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抱石名畫晾在大街沒人拿

在如今的拍賣市場上,傅抱石一張畫的成交價動輒就上百萬元,但你絕對想不到的是,解放前,傅抱石名作在被一家裱畫店放在路邊晾乾,也不會引人側目。其實,類似的故事在金陵老字號裱畫店「淵海閣」裡還有很多,由已故金陵一代裱畫大師章誠(字鋆堂)老先生一手創辦的這家南京最悠久的裱畫店,距今已有近百年的歷史。如今,在南京碑亭巷61號的一座古舊的木板平房裡,聞名遐邇的淵海閣裱畫店仍保持著昔日風貌。一代裱畫大師章誠的兒子、同時也是裱畫技藝的繼承者章渝生至今都住在這間老屋裡。

  裱畫店「淵海閣」百年滄桑

  章渝生老先生談起由父親一手創辦的百年老店淵海閣,彷彿有著說不完的故事。書畫界有句俗話叫「三分字(畫),七分裱」,可見如果裝裱的技藝高超,對書畫作品能起到錦上添花的妙用。解放前,南京城裡有「淵海閣」、「於萬春」、「監古齋」、「輸飛閣」等八大家裱畫店。13歲那年,章誠就隨舅父來到南門外「於萬春」裱畫店學藝,滿師後他就自立門戶,在瞻園路旁邊開了一家名叫淵海閣的裱畫店。隨著幾年的辛苦打拼,淵海閣開始位列金陵八大家裱畫店之首。抗戰期間,淵海閣被遷至重慶,直至抗戰勝利後,章誠回南京選定了緊鄰省美術館的碑亭巷61號作為新店址,如今已有六十年的歷史。1956年,南京市政府成立美術公司,遂把南京城所有的私營裱畫店納入其中,成立了一家公營裱畫店。考慮到「淵海閣」的巨大影響力,剛成立的裱畫店就沿襲其名。

  傅抱石名畫大街上晾乾

  裱畫大師章誠的裝裱技藝之高令人叫絕,他能將撕碎的一張地圖重新裱好而看不出一絲破綻。章渝生老先生介紹說,解放前,淵海閣達到了鼎盛時期,政府要員宋子文、林森都是家中常客,國畫大師傅抱石、瀋尹默均為章誠至交好友,很多當時的名書畫家、學者經常送貨上門來裱畫,郭沫若、傅抱石、於右任、林散之等全國眾多著名書畫家的作品都曾經章誠之手裝裱。章渝生說,當時店舖的空間很小,而裝裱後要上牆自然晾乾的名家書畫很多,父親就準備了很多塊木板,把一些牆上貼不下的書畫貼在木板上,放在門外的馬路旁晾乾,這裡面有傅抱石的畫、林散之的字等很多名家作品。如今,傅抱石的一張畫動輒上百萬元,而那時候不值多少錢,根本沒人關注,所以從來沒丟過一張畫。

  曾裱過孫中山《建國大綱》

  章誠老先生對自己的裝裱要求很苛刻,對裝裱中的細節尤其關注。當時,凡是經他裝裱的字畫上都貼有精緻的標籤:《中國南京-章鋆堂裝制-碑亭巷六十一號》。章渝生說,父親曾對他表示,他一生最得意之作有兩件:一是裝裱孫中山先生的《建國大綱》(原本被運到臺灣後,二十世紀七十年代中山陵園管理處的文物處劉才處長請他重裱);二是裝裱朱元璋畫像,像高兩丈有一,裱得平整舒展,天衣無縫,懸掛在明孝陵享殿,供中外遊人欣賞,許多遊客在此拍照留念。

  胡小石只認「淵海閣」

  章渝生說,父親生前對裝裱書畫尺寸的大小、粗線條的應用、綾裱色彩的搭配,都經過精心設計。在裝裱過程中要經過上漿、挂涼、托底、裝綾等三十多道細緻工序,裱好後的字畫看起來製作精良又有品位。金陵書法大家胡小石當時只認淵海閣這塊牌子,生前總是喜歡把自己的東西送給章誠裝裱。有一次,當時南京著名的《六華春》菜館廳堂裡懸掛的一幅國畫,是上海和蘇州八位畫家品嚐烹飪大師胡長齡菜餚後集體創作的。配有胡小石書寫的一副對聯。廚師胡長齡將畫裱七尺,字裝裱四尺。字的天地頭略短,很不般配。胡小石叫胡長齡到《淵海閣》請章師傅重新裝裱為五尺。胡先生的書法立刻大放異彩!字畫相映成趣。同是一幅字,為什麼加長為五尺,換一位高手綾裱之後效果截然不同呢?這就是藝術。一是胡小石先生懂得書畫的配置比例;另一個就是章鋆堂的綾裱技術高超。記者看到,淵海閣堂內至今還懸掛著黃養輝的題字「妙手回春」。

  上世紀八十年代後,章老辭世後,碑亭巷61號曾一度門庭冷落,直到九十年代章老的兒子章渝生退休後,繼承起父親的舊業,這裡才又熱鬧起來。但章渝生先生告訴記者,由於機器裝裱、同行的壓價等因素,以及淵海閣這個品牌的歸屬權問題,如今的老字號卻面臨著前所未有的生存壓力。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