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上海晶元人才大逆流 200工程師群遷新加坡

 2004-10-13 19:52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胡鵬(化名)慶幸自己抓住了機會!

  在今年8月以前,胡還是中芯國際的一位晶元製造工程師,在被挖到臺灣聯電新加坡公司(UNCI)時,他剛好工作滿2年。

  胡坦言「離開主要是薪資問題」--同樣是做晶元製造師,但身在新加坡,收入卻差不多是原來在上海的5倍。

  據胡鵬介紹,他在上海的月薪一般是3000多元,「加上加班費,每月4000元也就撐死了」。而在新加坡,他每個月的收入不低於3000新元,按照目前的外匯比率,也就是15000元左右。「另外公司還提供住宿、機票等福利待遇。」胡鵬追問記者,「遇到這樣的事情,換了你走不走?」

  事實上,胡鵬只是近期流向新加坡的晶元工程師群中的一個代表。這些流失工程師主要來自滬上的中芯國際、宏力、華虹NEC等知名半導體企業,「有多少人被挖走了很難統計,隔壁的宏力走的也不少。」中芯國際不止一位工程師告訴記者,「單知道去UNCI的就有40多人,去新加坡的有200多人。」

  對此,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集成電路設計分會(上海)的張迎銘女士連連驚呼:「意外,很意外。」

  此前的1990年代中期,國內半導體行業低迷,一大批微電子專業人才因為工作崗位稀少集體流失到新加坡。但與10年前相比,這一次人才流失卻是在行業相當景氣甚至是峰頂時流走,而且被挖走的也都是本土企業最近一兩年培養起來的半導體人才。

  10年前上海流失的半導體人才,在1990年代末期開始回流。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裏,國內主要的半導體人才大都是海歸派或者臺灣人。上海集成電路行業協會副秘書長薛自評價說:「這批回流人才,目前已成了長三角晶元企業的『頂樑柱』。」

  而這場滬上最大規模的半導體人才流失,會造就未來長三角半導體企業新的一批「頂樑柱」?還是一次永久性的告別?

  新加坡收入接近美國

  「這是正常的流動。」中芯國際一位工程師說,彈丸之地的新加坡人才畢竟有限,用人就只有從國外挖,剛好上海的晶元人才差不多培養起來,於是「(新加坡)就揀熟的柿子摘了」。

  據透露,這次挖人事件的直接起因,是東南亞晶元公司擴大產能導致人員短缺。據商務部網站報導,新加坡正聚集越來越多集成電路設計公司,新加坡政府有意在這個領域培養起世界級的設計公司,市場對集成電路設計人才的需求日益旺盛。

  「新加坡已有超過30家集成電路設計公司。」在9月中旬舉行的「亞洲集成電路設計行業發展趨勢」研討會上,新加坡經濟發展局主席張銘堅透露。他還說,新加坡70多個企業培育中心中,便有一個是專為培養集成電路設計業者而設。

  最近的一個例子是,世界第六大集成電路設計公司聯發科技宣布在新加坡設立研發中心,計畫五年投資5000萬元,預期五年後該研發中心將僱用300多名研發人員。

  更宏大的背景在於,今年半導體市場處於發展週期峰頂。從去年第四季度開始,全球半導體產業週期性復甦,許多晶元企業紛紛擴大產能。

  市場研究公司ICInsights最近報告,目前半導體行業發展週期正處於2004年的峰頂,從2005年開始將出現為期兩年的低谷期。ICInsights預計半導體市場今年將增長29%,達到2141億美元。市場將在2005年出現4%的下降,回落到2055億美元。

  雖然上海IC企業的工資水平在國內屬於較高的,但與同行的美國公司相比,僅相當於其1/5。有消息說,「為挖人成功,很多東南亞晶元公司開的待遇直指美國。」--這對國內本土工程師的誘惑力相當之大。

  記者就此採訪中芯國際業務發展部副總謝高峰博士,他以不便回答為由拒絕評論。不過,中芯國際公關部Angela Miao在致記者的回覆中說,「在高科技行業,人才之間的流動是十分平常的事情。據我所知,我們公司並沒有出現大規模的離職現象。」

  在華虹NEC、宏力等幾家上海明星晶元企業,記者得到了類似的答覆。

  「不是辭職,是合同到期。」中芯國際一位工程師這樣告訴記者,「相當一部分人離開,是因為兩年的合同在今年7、8月到期了,來挖人的中介公司更是看準了這點。」

  另外一點就是缺乏歸屬感。胡鵬提起離開,還是那句老話:「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到哪裡都是打工,何必要留戀呢?能夠去國外,以後說不定還有別的機會呢。」

  薛自比較理解這種心態,「出去鍍鍍金,回來升職更容易,怎麼說也具有了海外工作經歷。」

  晶元人才比其他行業更看重工作經驗,一般工作2∼3年才能較好地保持產品的良率。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集成電路分會陳震華說,對於新入行的員工來說,這2-3年其實就是免費培養,「好好培養幾年,拍拍屁股就走人,企業的確很不爽。」

  「沒什麼大驚小怪的。人才流動是正常的事,江蘇流向上海,上海流向國外。」陳震華說,這種大規模流失,是大環境下的產物。現在行業比較景氣,目前國內外的處境是,只要是晶元人才,無論是設計的、製造的還是封裝的,什麼人才都搶手。

  一直關注半導體行業的漢唐證券並購業務總部韓楚說,「這個圈子其實很小,全球知名的也就那幾家。處於全球鏈上的晶元企業,一是拼資本,一是拼人才、拼技術。(相互挖人)這個問題怎麼可能解決呢?這可能也是一種無奈吧。」

  全球獵頭盯緊上海

  不可否認,上海已經成為中國IC工業的重鎮,英特爾、英飛凌、新加坡特許半導體、瑞薩科技紛紛進入上海。到2004年3月份止,上海IC行業企業總數約270家,總投資144.60億美元,註冊資金65.98億美元。

  與此形成鮮明反差的是,上海IC人才缺口巨大。

  據上海市發改委預測,2005年上海市需要至少1萬名集成電路設計人才和1.5萬名製造(含測試封裝)高級人才。上海交通大學微電子學院院長陳進更是分析認為:「到2010年,上海僅IC設計人才的需求量就達到2.17萬人。」

  在IC產業鏈中,設計技術和製造工藝的創新是推動產業發展最強大的原動力。而上海市集成電路行業協會的一項統計顯示:1998年-2002年五年間,上海幾所大學微電子專業培養的IC設計人才累計不過1470人。

  根據上海市十五期間集成電路發展規劃,2005年若能實現「增加10條生產線」的目標,以每條生產線8000人計,至少需要8萬IC從業人員。2010年若增加30條生產線,屆時則需增加25萬人。

  儘管擁有復旦大學和上海交通大學,而且國內頂尖學府最優秀的畢業生也在源源不斷地集聚上海,但上海華虹NEC一高管還是無奈地對記者表示:「這遠遠不夠,我們需要更多人才。」

  人才匱乏的原因並不是沒有培養這類人才。上海寬頻科技旗下一晶元設計公司的行政主管慨嘆:「大部分設計師都去美國了。」如上海高校每年有1200名電子工程和計算機科學專業的畢業生,但其中有近一半的人去了美國。

  他對人才流失的現象十分痛心,「這一領域的勞動力相當緊缺,有很多美國矽谷的公司都到上海來挖人才。在矽谷,專業技術人員很容易找到工作,因此很少有人去了之後再回來。」

  同時,「我國短缺的重要、關鍵人才,具有全球趨同性。」這是不久前國家人事部人事與人才研究所一項子課題「人才安全」的研究成果之一。也就是說,我國所缺的也是人家所缺的。這份研究報告特別提到,「目前我國人才缺口較大的電腦晶元製造和軟體設計等高新技術人才,美、日、英、法等發達國家也很短缺」。

  但上海本就不多的IC人才,現在已成為全球鎖定的目標。同時,IC人才爭奪由過去的「遠距離競爭」轉向「零距離競爭」。10年前在中國的跨國公司的員工90%以上是從國外派來的,如今這些公司90%的人才都來自中國國內。

  上海交通大學微電子學院一教授對記者說,「(因為)缺乏留住人才的政策,致使有用的人才流向國外或國內的外資企業,像華虹這樣的微電子企業,還受到工資總額限制,很難給人才提高待遇。」

  他還告訴記者,前不久,某獵頭公司公布了一份諸多IC高級設計人才的名單,其中詳述了每位高級人才的適合職位,這些用人單位往往以高薪、高股權等極富誘惑力的攻勢,比較之下,國內企業的現行體制很難抵擋。

  中芯國際成重災區?

  上述上海寬頻科技旗下一晶元設計公司的人力資源經理告訴記者,「一般公司都有一個可以承受的流失率,如果過高就不正常了。如果一家晶元企業年初招了100人,年底一半人跳槽就不同尋常了,可惜這樣的事情屢見不鮮。」

  有人力資源專家認為,應對人才爭奪主要靠從兩方面努力:一是實施優惠的待遇,二是事業上的成就感。比如設法使待遇(對於確實優秀者)向國際水平接軌,同時探索國際通行的、行之有效的技術人才與管理人才期權期股制度。

  上海復旦微電子公司一副總經理說,他們一直在努力使自己員工的薪金標準基本上與香港同類公司的標準持平,「最終目標是要與美國公司的薪水標準相當」。

  中芯國際公關部的Angela Miao在給記者的回覆中說,(正在實施的)股票期權激勵計畫,可以稱為一種「長期刺激」。「最大好處是能把員工與企業的長遠利益捆在一起,形成一個榮辱與共的命運共同體。」

  一位2001年進入中芯國際的工程師告訴記者,他因為來得早,在中芯國際還有點原始股,而且股票數目還比較可觀,「如果現在走比較虧。股票要做滿幾年才有的,比如我明年就可以全部拿到。」

  他說,「離開的一些人是因為才工作2年,若要拿到股票卻還要等2年,比較一下到新加坡的機會成本,離開也就無所謂了。」

  缺乏歸屬感也是晶元人才離開的因素之一

  Angela Miao說,張汝京總裁親自為新員工講授企業文化,培養員工的使命感,幫助員工樹立牢固的「歸屬意識」,激發員工自覺自願地為企業效力,從而達到長期留人的目的。

  Angela Miao說,「當薪酬到了一定的程度,錢對一個人才的吸引就起不了太大的作用。這時候,個人價值的體現才是他所追求的。」

  她說,中芯作為中國半導體業的領頭羊,在北京建立了中國第一個12寸廠,能參與其中的建設是個人價值與成就感的極大體現。同時公司也參與員工的職業發展規劃,與中國的一流大學開展教學合作蘋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