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是中國地理的頭部,但是由於外蒙古不合理地獨立出去,東北就成了一個非常危險的地帶,因為錦州以南遼西走廊一帶,由於形狀狹窄,很容易被掐斷,當年與蘇聯交惡的時候,這裡也成了中國努力加以防禦的地帶,日本人曾經寫過一本《第三次世界大戰》,描寫蘇聯在東北長驅直入直到山海關外才被以「楊總參謀長」指揮中國軍隊所阻止的情景,其語言表達能力很差,作者顯然掌握了很多第一手的資料,但他們對戰爭的描述則過於兒戲,讀起來就不如英國人寫的另一部,不過在英國人的著作中,戰爭侷限於歐洲,沒中國的份。我之所以在此提及這部著作,一個主要的原因就是,東北有好幾個值得軍事對手關注的要素,如重工業十分發達,是中國石油工業和鋼鐵工業的基地,農業方面也是中國的著名糧倉之一,其地理位置相對也較獨立,日本人當年爭奪東北的一個最基本的口號就是:「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如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滿州」。東北的重要地位由此可見一斑。但是,對於東北來說,上述特點也可能轉化為防禦的有利條件,首先軍事裝備可以就地製造,補給也可就地取用,不必大老遠調來調去,當地山地和沼澤較多,利於提供天然障礙,大興安嶺和小興安嶺的原始森林除了幾條可能的通道以外,基本上是無法通行的,但是,對於進攻者來說,如果他們能夠善用空降兵與地面部隊的配合,也有可能取得出人意料的成功。
華北的地形除了濱海地區以外,基本上都是利於防守的,不過要命的卻正是濱海地區,因為濱海地區地形開闊,平原一望無際,從鞀島直到連雲港基本都是如此,這還不包括渤海灣一帶,在這種區域進行筑壘式的防守是不現實的,即使中國有很多億人。比較合適的辦法是在後方幾個比較關鍵的地帶機動部隊,由於津浦鐵路提供了縱向調動軍事力量的一個大動脈,只要能夠基本有效地進行空防作戰,機動防禦還是大有可為的。華東沿海和華南沿海與華北沿海面臨著同樣的問題,相對來說,南方的抗登陸作戰相對比較困難,雖然近一段時期南方幾乎成了中國的經濟中心,但其基礎仍然是薄弱的。其防禦基礎是向北和向西的相對較為崎嶇的山地和丘陵地帶。
中國最利於防禦的地帶應該是以這樣一個縱向的山地為分水嶺,即從華北的太行山脈--桐柏山脈--大巴山脈--湘西山地--粵北五嶺,由此往西的地帶都是適合於防守的。有兩個例外是新疆和內蒙古,可能提供一些有利於進攻者的通道。
這樣一來,中國的軍事地理就可以一目瞭然了。對於軍事政治當局來說,這可能是一種最不合理的軍事地理形勢,因為工業和經濟發達地區都位於不利防守的地帶--當你與一個優勢十分明顯的強大軍事對手作戰時,防禦這些地區有時會為擔負防守任務的軍隊帶來災難性的後果,好比基輔會戰給蘇聯西南方面軍帶來的後果那樣。但是,換句話說,如果對這些地區進行深入的瞭解,搞清楚什麼是必須加以防禦的,什麼是可以暫時放棄的,哪些地帶最適合防禦等等,才是中國軍事當局現在就應該徹底研究透徹的事情。
在平原地帶進行防禦,一個最合乎作戰原理的方法就是守衛可以提供天然屏蔽的河流,但是由於對手可能在機動性方面有著更明顯的優勢,死守可能意味著全軍覆滅,因此,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德軍在西歐平原上進行的防禦戰能夠提供一部分借鑒的經驗,就是將機動部隊呈散兵配置於距河流不遠的地帶做為預備隊,這樣做的一個好處在於可以隨時向不同的遭受威脅的地區投擲機動兵力而又避免在對方的第一波攻擊中就折損大部分防禦兵力,至於在這種地帶最好的機動工具,我認為應該是一種類似於氣墊船的坦克--但必須有足夠的防護,不能挨一炮就嗚呼,如果發展氣墊坦克難度太大,可以將主要方向放到氣墊裝甲運兵車方面,這樣做可以為步兵提供一個最佳運輸工具,同時可以預先炸毀後方的橋樑同時又能夠進退裕如。
***
現在來看看中國周邊幾個國家的軍事地理和局部戰爭的可能性,並不是說中國一定會與這些國家發生軍事衝突,但防患於未然和居安思危這兩句古話,我認為還是非常明智的,在平時就研究戰時可能發生的種種情形,對於應付未來的突發事件將有著不可估量的重要意義。
日本:日本對於中國來說,曾是一個「一衣帶水」的盟邦或是附藩,可是自從1894年以來,一直相互視對方為仇敵,誓欲殲之而後快,造成這種局面的歷史原因大家都很清楚,主要是日本的擴張主義傾向,而且直到現在都沒有悔改的意思,這是很危險的,我在這裡強調的「危險」,是針對日本而非中國,日本要想再與中國進行一次戰爭的話,它肯定會成為失敗的一方,即使用戰區導彈防禦系統做盾牌,也是沒有用的,為什麼這麼說呢?主要是因為日本本土缺乏機動空間,而且它的工業過於集中,一旦遭到強大轟炸機群或是大量地地導彈和巡航導彈的攻擊,將很快使其整個國家的工業體系陷於癱瘓,在歷史上,成功防禦轟炸機群的例子只有1941年的不列顛之戰,不過英國人之所以獲得成功,主要不是因為他們的手段多麼高超,而是因為德國空軍的戰略目標定得過於飄忽,也就是說,不知道倒底是為陸軍渡海提供掩護,還是毀滅英國的工業力量,抑或是毀滅英國的各大城市,搞來搞去,結果一個目標都沒實現,反而丟了很多飛機,而相反,由盟軍實施的各次轟炸,則幾乎沒有失敗過,主要就是他們的轟炸目標十分明確,在這種戰鬥中,地面的防空力量所能提供的保護是有限的,甚至可以忽略不計,轟炸機群的主要威脅來自戰鬥機。以日本目前的地位來說,搞好與中國的關係才是上上策,否則即使美國參加戰爭,日本還是免不了受戰火荼毒,搞不好倒退個上十年也是有可能的。
印度:印度對中國的惡感是因為它在現代史上唯一的一次軍事失敗就是中國造成的。所以這麼多年來它一直不能忘記當年戰敗的恥辱,儘管它是挑起戰爭的一方。其花費在軍事力量建設上的金錢,比起中國的小家子氣來,實在要大方得多,至少它現在有兩艘在南亞地區人見人怕的航空母艦,而中國卻一艘都沒有--它的作戰飛機的質量,在亞洲也是數一數二的,中國現在賴以宏揚鬥志的SU-27,也就被出售給了印度,它不僅有蘇式戰鬥機,也有法國戰鬥機,巴基斯坦跟它斗了這麼多年,國土也被搞得差不多了,包括原本叫做東巴基斯坦的孟加拉也被獨立出去,都是拜印度所賜。不過,印度真正跟中國爭的,不外乎喜馬拉雅山脈一帶由於歷史遺留問題造成的領土爭端,但是,印度所處的地理位置,實在太容易遭受攻擊,若非中國是一個沒什麼擴張慾望的國家的話,印度軍隊再強,恐怕也頂不了用,這從中印邊界戰爭中已顯示出來,而且民族和宗教糾紛長期困擾著這個國家,以前鬧得很凶的旁遮普邦就是它的一大塊心病,如果印度繼續奉行對中國的強硬政策,要與中國進行戰爭的話,它首先就要考慮旁遮普邦是否會獨立出去這個十分現實的話題。
而且,即使中國不從印度內部分裂著手,純以軍事的觀點來看,印度也是更容易遭受打擊的一方。中國因為佔據著整個青藏高原,防守起來當然游刃有餘,相反,如果讓中國的機械化部隊出現在印度河平原上,那麼印度的未來實在是值得擔憂的--它很可能因此而分崩離析,分裂成許多個國家。跟日本一樣,印度的最佳選擇是與中國和平共處而不是進行戰爭。
俄羅斯:由於近期在國際糾紛中,中國與俄羅斯走得很近,近到差不多可以成立一個軍事同盟的地步,許多人對俄羅斯的好感也與日俱增,事實上類似的甜蜜歲月在五十年前也出現過,不過很多人還是忘記了,傳統上的俄羅斯是一個擴張性十足的民族,它攫取中國的土地最多,攫取得也最起勁,現在的俄羅斯領土,幾乎有七分之一原本是屬於中國的,正是由於現在雙方走得很近,所以人們很容易忘記歷史,即使在二十多年前中蘇交惡的時期,蘇聯也曾將中國壓制得喘不過氣來,害得中國大搞「深挖洞」那套東西,可以這麼說,如果「文化大革命」讓中國的發展倒退了十年的話,當年跟蘇聯搞軍備競賽和互挖牆腳所花的錢,也足以讓一窮二白的中國再倒退個五到十年。現在的俄羅斯,虎落平陽,被欺負得有淚朝肚子裡吞,而中國則因為美國一國獨大找不著自己在國際上應有的地位,結果同病相憐,不由得就跟對方挽起手來。
中國空軍現在裝備了俄羅斯最先進的戰鬥機之一,一下子使中國揚眉吐氣,連國慶閱兵也飛出來閃耀了一回,可惜當天首都天氣不是太好,絕大多數中國人都未得一睹廬山真面目,不過這至少讓中國空軍朝現代化跨了一大步,這當然是托中俄友好之福,可是,如果俄羅斯不是衰落到那種程度,相信它絕不會將這種武器交到中國人手裡,事實上,它一直賣先進武器給印度而不肯賣給中國,一個主要原因就是出於地緣政治的考慮,因為中國的強大,對於俄羅斯來說並不是一件好事,正如加拿大強大對於美國人來說絕對不是好事一樣,其所以如此,是因為兩個接壤的強國,其發生軍事衝突的可能性要遠大於夾有緩衝國的兩個強國,非常不幸,中俄之間正好缺乏這樣一個緩衝國,因此我認為,將來中俄發生衝突的可能性,要遠遠大於中美之間發生衝突的可能性。
俄羅斯的遠東地區,好比西藏對於中國一樣遙遠--甚至更加遙遠,北面和西面是貧瘠的西伯利亞,僅靠兩條西伯利亞鐵路與俄羅斯內地相通,不過由於當年與中國交惡,這裡的軍事基礎設施搞得很好,加上冬季漫長,所以非常利於防禦,但是對於進攻來說,這裡並非是一個優良的出發陣地,這樣說的一個理由是,要將大量軍事力量集結於俄羅斯遠東地區並從這裡發動進攻是一件困難的事情,而且因為西伯利亞鐵路極易遭到特種部隊的破襲,這就使俄羅斯軍隊在遠東的補給大成問題,如果使用成堆的地地導彈攻擊西伯利亞油田,將更是雪上加霜,因此,俄羅斯解決困境的唯一途徑就是速決戰,快速地奪取東北的糧倉和油田以供自己部隊使用,或者以最快的速度直插北京,迫使中國求和。這樣就有三到四條通道可供選擇,即從滿洲里沿著蒙古高原東翼幾乎呈直線向下直撲北京;或者是從滿洲里和海參崴以鉗形攻勢向心突擊,以長春或瀋陽為合圍點,將整個東北守軍一網打盡;第三種辦法是最霸道,也是蘇聯紅軍最愛用的,就是沿著整個黑龍江全線強渡--在這三種方法中,最具威脅性,但也最容易被擋住的,就是第一種方法,並且這種方法也很容易被來自側翼的打擊所擊震;而第二和第三種方法,對於速決戰的企圖是十分不利的,因為中國軍隊可以依靠決炸壩的手段將整個松遼平原變成一片沼澤地,將極大地遲滯其進攻,至於在遲滯俄羅斯軍隊的第一波攻擊之後應該採取何種手段,就成了中國軍隊的研究課題之一。由於兩國之間的邊界現狀,有理由相信,如果中國軍隊的戰略運用合理的話,將有可能將進攻者壓迫到一個不利防守的地區予以殲滅。
***
以上所述,是三個對中國未來最具軍事威脅性的國家,但如我所分析的那樣,實際上只有俄羅斯是真正有威脅的一個潛在對手,日本和印度與中國之間其實沒有什麼不可調和的根本矛盾,主要是歷史原因造成的仇恨,不過如果這兩個國家強大得足以向外擴張,發生戰爭的可能性也是存在的,客觀地說,中國在這個世界上唯一真正的軍事對手,不是美國,而是俄羅斯。其他一些周邊國家,包括越南、菲律賓等國,與中國的糾紛也是小范圍的領土或領海爭端,一旦中國軍事力量強大到可以威懾數千公里的範圍,這些地區衝突的可能性將越來越小,甚至趨於消失。
總而言之一句話,戰爭離我們還很遙遠,居安思危是對的,杞人憂天則過份了,中國基本上是一個自給自足的國家,與周邊國家沒有根本性的矛盾,不過前提是中國軍事力量的發展不能繼續落後,落後才會挨打,這真是一個顛扑不破的道理。
國家與社會論壇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 關鍵字搜索:
- 中國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