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創新還是犯罪:大陸國有金融機構是如何私有化的

 2003-02-09 23:17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總部位於深圳的平安保險公司原本是一家國有金融機構。在其董事長馬明哲的領導下,這家金融機構可以擺脫大陸對金融機構國有產權的制約,逐步將國有股權稀釋。使得私人股份從無到有,甚至超越國有股份而佔到了決定地位。

而同樣採取類似做法的原深圳君安證券公司董事長張國慶,確是因為同樣的原因,試圖把國有股份稀釋,將君安公司轉變為一傢俬人公司。但張國慶卻沒有馬明哲那麼幸運。他在1998年被大陸司法機關以挪用國有資產等多項罪名起訴。其創立的君安證券公司也被國有化,並與國泰證券公司合併。張國慶的金融機構私有化道路,使得自己面臨數年的牢獄之災。直到今天,恢復自由的張國慶已經幾乎失去了全部。
但以馬明哲為領導的平安公司,在中國大陸今天的政策下,似乎仍在走一條張國慶已經走過的老路。招商局等國有公司相繼退出,甚至是在犧牲巨大的國有利益的情況下堅決退出。而花旗集團等外資公司卻寧願以很高的價格來進入這家自己試圖私有化國有公司。國有與私有間的較量也似乎空前的激烈。

馬明哲的思路就是要將國有金融機構私有化或者民營化。擺在他面前的是一條可以通過打擦邊球順利過關的陽光大道,還是像張國慶一樣的,被官方認為是私吞和侵佔國有資產的大案要案,我們都還拭目以待。

下面是大陸《外灘畫報》記者的深度報導。相信,就這樣的問題,大陸還不只一家。但各家的結局恐怕就會在張國慶與馬明哲之間了。

外灘經濟

■ 平安「影子內閣」新豪時現身

(2003-01-10)

招商局退出「平安」,14年前MBO浮出水面

外灘記者

方檬/報導 鄧攀/攝

● 招商局退出平安,一定程度上是受到了國際著名諮詢公司麥肯錫的影響

● 平安早在1988年就做了MBO

● 憑藉新豪時這個「槓桿」,馬明哲成功地撬動了平安保險

2002年過去,平安保險沒有如人們所期待的那樣在海外上市。

在接近年底的兩個月中,平安保險已經製造了太多的新聞:10月8日,?豐集團(HSBC)以6億美元(約人民幣50億元)高價認購中國平安保險股份有限公司10%的股份;之後兩個月,又傳出平安保險的大股東之一招商局將所持有的平安保險14%的股權出售給中國銀行的消息,其售出價格僅為20億元人民幣左右;幾乎在同時,平安第一大股東深圳市投資管理公司將要減持平安股權的傳聞開始在市場流行。

一面是外資財團的溢價收購,一面是國有企業的低價轉讓,平均算來,?豐入股平安所花的代價是中國銀行的3.5倍。招商局為什麼如此低廉地讓出在平安的股權?

而隨著招商局、深圳市投資管理公司這兩大股東的退出或減持,平安保險的股東結構、董事會結構和經營管理層是否和將在多大程度上受到影響呢?

招商局退出之謎

招商局退出平安,一定程度上是受到了國際著名諮詢公司麥肯錫的影響。

到目前為止,平安保險和招商局方面對於「招商局退出平安」的消息還沒有公開予以評論。但是,平安保險五大股東之一--深圳新豪時投資發展有限公司的高層人士向《外灘畫報》透露了招商局退出平安的部分內情。

1月4日,在接受本報記者電話採訪時,深圳新豪時投資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林麗君女士告訴記者,「招商局退出了股份,不過我們沒有接收。」而林的另一句話更為重要,「我們現在是五大股東之一。?豐進來以後,我們排在摩根、高盛兩個外資股東之後,持股比例還在?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