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中國特色」將貽誤中國未來

 2002-08-29 21:26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看國報導十多年前,中國改革的設計師鄧小平先生提出要建設「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旨在提醒中國人在接受西方先進文明的同時,必須保持自己的文化特質,不必拷貝西方民主政治模式。時至今日,「中國特色」已漸庸俗化,成為有權者和有錢者謀求私利的掩體。凡是與國際常識不相符合的行為與思想,均以「中國特色」標籤,試圖以政治化妝品塗抹荒唐與醜陋,讓大眾不知不覺放棄反省能力。


庸俗化的「中國特色」

在中國社會,「中國特色」四字的使用率極高。假如你常接觸官方文件或黨報黨刊,這似乎一點兒都不奇怪。不過,當你意識到「鄧公語錄」正被有權有勢的人用作謀權或斂財的雨傘時,你會產生某種警覺。當你看到很多善良人在誠懇地附和,心甘情願地為他們撐傘時,你則會痛感某種病毒正在入侵社會肌體。

去年十月,我回國查考媒體運作,正趕上四川省舉辦中國第一屆「西部論壇」。成都的大街小巷刷滿了主辦者的雄心壯志:「與世界握手」、「架起西部與世界的橋樑」;習慣了用「大」字開題的媒體,不惜篇幅地鼓吹「思想大振蕩」、「觀念大衝擊」、「腦筋大風暴」、「名企大匯聚」;主要街道和主會場周圍,擺滿了鮮花、彩帶,好像在慶祝特別的節日。

一看這陣勢,就知道「西部論壇」與一般概念上的論壇不同。主辦者的真實意圖或隱或現,比如要給新任領導貼金,要吸引中央領導來參會,要在規模上超過前一年在上海舉行的「財富論壇」,要強化跨越式發展戰略的宣傳等等。當論壇演化為政治晚宴時,也就不可避免出現某些有趣的現象:外企老闆推銷產品,國企老總詮釋政策;盛讚中央西部戰略者居多,討論現實問題者居少;一位參會省長知道其它省來的皆是副省長,調頭便回,怕失了身份;見中央領導無人參會,主辦者便立即發動當地媒體加強宣傳攻勢,嫌他們聲勢造得還不夠強大……政治浪漫主義成為主旋律後,沒有人會悉心安排商務洽談。雖然有意向投資的簽字儀式,但相當部分外商是帶著錢來,又帶著錢走了。據說論壇先後花了幾千萬人民幣,但得到的回報並不豐厚,除了接待很週到、天府美食名不虛傳等留言。我的一位朋友是代表,他說雖沒聽到太新鮮的觀點,但能享受「警車開道」和免費旅遊的殊遇,就不算白來。

問組委會的工作人員「論壇」是否名不副實,他們會笑著回答:「你的問題太奇怪,中國特色的論壇就是這樣」。與最有批判意識的報紙評論員交流,他們會沉思片刻說,「雖有些不足,大方向是正確的,你不能靠兩三天的會解決問題。」再問老百姓,他們也蠻興奮地講,「這對擴大本市知名度很有好處。」其實,論壇就是為解決具體問題而開設的。但沒有多少人關心論壇的實際成果,更沒人思考這錢花得值嗎?

漸漸地,我留意到還有很多「中國特色」。比如,「不行騙發不了財,不行賄辦不了事」被稱作「中國特色」的經商法則;「高唱主旋律,禁止發雜音」被稱作「中國特色」的新聞規律。當大眾對此類現象見慣不驚時,意味著那些或多或少有特權的人已得到混水摸魚的通行證。


與國際慣例背道而馳

不難想像,一些被社會推崇的「精英」,正握著「中國特色」這把鑰匙,積極旋開權力和資本的門檻。

我的一位遠親已獲得博士學位,在為自己的公司能夠在深圳「創業板」股市上市做努力。我參觀了他的「高科技公司」。除了十多臺微機外,並沒有實際產出。問他為何敢把一個皮包公司推向股市?他說這是「中國特色」的股市運作方式。不管行賄也罷,造假帳也好,只要能上市,不管效益如何,你都會賺錢。如果按國際標準,中國上市公司中的大部分可能已死亡上千次了。但你還沒聽說過有一家上市公司真正破產。有些公司實在經營不下去,馬上被其它公司重組,叫做「借殼上市」,股票很快會上揚。空殼與皮包沒什幺區別?這是「中國特色」,你只能適應,只能按圖索驥,否則永遠找不到自己的創業機會。

在他到處奔波之際,那個靠做假帳騙取上市資格的「鄭百文」(鄭州百文股份有限公司)正受媒體討伐。我的博士遠親頗有遠見,說「鄭百文」一定不會破產,除非中國突然變成法制國家。

庸俗化的「中國特色」是一股抗拒先進文明的濁流,以「政治正確」的面孔腐蝕著經濟秩序、社會風氣。更可怕的是,這股濁流正消解著文明基因,不痛不痒地讓來自外界的清流自動投降。

一些養成依法辦事,相信按市場規律打拼就能獲利的外國投資者和歸國同胞,如果吃不透「中國特色」,不首先「拜碼頭」與政府部門搞好關係,即使具備足夠的資金、一流的技術,開業都成問題。而那些喜歡用「水土不服」嘲諷中國市場敗走者的國內企業家,則會非常系統地給你講解「產品國際化,經營本土化」,儘管中國還沒有出現一種風靡全球的產品。

「中國特色」顯然是與國際慣例相對抗的,顯示出尚未「開眼看世界」。這種故步自封的心態麻木了人們的批評能力,想當然地把糟粕當作利器來維護。其結果是只知己而不知彼,使得中國無法在國際市場和全球舞台上展開攻勢。只守不攻是萎縮的開始,必然會貽誤中國未來。客觀上講,不良的前兆已經顯現:開放二十餘年了,除青島海爾等個別企業有心到海外嘗試鋒芒外,大多數企業仍把眼睛盯在國內。


警惕被世界拋棄

國外企業當然不會太在意中國的國家形象,只要能得到免稅、貸款、政策偏袒等諸多優惠,能佔領中國市場,他們也樂意鑽研並掌握「中國特色」,並為之增加正面註腳。他們當然知道,中國企業越不國際化,他們在全球市場的競爭壓力就越小。但對中國來說,不能主動地與世界融合,則很可能被甩出全球競爭圈。

最近,英國《經濟學人》活靈活現地向人們傳授如何與中國官員「套近乎」的技巧。英美菸草公司的一位職員說,你不能在第一次見面時遊說什幺,否則會撞到南牆上。你得先認識有關的官員和他們的家眷,到各家去拜訪,記住他們的生日,然後找到拉近關係的恰當方式,時機成熟後再談正事。另一位關係專家說,把官員家眷帶到游泳俱樂部去磨合,也是有效的辦法。文章還介紹說,許多部長都通過下屬研究中心來積蓄資金。如果把他們的研究人員招聘來外企兼職,會更容易認識部長,甚至可以輕鬆地見到副總理。

文章的結論頗積極,認為外國人能夠遊說中國官員是一大進步!

無論是中國人還是外國人,那些極力維護「中國特色」的人,都是病態體制的受益者。他們能夠用「中國特色」來強詞奪理,意味著他們其實知道國際慣例。

但我們仍須清醒地看到,中國目前的處境是被世界看重但不被尊重。要建構一個與先進文明相稱的經濟與社會環境,必須從政治體制上割除病源,必須有膽識消除「中國特色」。

博訊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