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的收費電視臺到93年9月才正式納入法例規管,幾乎與本地有線電視臺同時起步,但不消短短數年,臺灣的收費電視用戶已超越當地的無線臺;但香港市場經過有線寬頻十年的耕耘,才達到不足叁成的滲透率。
其實只有一臺而擁有此滲透率已算不俗,比起同期發展收費電視的新加坡,香港的滲透率亦未算亞洲最低。但到底十年間只有叁成的滲透率是由於一臺缺乏競爭的侷限還是本地市場的發展空間有限?對厲兵秣馬的新進場者而言,當然是樂觀預期市場仍然大有可為。正如香港寬頻主席王維基所分析,香港收費電視滲透率偏低,主要是由於外語節目過多、頻道欠缺特色中文內容及營辦商定價過高,因此,他們的策略主要針對這些方面下工夫,希望吸納一批願意試用收費電視的潛在客戶。
觀眾習慣難改
除了節目要本地化及價格能為大眾接受外,本地觀眾對免費電視娛樂的慣性亦是一個考慮因素:過去叁十多年,大部分香港觀眾都習慣收看免費電視,要扭轉此慣性亦非一朝一夕可以解決;臺灣有線電視正規化的日子雖然短,但當地觀眾付費看「第四臺」的習慣已有數十年歷史,相對於黨政軍主導的免費臺而言,付費節目就等同言論自由和節目自主。由於臺灣的收費電視發展過程涉及太多的政治及民主因素,與香港的純市場主導不能按同一尺度比較。至於如何改變觀眾接受付費娛樂的習慣,全世界的網路公司及收費臺皆面對同樣問題,像內地的中央臺在9月份亦開始設立收費頻道,一樣為觀眾會否受落而引起廣泛討論。
說到底,轉變市場習慣隨了價格因素便是內容賣點,像有線寬頻的體育、新聞、電影、娛樂、國際臺等可以吸引叁成中產及較肯消費的住戶;城市電訊則以中、下層及消費力較遜者為對象,特別針對小眾對互動的興趣及喜愛服務有新鮮感的受眾,例如推出宗教和戲曲以滿足不同興趣的人士,又推出獨創的社交頻道《晚上電視上見!》,讓受眾可將一些影像,如商業廣告、個人售賣,以及家庭影像等等,存放在該公司的電視平台上,藉此增強電視頻道的新鮮感及觀眾的投入感。城電與有線的客路不同,一個賣「橋」一個賣內容,難怪後者採取「以不變應萬變」的守勢,隔岸觀火樂看城電如何突圍,問題是付費電視的潛在客戶數量,是否足夠讓營辦者在日益擠迫的市場中生存?
潛在客戶不足
像香港寬頻樂觀的預期首年收費電視訂戶人數最高可達到叁十萬至五十萬,即是約15%至25%的市場佔有率。報載電盈最初定下年底上客五萬的目標,但威廉亚洲官网
消息指該公司要在年底內搶客十五萬,遠較銀河衛視首年要達到八萬客戶的目標為進取。即使是保守估計,這叁間公司目標客戶的總和亦超過五十萬。當然幾個臺的客戶可以互相重疊,有可能一戶選多過一個營辦者,但縱然如此,要做到營辦者皆大歡喜,恐怕本地收費電視的潛在客戶數目要倍增才行。
香港經濟尚未恢復,若新客戶市場未如預期開拓,只會出現「塘水滾塘魚」的後果;營辦者須要作惡性競爭,才能重新分配市場佔有率,因此,叁臺之中,似乎只有設定投資上限的城電具備進可攻退可守的部署,加上沒有額外建網成本及牌照費等,只須每月吸納一至兩萬客戶便足以回本。獨市經營多年的有線雖多次強調不會調低基本月費,但當要埋身作戰時,相信有線電視的月費亦難免要面對下調的壓力.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 關鍵字搜索:
- 香港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