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呼和浩特4月5日消息,這處距今約5500年的原始村落遺址是於1985年10月發現的,經過考古工作者3年的大規模考古發掘,一個幾經滄桑、淹沒於地下五千餘年的原始村落重新展現在人們的面前。經發掘的村南遺址第一地點,約近三萬平方米,共揭露出房址51座,灰坑、窖穴132個,墓葬43座,出土及復原各類陶器700余件,其他比較完整的石器、玉器、骨角器、蚌器和裝飾品達千餘件,反映了一種以原始鋤耕農業為基礎,漁獵經濟佔一定比重的經濟形態。
從遺址中出土的房子、窖穴的規模與分布和出土物的放置情況以及房址內出土人骨的性別、年齡比較分析來看,當時的居民很可能是以一兩座房子和周圍的窖穴組成一個生活單元,各自擁有一整套生產和生活用具。種種跡象表明,當時遠離黃河流域的內蒙古高原地區的社會組織已跨入了以家庭為主體的對偶婚制下的氏族家庭階段。
儘管廟子溝遺址呈現出的是一個相對富足的文明,然而考古工作者卻觀察到一個令人費解的現象:在此未發現任何墓地,而是利用居住址內的窖穴、灶坑和居住面來埋葬死者。房子附近的長方形坑內常有多人合葬、雙人合葬及兒童與成人合葬的現象。有些埋葬坑中,人骨的排列較為有序,例如一座合葬墓中整齊排列著4個成年人的屍骨,他們頭頂部有一橫向側臥的少年,一個成年女性的胸腹部還有一具帶有玉珮的幼童的屍骨。另外許多埋葬則顯得草率而雜亂。如有座墓葬中就是在兩具人骨之上又橫向交叉疊壓了一具人骨,這具人骨的足部又有一具團曲過甚的屍骨。在房址的居住面積和袋形窖穴中,常有成年人的屍骨隨意棄置,兒童的屍骨則常葬在灶坑內或附近的居住面上。
據負責廟子溝遺址挖掘工作的內蒙古文化考古研究所魏堅所長介紹,這樣的屍骨放置方式,顯然不屬於正常埋葬,而這種不把死者埋入墓地並在遺址中有大量遺物的現像似乎告訴我們這處遺址極有可能是在一場突發性災難中毀於一旦的。對於當時的居民來講,能使一個聚落毀滅的原因不外乎幾種:是部落間的野蠻掠奪戰爭?是自然界的地震、火山噴發?還是火災、水災?抑或是一場突如其來的瘟疫浩劫?
據魏所長推測,根據當時的地質情況,地震、火山爆發缺乏明顯證據;而遺蹟單位內並未見有淤泥土,廟子溝遺址處在海拔1370余米的高山坡上,水災可能也是不存在的;出土的人骨材料上未見明顯的砍殺痕跡,說明部落戰爭可能性很小。因而最有可能的便是瘟疫。我們可以想像,當肆虐的瘟疫突然襲來時,這個曾經充滿生機的原始部落先草草地埋葬了第一批死者,而當瘟疫更為猖獗時,埋葬已不可能,人們自顧不暇,許多人就地倒斃,其餘生者還來不及帶走任何器具,便匆匆逃離了家園。可怕的瘟疫使遠古的先民們失去了賴以生存的美好家園,而這種失落的文明卻給我們留下了太多彌足珍貴的資料。
穿過時間的隧道,我們彷彿看到,勤勞的廟子溝先民在原始村落的坡前臺地上開荒耕種;婦女們從溝裡取來清澈的泉水制陶、燒飯;孩子們戲耍於聚落的房子之間;男子們則出沒於坡上茂密的叢林中捕殺野獸,盪舟於黃旗海水面捕撈魚蝦。然而在突發的災難面前,一個在與自然界生存搏鬥中創造出來的燦爛的遠古文明卻永久地消失了。它的突然滅亡將成為一個永遠的謎,留待世人去細細解讀。
- 關鍵字搜索:
- 內蒙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