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命奶粉的產業黑幕 國內絕大多奶粉都勾兌
中央第一批調查組在阜陽進行了兩天時間調查,得出的結論相對明確:此前阜陽當地工商部門公布的假奶粉品種數量是33個,經過兩天周密排查,調查組發現,劣質奶粉的數量達到了50種以上,比當地政府部門掌握的數字高出40%∼50%。調查小組進一步確認劣質奶粉的源頭,基本上是在東北、內蒙古、浙江沿海一些地區,來自這些地方的生產廠家佔到70%∼80%。截至記者發稿為止,涉嫌大量出售劣質奶粉的5名經銷商已經被刑事拘留,立案4起。奶粉的謊言和真相
很少有人真正知道奶粉的配方,如果按廠商解釋,奶粉是用純牛乳經蒸干加工而成,基本是用8.5噸牛奶蒸干成1噸奶粉,這個過程中沒有任何營養損失。「但即便對國內一些奶製品大廠商來說,按這種標準生產的奶粉頂多不到20%,也就是售價最高的那部分高端產品。」一位在國內某大乳業廠銷售部門供職的經理陳小楠(化名)對記者說,超過80%的中檔和低檔奶粉都需要大量勾兌。她介紹,勾兌的原料通常是澱粉和乳清粉,勾兌的底線則是「國家衛生標準,嬰兒一段奶粉的蛋白質含量不應低於18%,二段不低於12%∼18%」。而實際上,大量銷往農村和一些貧困地區的低檔奶粉都略低於這個標準。這名從事乳品行業工作數十年的銷售人員承認,長期以來,消費者是在不知情的情況下消費奶粉,「沒出事情以前,奶和蛋白質的含量沒有人來追究」。陳小楠說,這是由某些企業和商家共同製造的一個謊言。
中國奶粉市場之大,中國乳製品工業協會秘書長牟靜君以嬰幼兒奶粉為例算了一筆賬:我國每年大約有1700萬嬰兒,就算其中80%能夠得到母乳餵養,那麼還有20%,也就是340萬嬰兒沒有母乳,需要用奶粉來餵養。「每個孩子每年需要27.2公斤奶粉,這樣總計就大約需要9萬噸奶粉/年,這裡計算的是6個月以下的孩子。那麼稍大一些的孩子呢,每年大概需要31公斤奶粉,總共大約需要11萬噸。加上母乳不夠的,用一些奶粉來補充,大概也需要9萬噸左右,這樣每年的嬰幼兒奶粉市場就需要30萬噸。而排除其他因素,50%的市場也要15萬噸。這幾乎是一個一年7億美元銷售額的大攤子。我國現在一年的嬰幼兒奶粉產量僅8∼10萬噸,所以市場的潛在空間極為可觀。」
另一個方面,中國還是貧奶國,對奶源的爭奪甚至成為乳品業在乳業立足的根本。王丁棉接受採訪時稱,全國現有存欄奶牛約600萬頭,但平均單產鮮奶每年不到2000公斤。而美國奶牛平均單產鮮奶達8340公斤,澳大利亞奶牛平均單產鮮奶達8000∼10000公斤。差異不僅表現在數量上,還表現在質量上,國產奶牛的質量遜色於國外良種奶牛。「中國奶牛目前的年增長幅度為10%,憑藉這樣的增長速度很難支撐中國乳業高達30%的增長速度。這樣大的供求缺口,只能通過用勾兌奶粉的手段彌補。」「中國還存在一個季節性問題,夏季是消費高峰,而夏季卻是產奶淡季。在產奶旺季將多餘牛奶轉化為奶粉,在產奶淡季將奶粉勾兌以擴充銷量,成了乳品行業調節季節性缺口的一種方式。」
農村,廉價的需求和供應
真正具中國特色的現實是,奶粉的消費主體已經從城市開始向農村轉移,「從西方國家都經歷過從奶粉到液態奶到乾酪的奶製品消費變化軌跡,這和經濟發展水平相匹配」。另一位奶製品行業人士韓海舟認為,在中國,這種消費因素讓事情變得複雜,因為相對於城市更為弱勢的農村,「往往容易成為廉價商品的傾銷地」。韓海舟的專業是替大乳業公司作食品質量鑑定,他親眼看到那些被貼上「廉價品」的奶粉被分門別類,裝上車皮,運往農村。「目前我國乳品消費的主要集中地,北京、上海和珠江三角洲等經濟發達地區,奶粉消費量不到整個乳製品的一成,隨著去年脫脂和全脂奶粉的關稅大幅下降,高端市場又幾乎被進口奶粉壟斷,所以高成本的高檔奶粉市場極其狹窄,奶粉開始兵走農村,並且變為一種廉價供給品。」「而廉價品最後被偽劣品大量替代,主要原因同樣是購買力。」
阜陽就是個典型,而和它相似的情況在廣大的中國農村比比皆是。曾在農村從事乳製品經營銷售活動長達6年之久的胡天明深知中國農村的現實,「當地的經濟條件比較落後,很多農民,特別是年輕人要靠外出打工掙錢餬口,所以當地形成了一個習慣,小孩出生以後,往往是不滿月父母就出去打工,為了讓小孩不養成依賴母乳的習慣,即使是小孩出生時候有母乳也不用母乳餵養,往往是父母出門打工之前,給小孩買一兩箱奶粉,放在家裡,讓爺爺奶奶照顧孩子。我和當地一個受害嬰兒的奶奶聊過,我問她孩子喝的是什麼牌子的奶粉,她根本不知道。」「而目前農村奶類消費水平又極低,人均消費水平只有城鎮的約1/10,這麼大的增長空間,低價奶粉足以薄利多銷。」實際上,這個市場正被一些大廠商以外的牟利者注意,並且變得越來越難以控制。
運輸成本的低廉也是奶粉大舉進入農村的重要原因之一。據韓海舟介紹,中國的奶源生產基地主要集中在黑龍江、新疆、內蒙古等北方城市,佔有全國70%的奶牛和超過60%的原奶,原奶成本也為南方的一半左右。北京有三元乳業,上海有光明乳業,而南方的奶源是不充足的。「鮮奶進入農村顯然不現實,奶粉保質期長,便於運輸,一些中間奶粉代理商出現,他們的生意就是把大包裝的奶粉進行分拆,然後重新勾兌、包裝,再進行銷售。」韓海舟說。
奶粉作坊和產業鏈
「正規廠家的奶粉銷路,一般都是從廠家直接供貨到一級代理商,由一級代理商通過開票,縣級由一類代理商分到縣級分銷商。」胡天明說,劣質奶粉的生產商則通過流通供應商銷售,像市、縣級的批發市場上不固定的經營戶,由他們直接供應集鎮。
生產配方奶粉的企業從內蒙古等奶業基地購進淡粉(直接用鮮牛奶製成的奶粉),然後按照配方加進鈣、鋅、鐵等微量元素,配以一定比例的脫鹽乳清粉、蔗糖、精煉植物油、麥芽糊精、維生素等,再送進噴霧塔製成粉狀,包裝出售。一家中等規模的正規奶粉廠,需要員工七八十人,撇開用於維持正常生產所需的數十萬元流動資金不談,僅用於生產設備的投資就達兩百多萬元,作為生產線的關鍵設備,一座噴霧塔的費用就在數十萬元。一名業內人士葉成(化名)透露,絕大多數生產劣質奶粉的地下企業其實就是一些小作坊,兩間民房、一臺最簡單的包裝機外加兩名包裝工人。「配方奶粉必須經過噴霧塔工序,找中等規模的奶粉廠加工生產,幾乎是所有小企業的解決之道。每年生產旺季,周邊臺州、泰順、樂清一帶的小企業都會帶著原料來找一些地方企業加工。各家小企業原料中淡粉、精煉植物油、麥芽糊精、脫鹽乳清粉等的配比都不相同,是各家的商業機密,斷然不肯透露給競爭對手。」
葉成說,按照每袋奶粉5元錢的售價,如果蛋白質含量為6個百分點,一袋奶粉只能賺0.1元。「一個包裝袋3毛錢,一噸進口淡粉2萬元左右,一噸國產淡粉1.6萬元左右,一噸麥芽糊精2900元左右,一噸乳清粉8000多元。我怎麼算,兩三元的售價都不可能賺錢。」他介紹,河南、安徽、山東一帶有些小作坊,生產的奶粉每袋就只賣兩三元。這種所謂的奶粉很多根本找不到蛋白質的影子,作坊主大量摻入廉價原料,如炒麵、白糖、菊花晶等。
相比之下,那些流通供應商顯然更樂意代理後者。胡天明說,這又是一筆利潤賬,「質量稍好的奶粉12元一袋,對商場供應價在13元左右,就是5毛到1塊錢的利潤,然後市場的流通銷售價格在15到16元左右。零售廠的利潤應該一袋在兩到三塊錢,這樣一袋往往只能賺幾毛錢,而賣低劣的,差價大,3塊錢進,10塊錢賣,他能賺7塊錢。」「給這些小作坊代銷奶粉一般不需要預付貨款,賣出去後卻有豐厚提成,流通供應商們就更積極了。」
葉成說,小作坊主通常會派出業務員在全國各地建立銷售網路,由業務員帶著劣質奶粉進入農村市場尋找代銷商。這通常是一個單線聯繫。「代銷商不可能直接到廠家進貨。雖然劣質奶粉外包裝上有電話號碼和地址,但不要指望哪樣會是真的,銷售商只有業務員的聯繫方式。會交待在某處一個辦事處,代銷幾個省的產品,過幾天一起發貨。」
三聯生活週刊
- 關鍵字搜索:
-
致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