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中國西北乾旱區最大的湖泊羅布泊是怎樣乾涸的?正在新疆若羌縣對羅布泊地區進行鑽探研究的中國科學家推測:羅布泊的乾涸是歷史上幾次強烈變幹事件造成的。
歷史上的羅布泊曾經碧波蕩漾,
1972年徹底乾涸。近日,由科技部和中科院共同資助的「中國大陸環境科學鑽探工程羅布泊深鑽」項目正在實施,該項目是以中國科學院安芷生院士為首席科學家的「中國大陸環境科學鑽探工程」的第一鑽。首鑽選址於曾是古羅布泊中心的臺特馬湖附近,鑽探隊在這裡進行深度為800米的連續岩芯取樣。
該項目負責人、中科院地球環境研究所的方小敏研究員說,鑽探隊在60米至120米井段,採集到兩段近6米長的含較多粗粒石膏的細砂層樣本。據此推測,羅布泊在距今80萬年前曾發生一次強烈變幹事件。此外,鑽探隊在250米至350米井段,還發現兩段6米到8米含少量細粒石膏晶體的粉砂和砂的互層樣本,這表明羅布泊在距今350萬年前也曾經歷過一次強烈變幹事件。
方小敏研究員說,該鑽探點地下36米處是個分界點,羅布泊在該點急劇變干,該點以上的岩層已經沒有羅布泊湖水的沉積物。如果測定出這一點的地質年代,便可以推斷出羅布泊湖水在這一點乾涸的時間。
據此,方小敏研究員推測,羅布泊的乾涸是幾次強烈變幹事件導致沙子大量湧入造成的,這是一個階段性的過程。但是,沙子是如何大量湧入的尚不能確定。其中一個可能的解釋是,由於當時的全球氣候普遍相對乾旱,羅布泊水位降低,使得塔里木河水注入,導致沙子大量湧入。另一種可能是青藏高原強烈隆升帶來了大量的沙子。究竟是哪個原因起主導作用,還要等待進一步的定量研究後才能得出結論。
「中國大陸環境科學鑽探工程羅布泊深鑽」是中國科學家在羅布泊地區進行的首次系統性環境科學鑽探。除在臺特馬湖附近的第一鑽探點進行深鑽外,科學家還將在羅布泊地區的其它地點進行50米至250米以上深度的平行淺鑽,以便對羅布泊不同演化階段的中心和第一鑽探點的分析結論做出驗證和補充。(記者馮雪、賀佔軍)
2000年前,中國西部有一個美麗富饒的城市,那裡美女如雲,那裡商賈成群,那裡魚躍鳥飛……
「赴何處而富甲天下?」
「西域絲綢之路之畔廣袤三千里,赴可富甲天下。」
古人幾句簡單的對白勾勒出一幅美麗富饒的世界--羅布泊。
羅布泊總面積10萬多平方公里,相當於浙江省的面積。它位於新疆塔里木盆地東北部,西以塔克拉瑪干沙漠為界,東達玉門關和陽關之間,南依阿爾金山,北抵庫魯塔格及北山。
羅布泊曾是新疆境內最大的湖泊,3800年前,樓蘭美女們常在這湖畔顧影自憐,湖中珍禽出沒,湖邊野駱駝安詳地來回踱步。
2000年過去了,美麗的樓蘭美女蕩然無存,風沙將這塊美麗富饒的土地徹底吞沒。1972年羅布泊的最後「一滴眼淚」流乾了。
它忽然變成了魔域,死亡之海,人們在敬畏它的同時,有關它的神秘傳說越來越神奇。
羅布泊到底是什麼樣子呢?人們沒有停止過對羅布泊的探索。在這艱辛的探索中,有人付出了生命,更有無數人灑下了血和淚。
2002年4月4日8時30分,被稱為「華夏第一鎮」的羅布泊鎮終於掛牌成立。
沒有鎮長,沒有鎮民,也沒有辦公樓,幾間簡易的鐵皮房孤零零的站在大漠裡。
一塊金光燦燦的牌子「羅布泊鎮」終於給這塊荒蕪了幾千年的土地找到了歸屬。
有人說,這個鎮叫千古第一奇鎮也不為過,因為它所有的所有都是開天闢地以來從沒有過的。
走進「華夏第一鎮」羅布泊
近日,號稱「華夏第一鎮」的羅布泊正在醞釀第一屆鎮政府領導班子選舉,同時,羅布泊鎮還發出信號:歡迎人們去羅布泊落戶。這個神秘的地方正在演繹越來越多的傳奇,而記者有幸在這個時候進行了一次羅布泊之行……
在羅布泊腹地,有一條長約80公里的簡易公路從鹽鹼殼中蜿蜒而出,這條路據說是世界上第二條鹽橋墩公路(底下為鹽水)。
這是羅布泊鉀鹽公司為了補充給養,用推土機推成的。從羅北到羅中平時要走2天的路程,有了這種路,現在只需要4個小時。
儘管路面仍然是「大搓板小搓板」,我們被顛得東倒西歪,可是做了羅布泊近40年的老嚮導卻在車裡一個勁地說,太好了,簡直像是開到了高速公路上。
可就是這條「高速公路」仍然讓鉀鹽基地的工作人員萬分擔憂,
因為這條所謂的「高速公路」實在是太簡易了。
當車拉著重型機械等貨物經過時,幾乎每小時只能行1公里,這樣車輛極易損壞並無法按時到達。基地工作人員只能前往救援。
羅布泊渠水蜿蜒有幾隻野鴨停留
與鹽橋路平行的是一條十幾公里長的輸鹵渠,蜿蜒而過,裡面淡藍色的池水緩緩向前流去。記者估計這條渠足有8米寬,外形有點像首府母親河--和平渠。
在渺無人煙的羅布泊荒漠開挖如此大的工程,讓人有些不可思議,採鹵渠的盡頭是一塊一望無際的大水池。
水的顏色是那種象徵生命的嫩綠,水池邊上結著一朵又一朵潔白的鹽花,有點像放大的菊花,又有點像天山雪蓮。水面上還有幾隻野鴨。
記者萬萬沒想到以乾涸出名的羅布荒漠上會出現如此美景。
一位工作人員說,今年「五一」期間,這個大鹽池上還舉辦過遊艇比賽,要不是兩條小船壞了,否則記者還可以過一把「海上」漂流癮,在鹽池中划船。
鎮政府在鹽殼上就是三間鐵皮房
羅布泊鎮鎮政府就坐落在鉀鹽基地。
3間綠色的鐵皮房子端端正正地立在一片已推平的鹽殼地上。
正前方是一面鮮艷的五星紅旗。
由於運輸成本太高,一塊磚在羅布泊的成本價是1元錢。所以許多辦公室都是用挖掘機挖的地窩子,為了採光,兩米深的地窩子上壘了一層鹽殼。
記者不禁擔心這些鹽殼壘的辦公室一遇淡水會像雪人遇見太陽一樣,很快化掉。 鉀鹽基地職工們棲身之地仍然是綠色的軍用帳篷。因此那3間帶空調的鐵皮房子是羅布泊最豪華的住所,據說這兒還接待過新疆領導。
如今3間鐵皮房子中的兩間由若羌縣人民醫院的3位醫護人員居住,它也是羅布泊的臨時醫院。
死亡之海打出淡水鉀鹽不是惟一的寶
1995年,我國科學家在羅布泊地區發現豐富的鉀鹽礦。在隨後的兩年中地質工作者初步探明羅布泊地區鉀鹽資源儲量達到2.99億噸,其潛在價值超過5000億元人民幣。
這次發現對年需500萬噸鉀肥的我國來說無疑是一個巨大的喜訊。
2000年9月,這個我國最大的鉀鹽生產基地的開發工作拉開了序幕。
隨後,新疆地勘局第二水文地質工程大隊經過幾個月的努力,終於在羅布泊東部的阿其克谷地打出了第一眼清涼可口的淡水井。經測定這口淡水井每天湧水量達452.5立方米。
羅布泊有水了的消息立刻出現在媒體頭條的位置,一段時間內「羅布泊有水了」成為人們的談資。
羅布泊有的並不僅僅是鉀鹽。
隨著科學工作者們的不斷進入,羅布泊、羅布泊岸邊的樓蘭古城、米蘭古城、土垠古城等不斷被開發,這個曾經被稱為「飛禽奮翮於霄中者,無不墜於淵波」的死亡之海終於現出勃勃生機。
羅布泊中部燈火通明第一批居民有苦有樂
鉀鹽基地的第一批建設者是2001年10月25日進入羅布泊的,那時羅布泊鎮還是一片荒地,後來三四百輛挖掘機進入,開始了鉀鹽基地第一批工程。
羅布泊中部一度成了燈火通明的不夜城。
在距離鉀鹽基地42公里的阿其克谷地有兩個小夥子,他們是23歲的李生標和25歲的張好合。去年10月25日,他們從遙遠的青海門源縣來到羅布泊,負責給基地採石。
記者7月1日趕到時,碰巧挖掘機壞了,兩人正百無聊賴地在附近轉著。他們說他們常常跑到對面雅丹上學狼叫、聽空谷回音,以此來打發日子。
李生標說,平時與外界惟一的聯繫是到幾十公里外的基地給家人通一個電話。
去年春節,公司總經理把他們接回基地,幾十個人圍著一桌豐盛的晚餐,當時他還代表回不了家的職工,點燃了一串鞭炮。
那時,是羅布泊最開心的時候。 羅布泊沒有水,沒有電(基地可以自己發電,但只能到晚上12時),沒有路。我們每個星期從哈密拉一車飲用水(約10噸),一車水的代價是3000元。而刷牙、洗臉用的生活水則到60公里外的紅九井去拉,一天拉兩車。
去年春節期間,總指揮和幾個工人去附近淡水井拉水,車不小心陷在泥裡,連著兩天車都沒挖出來。
第三天,他們準備步行回基地,由於帶的水都喝光了,4個人用瓶蓋分喝著250毫升的水,大家你望著我,我望著你,實在不忍心喝下這點水。
當基地的人發現他們沒回去,找到他們時,他們都成了泥人。當他們看到基地的車,4個中年漢子像孩子一樣跳了起來。
幸好那時是冬天,否則……
基地人救過6個人羅布泊成了救護站
在鉀鹽基地15公里處還躺著一具乾屍,基地的工人們用東西把他圍了起來。
至今,他們也不知道這個人是前來探險的旅人,還是走失迷路的淘金客。
自從鉀鹽基地設立以來,基地人已經救過6個人的生命。 2002年春節前後,一對維吾爾族父子迷了路,基地發現後,及時給了他們汽油和食品,他們才安全返回。
還有今年一個清晨,基地人的帳篷前來了兩個奄奄一息的淘金客。
他們說因為不堪忍受金礦上的艱苦,4個人背了50公斤水,逃出了金礦。4天4夜之後,水喝光了,只好把小便存在瓶子中,渴了喝。當基地的車趕到時,另兩位逃金者已經說不出話了,經過3名醫護人員搶救後,4位淘金人被安全送出了羅布泊。
從某種程度上講,羅布泊鎮已承擔了一個救護站的作用。
2003-10-20 千龍網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 關鍵字搜索:
- 科學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