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趟車乘客大多是生活在四川北部貧瘠山區的農民,為改變自己和家人的命運,離開了世代居住的田園,奔赴經濟發達的長江三角洲打工圓夢。風馳的列車為他們提供了長途遷徙的可能,雖然條件艱苦,但他們比之他們的父輩,應該是幸運的,畢竟走出去,就意味著看見了希望。
紀實攝影的功能之一在於記錄一個時代的變遷和這個時代文明發展的片段,我不苛求把握這些民工們艱難精神,唯一能夠做的就是講述一些他們的故事,以期引起人們對他們的關愛。
1、孩子丟失
火車站台上的眼淚,往往是戀人離別的情殤,比這更悲傷的,是親人的永久離別。
2005年5月18日,一場悲劇降臨在王蓮芳的身上。這天,王蓮芳和妹妹帶著自己還在讀小學三年級的女孩,準備在上海站乘坐1352次旅客列車返回遠在四川綿陽鹽亭縣八角鎮的老家,看望病危已命在旦夕的老母親時,小孩在臨上車之際丟失了。突如其來的事情將王蓮芳搞糟了,她幾乎昏厥過去,這對這位人到中年的婦女是一個沈重的打擊。母親躺在病榻上迫切的等待著看女兒、孫女最後一眼,此時,孩子卻不知去向。西去的列車就要出發,人們爭先恐後的往車上湧,王蓮芳的神經幾近崩潰,「孩子,孩子,你在哪裡?」。
母親歇斯底里的呼喚並沒有召回可憐的孩子,站臺工作人員和列車長都在不約而同的幫忙尋找,直到列車緩緩駛出,母親的聲音還在空曠的站台上迴盪。
母親的呼喚
幾乎昏厥
西行的列車已緩緩啟動,可孩子還是沒有找到。
每一位出門打工的人,都有一段不平凡的經歷,他們在不同的地方、不同的行業勤勞的工作,以力圖改變自身的命運。他們或成功、或失敗,甚或因各種原因致殘、死亡。命運往往不以人的努力而改變,它既不是命中注定,也不為弱者低頭,它需要為之奮鬥的人有堅定的信念和強壯的體力,很不幸的是,30多歲的黃洪剛卻倒在了自己的工作崗位上,不能再為家裡掙錢,供孩子讀書了。
2005年5月18日,我在1352次列車上見到了這位家住四川中江縣倉山鄉的剛烈漢子,他是因患白血病含淚離開在上海的一傢俬營工廠的,工友們湊錢對他進行了臨時性的救治,但這解決不了根本問題,只好派同鄉將他送回老家,等待他的也許是時間問題,這個結果是他出門去打工前無法預料到的,也更是全家人的不幸。我看著他虛弱的樣子,心裏很難過,我很擔心他的孩子,沒有了父親,沒有了家裡的經濟、勞力支柱,孩子也許會綴學,也許就從此立足田間,再也不能實現父親為他許下的美好願望了。
廣元市劍閣高池鄉的陳亞東在車廂裡很引人注目,42歲的他經歷過太多的坎坷。
今年過完春節,陳亞東就來到了上海昆山的一個建築工地打工,為的是還清去年為父親辦喪事欠下的5千多元錢,家裡的2個小孩還在讀書,為了孩子將來有個出息,他再吃苦受累也要供孩子念完中學,這是他對改變生活命運的看法。2005年5月的農忙季節,妻子來信叫他回去幹農活,家裡的2畝田和6畝地需要他回去收割、插秧,他們家沒有錢像同村的其他人家那樣花錢雇佣幫工,他是他們家的主要勞動力。
向工地請了假,陳亞東匆匆踏上了回家的火車,天氣漸漸熱了起來,火車上的飯菜不合他的口味,在路過三門峽西站時,他買了一瓶啤酒站在車廂的過道上獨自喝了起來。窗外的陽光很刺眼,他戴起了墨鏡,在車廂裡顯得很喜劇,這是他在離開昆山時特意買的,為的是在收麥子時讓眼睛舒服一些。
四川樂山市75歲的李玉娥老人是一位虔誠的天主教徒,雖然世界最大的佛像就坐落在家鄉的嘉陵江邊,但她還是在60年前被一位來自北京的傳教士引入了天主的門下,朝聖是她這一生的渴望。西方的聖地離她太遠,顯然是她不能企及的,2005年5月在當地教會的組織下,她和其他17位教徒乘坐成都至上海的K292次旅客列車去上海佘山,據說那裡有一所規模宏大、歷史悠久的教堂。可沒有想到的是,第一次出遠門的李玉娥就在上海火車站出站時不小心摔了一跤,雖然經鐵路部門的及時救助,但臉上還是留下了不可癒合的傷痕,這讓她心情極為複雜。當我在由上海開往成都的1352次列車上遇見她的時候,她向我說,回家以後不知怎麼向兒女解釋這事,在上海站摔跤的一剎那,上帝在哪裡?
李玉娥怎麼也想不通,上帝為什麼不拯救我
鐘杭、鐘佩是一對雙胞胎姐妹,我在上海開往成都的1352次列車上遇見她們的時侯,她倆剛滿六個月。
她們的父母像大多數農村人一樣,在有了第一個女孩後,都希望再有一個將來能傳子接孫、養老送終的男孩,於是,在大女兒已經12歲的時侯,她倆降臨了人世。不幸的是,男孩沒有如願出現,卻給家裡增添了許多負擔,這讓他們父母很不樂意。父母都是四川內江市東興區石子鄉的農民,早年去蘇州打工,隨著時間的推移,工作逐漸穩定,收入也還不錯,但這兩姐妹降世後,為了照顧孩子,母親辭退了工作,父親每月1000多元的工資漸漸不能支撐起這個五口之家,只好將她們倆送回老家讓親戚幫著撫養。
列車超員,空氣不流暢,兩個小孩不停的哭鬧,周圍的旅客都用異樣的眼光看著這家人
父親和他的女兒們,母親不好意思,躲過了我的鏡頭
小孩很可愛,不知她們長大後能否還幸福。
來自四川梓潼縣梨亞區金龍場鄉6歲的小女孩馮惠榮很可愛,今年就要讀書了,自從兩年前父母去浙江海鹽打工後,就再也沒有看見過自己朝思暮想的爸爸媽媽。今年開學前,小馮惠榮向奶奶婆婆提出請求,要去浙江看看爸爸媽媽,她很想念他們。婆婆今年已經55歲了,為了滿足孫女的要求,讓老頭子一個人在家裡照顧田裡的農活,與孩子的奶奶一起帶著小孫女乘座6月13日的1354次列車去浙江,其實,兩位老人何嘗不是想念自己的兒女呢?
車上已經滿員,沒有了座位,列車員拿了幾個小凳給老人和孩子,讓她們就近坐在乘務室的門口,也算是對重點旅客的一些照顧。我在列車員的乘務室裡坐著,與孩子和老人聊天,孩子看起來很興奮,頭上紮著漂亮的髮結,穿著新衣服,給我唱了很多歌,她說她要把這些歌唱給爸爸媽媽聽,這是她帶給他們的禮物。
女孩為我唱了很多歌,她說這是她送給爸爸媽媽的禮物。
馮惠榮既興奮又害羞,可愛極了。
50天的年齡對於我們來說,是一個混沌的日子,對於小王志鵬來講,卻是一段經歷。
二〇〇五年六月十三日,我在成都開往上海的1354次列車上遇見了這位剛呱呱墜地50天、全列車最小的旅客王志鵬,粉紅的小臉蛋被車廂內炙熱的空氣烘起了痱子,媽媽心疼的坐在一邊,焦心的望著他,給我講述了這個孩子的來歷。
孩子的父親在無錫一家模具廠打工,已在那裡幹了九年,自己也已37歲了,原來也在無錫一家針織廠上班,他們一家都是四川仁壽縣龍馬鄉的農民,大女兒在讀中學,老二前年在家鄉和村裡的幾個孩子一起到池塘裡洗澡(游泳),溺水身亡,死的時侯剛滿11歲。在農村,沒有了兒子,就斷了香火,這可是一件大逆不道之事,無論如何也要續上,夫妻倆決定再生一個,就這樣,小王志鵬來到了人世。本來在生老二時就被罰款5000元,這回拿著老二的死亡證明書給鄉計畫生育辦,還真免去了罰款,這使他們夫妻倆略感輕鬆。
生了孩子,還得趕回無錫去打工,六月的天氣已經很熱了,她買了一張成都至上海帶有空調的K292次列車車票,為的是怕孩子在車上經受不住熱浪的侵襲,誰知在成都站空調候車室等車的時侯,沒有聽見廣播裡的上車通知,耽誤了時間,沒有趕上那趟空調車,車站工作人員只好把他們母子送上了這趟沒有空調的列車,好心的列車長為他們補辦了臥鋪,同車廂的旅客們也不時的照顧他們,這使她感到特別的欣慰。
看著母親托住孩子的小手,我很感動,人生本沒有什麼貴賤之分,不同的環境造就不同的成長經歷,也鑄就了不同的命運,我祝願小王志鵬將來能從艱難的環境中磨礪出來,從父輩的打工歷程中走出一條自己的輝煌人生旅途。
媽媽托住王志鵬的小手,充滿了母愛。
段波,男,漢,1965年10月28日生,四川廣漢市西高鄉金光村三社人,持廣漢至上海客快票,乘2005年6月28日成開滬1354次列車,於蚌埠至宿州間突發行為異常跳車,被旅客及列車工作人員阻止,後以頭撞窗,口中不停呼喊「有人要殺我」,並拿桌上玻璃瓶砸相鄰旅客,被列車工作人員將其約束,交上海站處理。
該旅客隨身攜帶有一旅行包,內裝其結婚證和身份證、車票等物,到站上海,我們懷疑該旅客在生活中遇到了心理困難,經旅客證明,他在旅途中不吃不喝,精神緊張,行為異常,初步判定其患了列車綜合症。」
這是我在列車上遇見的真實一幕,據瞭解,在長途列車上,經常會發生旅客突發性精神異常和行為異常症狀,鐵路方稱之為「列車綜合症」。這是由於旅客長時間乘坐旅行環境較差的列車,加之個別旅客心理素質較差,生活中遇到了不順心的事,旅途疲勞,就會發生這種情況,如果不及時發現,就會造成旅客傷殘。現在國內的列車大部分都改為了空調車,基本杜絕了這種事,但在「綠皮車」上,這種現象時有發生,鐵路現在推行「旅客至上、以人為本」的服務理念,為旅客提供舒適的旅行環境,是鐵路客運發展的必然趨勢,我們已期待很久。
為了救助他和防止其不傷及其他旅客,工作人員只好將其約束
列車長與上海站辦理交接。
社會萬象
- 關鍵字搜索:
- 民工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