議,這成為臺灣無法參與並享有地區一體化益處的主要障礙。在東亞的臺灣的邊緣化就如同無法參加美洲地區經濟合作的古巴。」
很明顯,《臺灣莫當東亞的古巴》一文在臺灣現時政情下出臺,其含意是在臺灣政治形勢處下風時,對臺灣施加經濟壓力和誘引力。中共的如意萛盤是在民進黨和陳水扁處境困難時,放出經濟利益誘餌,在「東盟+3」(即東盟10國加中日韓)與「東盟+1」(即東盟10國加中國)的架構機制上為臺灣開一方便之門,讓臺灣以特殊身份加入,猶如臺灣參加APEC年會,其交換條件是放棄「台獨」,接受「一個中國(中華人民共和國)」原則。
在此時此景,臺灣朝野該怎麼辦?
筆者認為,臺灣朝野對臺灣內部家務事僅管可以吵架對抗,但對待如何處理臺灣與中共政權的關係要千萬小心慎重,不要陷入中共甜言蜜語之圈套。眼光一定要看遠些,要看到中共政權危機日益嚴重,中共政權的危機程度大大超過臺灣政壇的風波。筆者列出的22項中共政權面臨的危機和問題,其中大部分是死結,是無解之題,尤其是金融危機、社會動盪危機和中共組織的腐爛。中共政權面臨無解之危機而引發的倒臺滅亡是指日可待的。
難道臺灣朝野會心甘情願放棄民主、自由、人權和人道的原則,僅為了經濟利益與殺人不眨眼的中共惡魔共舞嗎?人類社會不僅僅單純依賴經濟利益而生存的,沒有道義良知,人類社會將步向毀滅。
筆者衷心希望臺灣朝野對臺灣政壇的分岐通過憲政、司法和政治談判來解決,同時也要提高問政和執政的清廉素質,獲得臺灣人民的信任,建立清廉新政,為大陸人民樹立良好榜樣。
臺灣朝野一定要堅持民主憲政原則,人權原則,絕不能向中共殺人惡魔作無原則妥協或投降。臺灣朝野要清醒的記住中共的目標:消滅中華民國,把臺灣變成中華人民共和國一個特區。沒有了中華民國也就沒有臺灣民主自由生活和憲政制度了。(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 關鍵字搜索:
- 伍凡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