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潮--廣東人面臨的另一類「非典」

有毒廢料的排放污染了中國的黃河和長江已是眾所周知的事實,最引人注目就是在3個月之前,松花江的苯污染事件。如今華南的水脈珠江正面臨著一種更看似無害的污染:海鹽帶來的咸潮

去年冬季,咸水流已經滲入珠江三角洲,嚴重影響到廣州、深圳、東莞、中山、珠海等城市,也影響到了澳門數百萬居民的生活用水。澳門衛生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向市民發出警告,明確表示,按目前供應給澳門飲用水的咸度,一般正常人還不需要特別關注,但應特別留意患有心血管病或腎病的人士,以及腎功能未成熟的嬰兒。該警告特別提出,這些人士應徵詢醫生意見,考慮改為飲用瓶裝水。

中國當地媒體稱此咸潮為另一場「非典」來臨,專家用通俗的話把咸潮形容成一種「倒流」:包圍著我們的海水,氯化物的濃度一般高於5000毫克/升,當咸潮發生時,海水通過河流或其他渠道,倒流到內陸的淡水河中;一部分還通過土壤,侵蝕著土壤下面蘊藏著的地下水資源,使淡水中的含鹽量大幅上升。這直接影響、威脅了人們的日常飲用水資源,使人們賴以生產、生存的淡水中氯化物的濃度上升到超過每升250毫克,逼近人類可以飲用的極限。

產生活造成威脅。一般金屬的機器設備,在存儲、加熱、煮沸高鹽度水質時,金屬表面很容易氧化,鍋爐容易積垢,使生產設備過快老化、使用年限下降、生產效率降低,個別情況下還會帶來安全事故。同時,咸潮來襲,毒害農田、滲透土壤。含鹽度高的海水還會通過小溪、河渠,滲透到土壤中,造成土壤的酸鹼值變化,當這種變化積累到一定程度,就會不利於農作物、植物的生長,使土地板結,以及改變整個生態系統,帶來無法挽回的損害。

《新聞週刊》駐香港分社主任吳福智(George Wehrfritz)的報導說,中國政府把原因歸於乾旱和不同尋常的漲潮季節。但是,香港和澳門的專家認為,中國內陸毫無節制的工業化和亂無章法的資源管理也是導致河流咸水化的原因之一。

當然,直接誘因仍然是乾旱,廣東南部以及珠江流域連年的乾旱,使得江河水位偏低。但是人類行為的負作用也不可忽視:一方面是溫室效應帶來的暖冬氣候,造成海平面的持續升高;另一方面,當地的無序採沙、對自然資源的掠奪、對環境的日益破壞,才最終加劇了咸潮的蔓延和大規模的爆發。

儘管珠江三角洲是中國最潮濕的地域之一,城市和工廠都因為對水源過度使用,面對越來越高的代價。這個問題很可能會限制中國經濟最發達地區的經濟增長,也成為了一場危害廣東人生存健康、生活質量的大災害。一般的市民也從生活常識上明顯感覺到了這種危害。

住在珠海市一小區的市民李先生,從咸潮剛開始影響珠海市時,就已經發現自己家裡的自來水喝在嘴裡不時有股咸味。李先生打電話向自來水公司反應時,才知道原來是咸潮又來了的緣故。當時,自來水公司的人表示,珠海市供水咸度都已經提高到400度--即每升水含氯度400毫克,是規定飲水不准超過的咸度極限。為了不影響自己和家人的健康,李先生無奈之下只得開始飲用桶裝水和瓶裝水,只有在洗澡、洗菜、洗衣服時候才用自來水。

家住已屢次遭受咸潮襲擊的中山市的陳伯,特別害怕想起家裡因為咸潮連續停水十幾小時的慘痛經歷。很多人也都像陳伯一樣,聽到咸潮就神經緊張。在東莞,由於水廠停水「避咸」,咸潮來襲時,城內的桶裝純淨水供不應求,很多水店的訂水電話響個不停,原來每次定一桶水的用戶一下子改定了3、4桶,不僅送水店原來的送水工人數已經遠遠不能滿足突如其來的需求,連週轉桶也一下子變得非常緊張起來。這也就是為什麼咸潮成為了珠江三角洲地區人們關注的焦點。

去年12月末,澳門和附近珠海與中山市的水質含鹽量大幅上升;濃度超過每公升600毫克,是世界健康組織規定的健康飲用水標準上限的兩倍。  據當地媒體報導說,事實上,近三年珠三角地區已經有接連不斷的、小規模的咸潮爆發,從2004年9月底到2005年1月廣東發生了一場歷史上最嚴重的咸潮襲擊,不但廣州深受其害,與廣州唇齒相依的深圳、東莞、中山、珠海等珠三角重要城市也全都無一例外地一同經受著咸潮的衝擊;這場水的危機甚至波及、蔓延到了依賴珠三角水資源的香港、澳門。水質下降、停水,上千萬市民無法正常生活、企業無法正常開工,這一系列由咸潮帶來的後果,讓整個珠三角、整個廣東、整個泛珠三角地區感到了心口最大的傷痛。

  面對咸潮再次來襲,政府已經下令讓市民使用瓶裝水,並警告他們問題可能會一直延續至2006年春。上週,珠江流域上游的省份也開放數座水壩的防洪門,試圖把鹽水衝出三角洲下游。珠江水利委員會有關專家分析,珠三角地區遭遇的咸潮襲擊,早已超過20年一遇的量級,單靠流域內水庫的功能和蓄水量引淡壓咸已不可能挽救,只能協調貴州天生橋水庫電站等西江上游大型骨幹工程緊急調水壓咸,以遏制珠三角地區的乾旱和咸潮,確保西江下游澳門、珠海、廣州、中山等經濟重鎮今冬明春的供水安全。

《新聞週刊》吳福智的報導引述專家的分析說,咸潮問題的部分原因確實來自上游,水土流失降低了土地保持潮濕的能力。另外,由於去年雨季中降雨量少,旱季中流往下游的水也很少。於是導致一個結果:海水倒流,導致河水與海水交接處向上游移動。  下游的經濟發達區也在其中扮演了一個角色。近年的人口和工業成長耗費了大量水源,使河流無力抵禦鹽水浪潮的侵入。儘管中國政府已經漸漸的重視起環保問題,但是要他們完全封閉海岸線上的工廠,可能性仍然不大。香港大學生態及分類學系系主任杜德俊(David Dudgeon)說:「增加水壩建築、增加用水和改變土地使用的方式,都會影響到水質。河水鹽化將成為一個更嚴重的問題。」  環保人士希望地方政府停止水壩建築,鼓勵植樹以及節省河流的水源。他們還希望結束挖掘河床採集建築用的泥沙的做法,這樣只會挖深河道,加速水流鹽化。

北京政府更可能會支持另外一種方式:建築更多的水壩儲蓄夏季雨水,然後把這些蓄水通過管道送往海岸線一帶。從政治觀點來看,這可能是個完美的解決方案,但是,這是樣做的代價將非常大,因為專家們指出,此類調水項目只會加重鹽化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