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撤京官進步還是權鬥?

 2003-04-26 19:53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中國新領導層將隱瞞疫情的高官撤職,顯示了中共新政治文化的曙光。但國內的非典危機,究竟是讓新一代領導人樹立威信的契機,抑或是更大社會不安的前奏,現在還言之尚早。

現階段的疫情發展,已為我們帶來大堆疑問。隱瞞疫情的京官迅速下臺,但須為疫症失控負上更大責任的一些地方官卻絲毫無損,這是否證明中央政府已無力駕馭盤根錯節的地方勢力?中央提高透明度後,北京的染病數字急升,其他省市的數字卻十分穩定。這是因為疫情真的只集中在北京,還是因為各地方政府仍在隱瞞?

十六大交接政治漸趨開明?

中國過去 20年奉行不惜一切發展經濟的國策,令各種社會問題長年積累,官僚系統腐爛不堪。若疫症一發不可收拾, 89年後被經濟好景掩蓋或延緩的社會衝突和高層鬥爭,會否再度白熱化?

期刊《 Journal of Democracy》在今年一月號,邀來了哥倫比亞大學的 Andrew Nathan(黎安友)、普林斯頓大學的 Bruce Gilley、芝加哥大學的 Yang Dali和香港中文大學的王紹光等學者,從不同立場探討中共新舊交替後的政局,對我們掌握現時形勢,頗有參考價值。

專輯的其中一種論點認為,十六大的順利權力交接,顯示中共運作正朝制度化與專業化的方向發展。雖然黨內派系鬥爭仍然存在,但官員的實際能力與政績將在官員的升遷中扮演愈來愈大的角色。解放軍的專業化與官方媒體的商業化發展,亦是中國政治漸趨開明的標誌。

但較悲觀的論點則認為,十六大的平穩過渡其實只是鄧小平剩餘影響力與派系間暫時妥協的產物,並不代表黨內權力分配的制度化。 49年以來,黨內秩序一直沿□「內鬥--團結--再內鬥」的週期發展,現時的團結局面,隨時都會被新一輪的派系鬥爭打破。

中央管治能力下滑?

專輯中另有作者指出,中國現正面對的最大挑戰,其實是中央政府管治能力下滑。國家的社會規範能力降低,令貪污氾濫,黑勢力成為不少地方社會的實際管治者。國家進行資源再分配的能力下降,則令社會矛盾日趨激化,因此,重建國家能力乃任何有效政治改革的前提。離開了這一前提的急進政治改革,很可能會令政府失去危機處理能力,只會為中國帶來失控的社會衝突與地方割據。

網鳥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