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董建華沉默的幾天,香港的「土共」並不沉默。香港三大左報對市民進行肆無忌憚的恐嚇;中共的英文官方報紙《中國日報》的香港版叫囂市民的要求是外國勢力支持下的「顛覆活動」,提前推行還沒有通過的「國安條例」。中共駐港機構的「中聯辦」更聲稱所傳中國一些部門來香港同各界人士的接觸是「無稽之談」。在黑雲壓城的時候,突然傳來兩位民憤極大的高官下臺的消息,無疑表明北京對香港政局做出了明確的響應。
毋庸諱言,香港雖然是「一國兩制」和「高度自治」,碰上這些大事,一向揣摩上意和懦弱無能的董建華,絕不敢擅自作主。他的沉默,是在等候北京的指示,而北京因為有兩個司令部的關係,需要較量一下才能做出決定,而香港中聯辦、香港左報、香港《中國日報》,以及香港那些醜陋的「土共」,他們所代表的,正是中共那些與人民為敵的舊利益集團。如果不把他們的氣焰打下去,董建華的前兩次讓步不但可能被推翻,香港還可能出現流血事件。那麼固然毀了香港,對臺灣完全失去「垂範」作用,對中國未來的政治、經濟發展也是重大的打擊。
香港特首董建華還將在7月19日到北京述職,顯然是要他全面匯報香港的情況,以及討論他的下一步行動。以董建華六年來的表現,要他突然創造奇蹟是不可能的。對董建華的去留,北京可以有三項選擇:一是董建華留任,局部改組領導班子,補上財政司和保安局兩個職務;二是董建華留任,徹底改組領導班子,甚至將董建華架空;三是董建華去職,當然領導班子重新組織。
第一個做法是下策,因為董建華已經不能勝任這個工作,也沒有良才願意進入班子趟渾水。因此辦法要在第二、第三中尋找。第三個辦法是比較徹底解決的辦法,但是用舊辦法的小圈子選舉,仍然缺乏公信力。而且因為「重新來過」,也比較費時費事。立刻普選特首,涉及許多環節,更是繁大的工程,不能救急。但是如果繼續小圈子的選舉,因為選舉團仍是「土共」的天下,去了董建華,可能產生同董建華不相上下、甚至更壞的梁建華,使局勢更加複雜。
因此也許採取第二個辦法比較好,這又有兩個做法:第一,就如不久前《 南華早報》把董建華升上神臺架空的建議,這樣可以維持「穩定」的表面,北京面子上也好過一點。然後在剩下的三、四年中,討論解決政治改革問題,為2007年的特首選舉和其後的立法會選舉設計出比較妥善的方案。但是苦於基本 法當中找不到有關可以「架空」的條文,例如沒有設立副特首的規定。唯一可以解決的辦法就是董建華請長期病假,由政務司司長長期署理。如果現任政務司司長曾蔭權能擔此大任而又為各方接受固然好,否則只能請他退休另請高明或者他「降級」回任財政司司長。如果曾蔭權沒有個人面子問題,回任的確 是好辦法,因為香港要解決的經濟問題很多,曾蔭權這方面經驗豐富。當然,這個署理特首的「高明」如何產生,也需要一番協商、角力,最後由董建華出面任命。董建華可以考慮土共的意見,但是必須摒棄以往對他們言聽計從的做法,這是董建華保留自己名聲的最後機會了。第二,也是更容易的辦法,只是改組內閣,將民主派、著名的大律師、和中產階級的代表人物加入到行政會議內,削弱壞事的「土共」勢力。但是由於董建華本人的許多問題,這種改良恐 怕還難於解決問題。
這些是面臨新問題時我的初步設想,供拋磚來引玉。
香港這場波瀾壯闊的民主運動取得階段性的勝利,表明十六大以來中共新的領導班子確實有他們的新思維。承認人民的力量,在人民力量面前反省問題,是光榮而不是可恥的事情,威望只能更高而不是更低。更重要的是,新領導既然宣示了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就應該貫徹做到,如果成了江澤民式的假話、大話、空話、套話,將來要重振威信就難了。
(自由亞洲電臺)(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 關鍵字搜索:
- 凌鋒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