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在德國:重新認識德國獎學金

太太與我當年都是依靠德國獎學金完成各自學業的留德學人。長期以來自認為對德國高校以及獎學金的分配制度比較瞭解。這方面,德國與美國或者與許多其他西方國家出入較大。在美國,特別在著名學府裡,本國學生獲取獎學金是件極普遍的事情。在一些名牌大學裡,雖然金額各有差異,但獎學金生的比例甚至可以高達 70%左右。這是因為一個大學生除了生活費用還得交出可觀的學費。所以對一個普通家庭而言,都會希望將來孩子讀大學能夠有獎學金幫助減負。即使不能提供生活費用,能夠減免部分學費也好。

然而,在這方面德國卻不同。該國大學教育長期以來實行免費制度。如果父母收入不算優厚,學生本人可以容易地申請到一份國家的低息助學金(BAFOEG)來解決生活費用。所以,時至今日,德國學生是否可以獲取資助的決定性因素並不由本人學習成績,而是由學生父母的年收入高低而定的。因此,在德國大學裡本國學生中一直比較流行助學金而缺乏美國大學裡的那種激勵個人奮鬥的獎學金機制。長期以來,除了資助攻讀博士學位或者資助外國留學生的獎學金外,能夠為德國本科生提供而又無政黨或者宗教背景的獎學金十分有限。按當前德國媒體的說法就是本國大學目前尚缺普遍鼓勵學生奮鬥的獎學金文化和機制。

十幾年前太太與我爬完象牙塔,先後步入了德國高收入職業。基於我們的現有條件和過去對德國大學學習資金分配的瞭解,知道女兒未來依靠助學金讀書不會有什麼大的指望。所以,常常鼓勵她依靠自身實力去爭取寥寥無幾的獎學金。

2004年女兒終於中學畢業了。她沒有辜負我們的期望,以本市洪堡文理中學(Humboldt Gymnasium)2004年度各科綜合成績第一名的優異成績(不僅各科滿分,同時還獲得州,部,專業學會,市政府和學校各種獎勵獎章7項)被學校推舉為本年度角逐德國教育科技部「德國人民獎學金」(Stipendium der Stiftung des Deutschen Volkes)的候選人。最初,我們從校方瞭解到這是德國目前唯一僅以學生個人學習成績,而不以政黨、宗教或者家庭收入為背景的獎學金。

暑期後女兒如願以償地被南德一所名牌醫科大學錄取了。不久即收到德國人民獎學金基金會的通知。由此瞭解到該基金的宗旨在於培養未來德國社會的各界精英。所以在各校推薦的基礎上,候選人們還得再經過全國性的橫向比較和篩選競爭。

為了證明自己的實力,女兒在第一學期裡刻苦用功,短短4個月不僅拿下5門優異考試成績,而且抽時間認真準備複雜的基金會考試委員會的面試。其中包括20分鐘的自選專題報告、主持辯論、然後還得對付3次不同考試委員的單獨談話。

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激烈的角逐,女兒終於脫穎而出,成為全德3千佼佼者(所有應徵者都必須是中學應屆畢業生中各科考試綜合成績第1名或者全國性青少年科技文藝大賽中的獲獎者)中的幸運者。據該組織寄來的有關資料介紹,本年度全德大學所有專業總共僅有277位新生獲選。

收到錄取通知後,女兒與我們都十分高興。然而,認真閱讀獎學金金額分配方案時,我們發現,實際上這個被稱為「德國唯一僅以學生本人成績為評選依據」的基金會仍舊沒有跳出德國福利社會原則的老圈子。儘管錄取的每位大學生都能享受資助,但金額多少依然取決於學生父母收入的高低(博士生和已婚成家的學生除外)。如果家境優越,學生每月僅能享受書籍補貼。相反,如果家庭條件差,學生每月都可以領取到一筆十分可觀的全額獎學金,來解決所有生活費用。也許為了寬慰大家,該基金會在書面上也反覆強調本獎學金的價值並不在金額多少,而在於榮譽規格,在於為獲選者打開了一道通往事業成功的大門和機會。為此,每年該基金會都會額外資助獲選者到國外著名大學去交流學習,以及舉辦當前各界社會精英親自輔導的暑期學習班之類的活動。

仔細閱讀瞭解了這一切以後,我們對德國的獎學金制度有了刮目相看的全面瞭解。想當年,雖然我們也是獎學金生,但由於是來自第三世界的博士生,享受的獎學金大大高於今天生活在富裕環境下的女兒。然而,憑心而論,談學習實力和成績,女兒遠遠在太太與我之上。所以如果您今後僅以獎學金的金額多少來衡量德國學生學習是否成功努力,難免不會犯下主觀錯誤。

本文留言

作者危曉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