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年報引述他的話指出,公共圖書館和基礎教育是社會發展的兩大基石,但現有中國公共圖書館事業和經濟發展速度極不協調,尤其是縣級的境況更是悲觀。
報導指出,在中國中西部地區,絕大多數縣級圖書館的館舍是二十世紀八零年代中期的建築,與比肩林立的新建築相比,成為寒酸破敗的舊危樓。
許多的縣級圖書館沒有電腦,沒有接入網際網路,絲毫看不到資訊社會的文明成果。
報導表示,中西部經濟不發達地區縣級圖書館經費嚴重短缺,許多縣對圖書館經費保障僅限於人事費,其他如購書費、運行費、業務費、維護費等一概沒有,不僅引發了司空見慣的「人吃書」(人員經費擠佔購書費用)現象,還引發了「書吃人」(有的圖書館為了擠出少量的購書經費,不得不扣減職工薪水)的怪現象。
同時,許多圖書館的人員龐雜,專業水平偏低。李國新指出,有的縣級圖書館工作人員居然多到四十幾個,絕大多數都是透過關係進去的。
報導指出,一位縣級文化行政官員坦言,縣內圖書館二十多名工作人員中,真正具有專業工作能力的只有一個。在大多數縣級圖書館中,幾乎沒有本科生。而且,越貧窮的縣,圖書館工作人員越多,人員素質低,經費更緊張。
更奇怪的是,一些縣雖然興建新的圖書館,成為了縣裡的「標誌性建築」,卻無書開館。
李國新說,在中國的公共圖書館體系中,縣級圖書館處於承上啟下的樞紐位置,無法服務的縣級圖書館使得國家文獻資訊資源保障體系,和圖書館服務系統出現了斷層現象。
他估算,中央政府每年必須再增加五千萬元人民幣的專項投入,才可以使縣級公共圖書館初步解困,但應建立嚴格的經費配套和會計審計項目,監督金錢使用流向。
(中央社臺北二十一日電)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 關鍵字搜索:
- 中國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