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生支農窮鄉僻壤
3月13日,蘭州的天空飄著雪花,格外清冷,徐華歐就是在這個早晨來到了報社。他穿著單薄,凍得通紅的娃娃臉略顯疲憊,他不停地搓著冰冷的雙手,顯然已經在風雪中行走了好長時間。
徐華歐是為了臨洮縣中鋪鎮蔣家山村村民的事來報社的。原來,2001年春,蘭州市七里河百合公司與蔣家山村村民簽訂了一份關於種植百合的合同,但到了2003年百合收穫的時候,七里河百合公司並沒有按照合同的規定完全支付農民的租地款和工錢。在數次索要無果的情況下,村民們找到了徐華歐。無奈之下,徐華歐到報社反映此事。
徐華歐是河北省石家莊市人,由於學習成績優異,2001年,徐華歐免試進入清華大學實驗班學習。2005年徐華歐大學畢業,當時有多家單位找他簽訂就業合同,他都拒絕了,並且放棄了在校讀研的機會,他只有一個想法:要到國家最需要的地方去。
圖:徐華歐與當地村民
2005年10月,作為「西部陽光行動」甘肅臨洮縣中鋪鎮項目負責人,徐華歐遠離家鄉、遠離繁華都市來到窮鄉僻壤,開始了支教、支農生活。
村民心目中的大能人
3 月14日,記者一行驅車來到了徐華歐支教、支農的臨洮縣中鋪鎮。在一個路口,記者見到了接我們進山的中鋪鎮蔣家山村的楊增同老人。沒等車停穩,楊增同就衝上來握住徐華歐的手,乾癟黑紅的臉笑得更加皺皺巴巴的,但卻絲毫掩飾不住他內心的渴盼。由於山路難行,採訪車不能通過,楊增同老人找來一輛「三馬子」,記者一行便乘著「三馬子」向山溝進發。大約一個小時後,「三馬子」終於到達了徐華歐的支教點----蔣家山村。
楊增同共有4個孩子,老大和老二 2005年同時考上了大學,三兒子現在讀高一。為了供孩子們上學,楊增同靠貸款、借債勉強支付了孩子們的學費,如今眼見貸款期限將至,來年的學費又無著落,急得楊老漢直掉眼淚。對此,徐華歐答應將楊增同老人的情況向「西部陽光行動」總部匯報並想辦法募集學費。
徐華歐和記者一行剛坐到楊增同老人家的熱炕上,聞訊前來反映問題的村民便擠滿了堂屋。
村民楊映旺拿著一沓與七里河百合公司簽訂的百合種植租地合同,希望通過徐華歐的幫助能協調解決欠款事宜。此時,一位滿面愁容的老太太領著一位臉色鐵青的青年來到楊增同家,把一沓治病的醫療單據遞給徐華歐,原來老太太的兒子楊發吉因患肺病共花去4萬餘元,但農村合作醫療保險只報銷了4000元……
理想與現實的碰撞
2005年10月,徐華歐從繁華的北京來到了荒涼偏僻的臨洮縣中鋪鎮,住進了灣腰子村一所學校的宿舍。一張單人床、一張舊課桌還有一個火爐組成了徐華歐臨時的「家」。一開始,徐華歐還不會生火,但漸漸地他學會了用火爐獨自做飯了。
圖:徐華歐與學生們在一起
據徐華歐講,他剛來臨洮不久,「西部陽光行動」就對何家山村進行了一次扶貧募捐活動,給不少貧窮孩子資助了學費,送去了衣物,建成了擁有八九千冊圖書的圖書室,資助了村社火隊4000元,並投資2萬元修建水渠,把山上的水引入農家,解決了村民吃水難的問題。
但隨後發生的許多事卻讓他深感不解。徐華歐說,他一住進村子,一些村民就把他當成了搖錢樹,頻頻開始向他伸手要錢。徐華歐解釋說:「我沒有錢,但我可以給你們技術,可以給你們帶來文化。」但他聽到的回答卻是:「我們不要技術,不要文化,我們只要錢。」甚至到了深夜,也常常會有人敲著他的門窗喊道:「小徐,我家真的很困難,你給我點錢吧。」這讓徐華歐哭笑不得。
夢想在困惑中繼續
按普通人的想法,身為清華的高材生,屬於徐華歐的應該是出國留學、名企高薪,而眼前的徐華歐卻常年住在甚至連電話都不通的山村。他的行為引起了頗多爭議,許多人紛紛表示「難以理解」。但徐華歐並沒有在乎這些閑言碎語,揹負著理想,他不停地奔波著。小到為村裡制一張收電費的表格,大到周密安排一次大型的募捐活動,他都很認真。
在組織了多次大學生下鄉支教的活動後,徐華歐發現,大學生下鄉實踐往往短期性較強,項目點變化快,難以對一個地區形成持續性的幫助,甚至會給教師和學生帶去一定的負面影響。如何使「大學生下鄉實踐」做到不僅僅是「實踐」,而是對西部教育實際的貢獻呢?他苦苦思索著。
他通過實踐和思考寫了一份《「北京市- 蘭州市-中鋪鎮」三地學校共建項目策劃書》。他想通過「西部陽光行動」建起一座橋樑,將北京高校、蘭州高校和鄉村學校聯繫起來,建立一種「參與式、可持續、易推廣」的大學生支教模式。目前他的策劃書已上報北京總部。談起理想,向來冷靜的徐華歐略顯興奮,他說:「實現公益事業的企業化運作是我的夢想。」他堅毅的眼神告訴我們,他的夢想將會繼續……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 關鍵字搜索:
- 清華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