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史丹福大學胡佛研究所過去大量收藏俄羅斯共黨革命階段的史料,加上該所收容了俄羅斯2月革命後的臨時政府總理克倫斯基,在俄羅斯史料的擁有和運用上即知名於世。俄羅斯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索忍尼琴即藉該所史料寫了一部「兩個石磨間的穀粒」回憶錄。
然而,16日即將成立的「現代中國檔案特藏史料中心」,除了先前收藏的宋子文,以及黨國要人謝持、黃郛、張嘉□等人史料外,再加上中國國民黨新解密的數位檔和「兩蔣日記手稿」,在中國現代史領域已呈後來居上的態勢。兩岸近現代史學者若要在史料的擁有上取得優勢,勢必專程前往胡佛研究所取經。
兩岸僵局未解,危機重重,兩蔣日記手稿若仍存放臺灣,不是沒有風險,加上考量藍綠意識形態的嚴重對立,蔣家後人把日記運往海外,委託美國學術機構代為保管,相信是出於強烈的不確定感。而且這個不確定感更帶有一種不受尊重的挫折感。據瞭解,當初總統府逕自將「蔣中正總統檔案」移交國史館,由於其中有老總統和蔣夫人宋美齡之間的書信,這一部分應屬蔣傢俬人所有,蔣家事前卻毫不知情。
就臺灣學者而言,留學美國史丹福10年的中研院院士陳永發說,他有一股強烈的失落感,不僅意味著學術重心的轉移而已。現任中研院近史所所長的陳永發說,胡佛研究所和國民黨合作檔案數位化工作,近史所也想仿照,並爭取了叁百萬元預算,但就是沒辦法談攏,這讓他感觸更深。
「兩蔣日記手稿」交由胡佛研究所庋藏,一位黨史學者說,在正常情況下,這是不該發生的事。國可滅,史不可滅,中國史學傳統精神就在此一堅持。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 關鍵字搜索:
- 王震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