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在鄉下讀書,夏日裡喜歡到田埂邊晨讀,隨年齡漸長,需要背的東西越來越少,慢慢地我不再對戶外讀書情有獨鍾。來到美國後倒常見在露天看書的學生;偶爾也有一幫人圍坐在草地上討論問題;天氣晴好的日子,便有學生慫恿老師把課堂搬到外面;在特別風和日麗的日子,搗蛋的學生甚至乾脆拉響大樓火警警笛,讓大家都出去享受陽光。但我總懷疑戶外學習的效果,以為他們主要目的是躺在草地上晒太陽。
在復旦上大學時,沒有課的教室是大家自修的好地方。但教室少,座位比較緊張,常常需要下課後拿本練習薄去佔晚自習的座位。尤其是期末大考的時候,從一樓到四樓找不到一個可以坐的位置的事情也會發生。
來到美國讀研究生,對一間間燈火通明、空無一人的教室卻不再能有非分之想。美國大學的教室並不兼作自習室,學生們大都寧可在熙來攘往的過道攤開作業本席地而坐,也鮮有去空教室佔一席之地的。我初入鄉時不隨俗,有一天隨便找了間空教室便坐下來看書。等我出來時才發現一群學生等在外面已多時,他們要在這裡上課,但裡面有人,所以只好耐心等待。這件事後我便不再覬覦空教室。
那麼去圖書館吧。圖書館滿是高大的書架,把人都比得渺小了;那強烈的燈光又給人置身戰場的感覺,讓人不由自主地提起精神拚命工作,所以每回出來都已疲憊不堪了。每當需要全神貫注思考一些既繁且難的問題時,我總愛在圖書館的這一片肅殺中面壁而坐。但圖書館縱有千好萬好,一到節假日就關門,以美國節假日之多,這確是一件令人頭痛的事。為此我特地上書校方,呼籲開放更多自修場所。回函倒是馬上來了,首先感謝您對改善學校教育條件的建議,但是……
無奈之餘,我的書桌搬到了咖啡館、快餐店。過去我光顧這裡只為提提神或是解決飢餓問題,雖然也常見攤了一桌子書本作業在那裡用功的人,我總怕環境嘈雜,難有效率,但幾次嘗試下來,我發現效果不錯。這裡氣氛鬆弛,偶有人聲,不再有圖書館與世隔絕的感覺。多了一份歸屬感,思路也容易開闊起來。怪不得我有個教授不願去辦公室,不願去圖書館,偏偏要到麥當勞寫他的論文。我坐在形形色色的人群中,一邊喝著飲料,一邊構思自己的文章,感到與書為伍也是一種生活,而且,是一種很好的生活。
- 關鍵字搜索:
- 留學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