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企業可以生產取代日本產品的產品,因為其利潤豐厚;但美國企業卻無法取代中國企業,生產更廉價的產品,因為無論美國企業如何節省開支,中國產品的成本都低於美國產品的百分之三十至五十。
廉價商品連接中美
美國每年從中國的進口總值高達一千三百億美元以上,其中十分之一是零售業巨人沃爾瑪採購進口的。而沃爾瑪幾乎是美國經濟的發動機,沃爾瑪的天天低價政策所產生的效應,壓低了美國的物價水平,為美國的低通貨膨脹作出了巨大貢獻。
專家認為,美國一九九五年到一九九九年生產率的提高有八分之一來自沃爾瑪。沃爾瑪給美國民眾的好處每年至少在一百億美元以上。可以想像,如果美國缺少了中國的便宜產品,美國經濟早就變成另一個模樣了。
正因為此,中國對美國出口的成功,完全是基於美國經濟生存的需要,「中國價格」已溶入美國經濟,這也是中國經濟發展成功的主要原因之一。
由於種種限制,使得中國企業只能出口廉價商品,但卻恰好符合了世界經濟發展的現實。中國經濟與美國經濟在廉價商品上的互補性,把中國這個最大的發展中國家與美國這個最大的發達國家緊緊地連接在一起。
「出口導向」戰略成功
中國經濟改革開放的成功,主要的一條就是確立並成功地做到了「出口導向」帶動經濟發展的策略。可以這麼說,「出口」是中國經濟的主幹線之一,經由這個主幹線,解決了勞動力過剩的問題,同時亦引進了外資,反過來加強了海外市場的建立。
在改革開放之初,從中央政府到地方政府,都一直要求出口企業生產和出口「高附加值」的產品。但由於資金及工藝上的限制,中國的出口產品一直就以勞動密集型的低價值產品為主,自始至終就未擺脫「出口加工型」的形態。
「中國價格」出口戰略的成功有點意外,這也許是天意。當年政府一直想讓中國的企業仿效日本的企業,生產和出口「高附加值」的產品。如果中國的企業做到了,中國的經濟就絕不是今天這個樣子。日本在海外市場攻城掠地,最後還是無法挽救其國內經濟長達十年的衰退。
相反,中國的出口產業發展迅速,而且中國廉價的產品已經成為世界經濟發展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
從世界趨勢看,中國價格正成為全球化的一個組成部分,只要保持低調,不要像日本當年「購買美國」般的作秀,同時做到與外國企業一同獲利,「中國價格」便能長期持久下去。
香港大公報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 關鍵字搜索:
- 中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