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傳董建華先後4次請辭始獲准

 2005-03-23 03:52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據報,針對董建華突然辭職的原因與時機等種種傳言,中央官員披露,董堅決求去與北京主動出手這兩種說法都不符合實際,「準確地說,董先生是最近再次提出口頭辭職,北京沒再堅決挽留,只是順水推舟,(董辭職)是自己考慮的,中央政府同意,不同意的話,也不能一走了之啊。」該京官補充謂:「這是尊重董先生本人意願,以及對香港大局通盤考慮的決定。」

由來「只見新人笑,那管舊人哭」,政治新紅人的一舉一動已經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這是政治現實所致。不過,董建華為什麼會中途落馬,「胡(錦濤)溫(家寶)曾(慶紅)」終於接受董辭職究竟是出於怎樣的考慮,解開這些謎團,不僅有助於澄清董建華究竟是自己呈辭,還是被中央政府所「炒」的種種猜疑,對於香港未來的發展及港人更瞭解自己的處境與使命,都是不可或缺的。

北京政圈傳出的一個版本是,董建華至少4次明示過辭職或不再續任特首:首先是2001年下半年第一任行政長官任滿前,董提出不再連任行政長官;二是03年 7月1日50萬人上街大遊行後;三是04年7月1日再一次七一大遊行後;四是國家主席胡錦濤去年12月在澳門與特區政府主要官員會面時,要求特區政府「查找不足」之後。到了今年2月春節前,董再度口頭提出辭職。

董建華提出辭職的消息傳出得頗為突然,外界有指這跟董特首澳門「捱訓」有直接相關,亦有人認為中央政府早有「炒董」部署。

北京消息人士對本報記者披露,03年7月1日前,基於「美國不碰,臺灣不急,香港不管」的理念,北京對香港基本上是「無為而治」,這既出於「一國兩制」、「港人治港」的莊嚴承諾,還因為對以董建華為首的特區政府的管治能力高度信賴;儘管香港回歸以來經濟下滑,一般都歸咎於亞洲金融風暴的衝擊。

50萬香港市民上街,不僅嚴重衝擊特區政府的管治,對中南海同樣產生震撼性的衝擊。當時剛剛到港送上大禮的溫家寶總理,在深圳透過電視直播目睹一幕幕香港市民民怨沸騰的影像,一時難以找到準確答案。

熟悉內情的人士披露,隨後,一批批不同系統的人員深入香港一線調查,北京對香港的社會脈搏有了較全面的把握,對董建華「孤軍奮戰」的處境深感諒解,同時開始協助董提高施政能力,不過,對於50萬人上街,更多地歸咎於金融風暴衝擊、SARS肆虐、23條匆匆立法激起民憤等等綜合因素。

同時,北京成立了以政治局常委、國家副主席曾慶紅為首的中央港澳工作協調小組,統籌對港事務,全面及持續地檢討香港政策,逐步形成把保持香港、澳門長期繁榮穩定視為「黨在新形勢下治國理政面臨的嶄新課題」的全新理念,並把「無為而治的治港理念」,調整為「主動出擊,掌握情◆,協助特區政府提高執政能力」,但繼續堅定地貫徹「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方針,不干預特別行政區自治範圍內的事務。

熟悉內情的人士續稱,如果說03年7月50萬人走上街尚可更多地歸咎於種種非特區政府所能控制的因素,一年之後,當經濟開始復甦,民怨大為改善之後,仍有約10萬計人上街,令胡、溫、曾不得不考慮「人的因素」。

消息人士披露,當時中央派出一個專組,專門就「沒有董特首香港會如何」問題作專題調研,調研情◆直接向胡溫曾等最高領導人匯報。不過,當時北京尚未下定換人的決心,原因有三:一是,香港經濟日漸復甦,政治與社會趨於穩定,此時香港最需要的是團結穩定大局,抓住機遇繼續推動經濟發展;二是,在多名第三屆特首熱門人選中,並無中央在各方面均感滿意的人選;三是,經過「協助」,「減少作為」的董建華,施政有所改善。經此考量之後,「胡溫曾」對特首易人的影響、誰是較佳接替人選等問題,已經瞭然於胸。

其後,香港相繼發生紅灣半島事件、領匯上市最後告吹,令領導人要再考量到「人的因素」。最終「胡溫曾」下定了換人的決心。

這就是董建華下臺的背景。一位京官指出,如今中央極重視香港何去何從的問題。「香港不是澳門,光靠大陸遊客,是支撐不了一座金融中心的,最多只能是一個旅遊中心。」在「路線方針確定後,幹部是關鍵」的中共傳統思維下,換上一個執政能力更強的人選,凝聚港人共識,帶領港人「一心一意謀發展,聚精會神搞經濟」,或許是更深沉的考慮。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