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衛平:和諧社會何以可能?(上)

與北京料峭春寒的氣候相反,一年一度的全國人大與全國政協會議紅紅火火、熱鬧非凡。會間,建設和諧社會成為人大代表與政協委員最關心的議題。說他們言必稱「和諧」,一點也不為過。

有人說,當代中國越是沒有什麼,就越是高喊一定要什麼。其他方面是否如此,我沒有研究,不敢遽下斷語。但就上上下下、鋪天蓋地一致要「和諧」這一點而言,我覺得前面的評論是正確的。

不和諧之種種現象

1998年出獄後,我先後找過兩份工作。先是在武漢一家醫藥公司做職員,後在北京一家雜誌社做編輯。失去武漢那份工作的原因不得而知(也就是說沒有確鑿證據為武漢公安所為),但北京的工作卻是因為去年「六四」期間被北京市公安局強迫離京後失去的。自此以後就再沒有找到合適的工作,單純從事寫作。沒有工作,社會接觸面自然非常狹窄。下面,我僅就自己十分有限的社會接觸,談談對中國社會不和諧狀況的主要認識。

一,城鄉不和諧

自從上個世紀五十年代戶籍制度實施城鄉區分以來,中國便分裂為城市與鄉村二元社會。國家發展不再是齊頭併進,而是以犧牲農村利益為代價發展城市,依靠壓榨農民補貼城市居民,通過剝削農業發展工業。國家對農村農業農民的歧視性政策,導致城鄉發展水平極度不均衡,差距越拉越大,以致目前仍然還有超過六千萬之眾的農民在溫飽不得的淒楚生活狀況中苦苦掙扎,城市與農村、居民與農民、工業與農業之間的矛盾越來越尖銳。

二,地域不和諧

全國的發展態勢與地理地貌正好相反,東部最為發達,中部次之,西部最落後。改革開放後,三者的差距呈不斷擴大之勢。有人將此一現象戲稱為一國三個世界:東部為第一世界,中部為第二世界,西部為第三世界。儘管其間原因十分複雜,諸如地理位置、歷史經驗、經濟基礎等因素均不可小覷,但國家宏觀政策於其中的決定性作用毋庸置疑。巨大的差距導致地區間以及地區與中央的矛盾不斷加大。

三,社會階層不和諧

兩極分化嚴重。二十多年間,中國從一個收入最平均的國家迅速轉化為貧富最為懸殊的國家之一。據官方資料批露,全國10%最富裕的人口佔有全民財富的50%,而10%最貧窮的人口只佔有全民財富的1%。去年衡量貧富差距的基尼係數為0.478,遠遠超過國際公認的警戒線0.4。

社會形態畸形。正常社會的形態應該是橄欖型--中間大兩頭小,即龐大的中產階級輔以較小的富裕與貧窮階級;但中國社會卻是不對稱啞鈴型--一頭特別大,一頭相對大,中間特別細,即巨大的貧民階層,弱小的中間階層,強大的富裕階層。

官民比例失調。去年,中國官民比例已經高達史無前例的程度:1比26,即每26個老百姓就要養活1個官。比清末高出35倍,比西漢時期高出306倍!也就是說,被稱為「封建剝削社會」的西漢,每8千個老百姓才養活1個官。

中國在編幹部,1979年為279萬,到1997年「壯大」到800萬, 18年間擴大了兩倍半!必須承認,隨著社會的發展,政府承擔了更多的職能,官民比例必然會有所上升。但同為鄉一級機構,韓國目前平均只有5名官員,而中國卻平均高達40名官員,是韓國的八倍。中國官民比例過高之毋庸置疑,難道還有比這更有說服力的證據嗎?!

官多消費就多。每年,全國各政府機關的車馬費達到3,000億元人民幣;招待費達到 2,000億人民幣;出國「培訓考察」費達到2,500億人民幣。同時,跑官、買官、賣官現象嚴重,直接構成官場腐敗。

所有這一切導致社會各階層矛盾激化,社會不滿情緒氾濫,犯罪率上升,直接威脅著社會的穩定與發展。

四,人與自然不和諧

二十多年來,中國經濟的平均增長率為每年9%左右,令世人矚目,但為此卻付出了昂貴的環境代價。當然,中國環境惡化問題有其內在因素:中國人均可耕地面積、飲用水、森林、礦產與能源等資源中最高者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加之目前中國已有13億人口,為50年前的兩倍多,到2020年,這一數字還將上漲到15億。人口不斷增加、城市快速膨脹等因素加劇並將進一步加劇原材料、能源、耕地的緊缺狀況。例如,可居住區域及耕地面積在城市化與沙漠不斷蔓延的雙重作用下,過去50年內縮小了將近一半。

但人為因素造成的資源浪費與環境破壞更為觸目驚心。時至今日,中國經濟仍然延續粗放式經營方式,其每生產價值一萬美元的商品,所消耗的原材料與能源是日本的7倍、美國的6倍,甚至比印度還要高2倍;時至今日,廢水、廢氣、廢渣的處理率仍然不到五成,經過環保處理的城市垃圾只佔不到20%,以致世界十大環境污染最嚴重的城市當中有一半在中國;三分之一的中國地區降過酸雨;七大中國河流中有一半污染嚴重;四分之一的中國居民沒有清潔的飲水源;三分之一的城市人不得不呼吸著污濁的空氣。環境污染提高了生產成本,造成的經濟損失佔到國民生產總值的8%到15%。提高效率、節約與保護環境是中國經濟持續增長必須面對的重要挑戰之一。

如果政府不改變只重視經濟發展、輕忽環境保護與治理工作的既定政策,堅持經濟增長能夠自動保障環境的錯誤認識,中國環境與資源很快就將屆臨支持經濟繼續增長的極限,經濟增長就走到了盡頭。環境崩潰與資源匱乏不僅將使已有的經濟成就化為烏有,而且必然會造成嚴重的社會災難。個人認為,中國應該引入綠色國民生產總值的概念,以凸顯環境保護與治理工作對經濟長線增長不容忽視的作用,重塑全民的環境保護概念,提高全民環保意識與自覺性。

2005年3月13日星期日於北京香山(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