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2005年中國傳媒業八大猜想

 2005-02-15 14:37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傳媒視線第36期詹新惠、劉海梅/雖已漸漸遠離2004年的塵囂,但傳媒業在過去一年中所發生的諸多變革並不會因為2004的結束而畫上句號,相反的在2005年將會繼續前行,演繹更多的精彩。

之一:北青之後,2005會出現下一個上市傳媒嗎?去年歲末,北青傳媒發展股份有限公司歷經三年多的跌宕終於上市攪熱了略顯沉寂的傳媒業。發售4774萬股,集資9.0467億港元,市盈率19.8倍,一個個數字都在誘惑著國內傳媒業的大鱷們。而北青的成功更讓傳媒界對2005年充滿期待。誰會是下一個呢?2005年會出現下一個嗎?

中國最大的報業集團廣州日報報業集團宣城,將其非採編部分的資產在深交所借殼上市;2004年11月末,山東視網聯媒介發展股份有限公司對外宣布將在國內 A股市場上市,相關媒體也報導,「視網聯的股票2005年上半年即會在證券市場現身。」而來自業內人士的消息稱,目前只有深圳報業集團已獲批準可直接在境內上市。

隨著傳媒產業的一天天開放,許多傳媒企業都希望通過上市融資完成企業的擴大發展。需要思考的是上市是不是傳媒企業發展的「靈丹妙藥」?上市是不是傳媒企業擴張的唯一通道?既使傳媒上市的政策堅冰在2005年有重大突破,傳媒企業是否就一路坦途了呢?

中國人民大學的喻國明教授一針見血地說過,上市只是手段,絕對不是目的。如果傳媒企業在上市之前根本沒有進行詳盡的商業計畫,對融資資金的用途沒有想明白,那麼上市之後只能看著手中的資金越來越少,卻沒有解決問題的辦法。

之二:2005,是網路電視年嗎?網路電視是2004年的一大看點,據業界預測,到2008年中國的網路電視用戶總數將達到1億;如果按照用戶人均消費 1000元計算,未來四年時間,中國的網路電視市場將達到1000億元。目前,中央電視臺、上海文廣傳媒、北廣影視等電視內容製作商都已宣布進入網路電視領域。中國電信和中國網通等電信運營商也紛紛宣布將網路電視業務作為2005年的業務重點。

網路電視這塊蛋糕,讓電信與廣電打破了累年的堅冰壁壘。可是觀察家指出除了技術層面的問題,網路電視的發展還有不少困難亟待解決。其一是政策層面。廣電、信產部在這方面的監管重合,沒有政策說明現在這塊業務到底由哪個部門來管。

其二是用戶方面。現今家庭計算機用戶不過3000多萬,但電視用戶數以億計,運營商怎樣接入電視,還沒有清晰。其三是內容方面。現在免費的電視節目已經很多。對運營商而言,怎樣找到有吸引力的節目是很大的問題。而同時,政府對媒體產業控制的很嚴格,對於節目、製作、生產政策也是要考慮的侍狻?p>之三:痛並憂慮著的數字電視;數字電視在2004年的發展,可謂「雷聲大,雨點小」。在各種聲音的鼓噪下,我國數字電視市場被形容成一塊炙手可熱的大蛋糕 ──幾億潛在用戶,1000多億元的市場。廣大的利潤空間,令產業鏈上的廠商們躍躍欲試,但經過了一段時間的運作,真正的收益者卻寥寥無幾。一開始的機頂盒推廣就遭遇「兩萬戶瓶頸」,搞得廣電有些灰頭土臉。

對數字電視的啟而不動,業界有種種解釋,其中一大焦點便是上海交大、清華大學兩大傳輸標準之爭,但最終的融合方案在2005年應該會塵埃落定。對於數字電視,最為關鍵的還是內容與用戶數的「雞」、「蛋」循環問題。按照這一邏輯,突破只在於用戶規模,解決了「第一桶金」的問題,產業自會找到盈利模式,進入到良性循環中。

之四:博客,眼花繚亂後的路怎麼走?2004,剛剛誕生兩年的博客可謂風光無限。按照博客中國康國平去年歲末的盤點,「2004年博客在中國商業化並獲得投資人和網際網路用戶的雙重追捧,無序的博客環境在這一年因為風險投資的進入和門戶的參與而得以清晰化。」

在這一年,博客中國獲得軟銀亞洲風險投資,中國博客獲得全球最佳博客獎,google上市之前並夠全球最大的博客託管商Blogger.com,國內領先網站紛紛推出博客服務。一系列圍繞博客的動作眼花繚繞,讓大家對博客2005年的作為充滿猜想。

2004博客是有份量的,這份量來自一些著名的學者,或隱姓埋名、或堂而皇之,在博客上記錄著自己的生活和感受,表達自己對周遭點點滴滴的見解,通過博客網站對一些政治活動發表角度獨特的關注和評論。博客成為思想的匯聚地,成為新知的輿論場。

之五:網路媒體的採訪權水到渠成了嗎? 2004年12月26日,天涯網的百靈社區刊出網民旺才的帖子──《中國醫療黑幕調查》,隨之業界展開了一場討論,網路媒體到底應不應該有採訪權?清華大學傳媒中心主任李希光認為,網路媒體有責任獨立核實事實。在一件有爭議的事件的報導中,如果聽不到各方聲音、不核實事實。這將成為一種嚴重的媒體道德問題。

隨著網路媒體的積極作用逐漸顯現,國家會在適當的時候作出相關的決定。討論的結果似乎是,網路媒體被賦予採訪權是水到渠成的事情。網際網路路扮演第四媒體的角色,似乎還是在最近兩三年。但是,網路究竟都有哪些功能,在輿論監督方面能夠發揮什麼作用,網路媒體的商業利益與社會責任是否矛盾等等,社會各方面尚未達成共識,雖然有少數網路媒體已經具有新聞採訪權。

之六:外資介入中國傳媒市場,危機還是轉機? 2004年11月28日,《中外合資、合作廣播電視節目製作經營企業管理暫行規定》即44號令發布,不啻給外資打了一針安定,外資入股中國內地廣電製作產業得到了政策上的肯定。外資一步步地尋求突破,一點點地分塊切入,對於國內傳媒業,是危機還是轉機?2005政策面還會有新的突破嗎?

據媒體報導,2005年,中國文化產業規模將達到5500億元。外資在中國開墾傳媒產業,意味著高額的媒介市場回報。因此,外資的進入步伐肯定是擋也擋不住。外資的進入激活中國傳媒市場的活力,使現有機制在競爭中得到鍛練和成長,這將有利於中國市場的進一步成熟和規範,有利於打破現有傳媒行業的某種壟斷,形成競爭,加速發展。而中國傳媒業能否以傳媒產業化、規模化為契機,催生新的傳媒產業,卻尤顯重要。

之七:期刊業,體制改革步伐會放緩,2004年的期刊市場是紛繁複雜的。與之相比,2005年期刊業體制改革的步伐將會放緩。報刊治理整頓將會繼續,還將有一批報刊被關停並轉,大型的媒體集團將成為最大的受益者。從內容類別上來看,財經商業類期刊仍會持續高溫,還會有更多的系列刊物出現。2005年版權合作的熱潮仍將繼續。從需求上看,版權合作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一是外刊「借殼落地」,一是辦不下去無奈引進,還有一種是強強聯合。

報業集團和廣電集團進軍期刊業將是2005年的一大看點。但對於這些躍躍欲試者,值得警惕的是,期刊市場競爭在2005年將會加劇,市場也會更加細分;熱衷版權合作的也應認識到,版權不是萬能的,有不少花重金引進了版權卻最終折戟沉沙的,因此在選擇版權內容的時候還需慎重,做出科學、恰當的評估,不要認為只要國外成功的就一定是好的,還要看看是否適合中國的市場和國情。

之八:民營傳媒的禁區將會越來越小嗎?2004年末,一個小小的調整帶來的震盪就像一把達摩克利斯利劍,懸在了原本生存空間就很狹窄的民營內容提供商頭上。駐紮北京4套多年、由光線傳媒製作的《娛樂現場》撤出北京電視臺,移師教育三臺。雖然有媒體報導《娛樂現場》並未因換臺收視率受到影響,但民營內容提供商還是感受到了渠道遏制下的「瓶頸」。

在目前,電視、廣播、報紙、雜誌等主要媒體還不允許民營傳媒機構擁有,民營企業能做的只是內容提供和經營媒體的可經營性資產。在這個狹小的空間裡,民營內容提供商經過多年積累,一批電視節目已經嶄露頭角:《娛樂現場》、《歡樂總動員》、《每日文化播報》、《環球影視》等。但渠道、平臺,依然讓民營內容提供商望眼欲穿,而這個禁區在2005年會出現鬆動嗎?會有替代嗎?

有專家曾指出,現謔悄諶菸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