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文化中,過年時有一些固定的風俗習慣:
大掃除
「臘月二十四,撣塵掃房子」 ,據《呂氏春秋》記載,我國在堯舜時代就有春節掃塵的風俗。按民間的說法:因「塵」與「陳」諧音,新春掃塵有「除陳布新」的涵義,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窮運、晦氣統統掃出門。這一習俗寄託著人們破舊立新的願望和辭舊迎新的祈求。每逢春節來臨,家家戶戶都要打掃環境,清洗各種器具,拆洗被褥窗簾,灑掃六閭庭院,撣拂塵垢蛛網,疏濬明渠暗溝。到處洋溢著歡歡喜喜搞衛生、干乾淨淨迎新春的歡樂氣氛。
辦年貨
然後就是家家戶戶準備年貨。年貨包括雞鴨魚肉、茶酒油醬、南北炒貨、糖餌果品,都要採買充足,還要準備一些年初一走親訪友拜年時贈送的禮品,小孩子要添置新衣新帽,準備過年時穿。
年畫、燈籠和鞭炮
貼年畫和貼春聯都起於貼門神。年畫早在堯舜時期就已出現了。年畫中以門畫起源最早,它是由古時的門神畫演變而來的。
春聯也叫門對、春貼、對聯、對子、桃符等,它講究工整、對偶、簡潔,抒發美好願望,是中國特有的文學形式。每逢新年,無論城市還是農村,家家戶戶都願意精選幅大紅春聯貼於門上。這一習俗起於宋代,在明代開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聯的思想性和藝術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梁章矩編寫的春聯專著《檻聯叢話》對楹聯的起源及各類作品的特色都作了論述。
春聯的種類比較多,依其使用場所,可分為門心、框對、橫披、春條、斗方等。「門心」貼於門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對」貼於左右兩個門框上;「橫披」貼於門楣的橫木上;「春條」根據不同的內容,貼於相應的地方;「斗斤」也叫「門葉」,為正方菱形,多貼在傢俱、影壁中。
農曆新年的另一名稱叫「過年」。在過去的傳說中,「年」是一種為人們帶來壞運氣的想像中的動物。年一來。樹木凋蔽,百草不生;年一過,萬物生長,鮮花遍地。年如何才能過去呢?需用鞭炮轟,於是有了燃鞭炮的習俗。
闔家團圓,熬年守歲
農曆新年是個歡樂祥和的節日,也是親人團聚的日子,離家在外的孩子在過年時都要回家歡聚。過年的前一夜,就是舊年的臘月三十夜,也叫除夕,又叫團圓夜,在這新舊交替的時候,守歲是最重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 關鍵字搜索:
- 農曆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