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報導,鮑威爾在會見江澤民和朱鎔基的過程中,基本上達成了求同存異,改善兩國雙邊關係的共識。儘管雙方對於許多兩國關係和國際事務方面的
問題態度不同,但是雙方都認為能夠就這些問題達成諒解,而且將會就這些問題進行進一步的磋商。
兩國之間存在的意見分歧主要有四個方面,也就是武器擴散、臺灣防衛、美國的國家導彈防禦系統以及中國的人權狀況。英國廣播公司的報導說,高技術武器擴散問題是這次鮑威爾與中國會談的主要內容之一。美國一貫反對中國向其他國家銷售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設備與技術,而據<<紐約時報>>的報導,中國曾在去年十一月表示將不再向其他國家出售導彈技術和部件,但是鮑威爾的隨行官員指出,北京並沒有遵守它的諾言。美聯社報導說,美國認為中國向巴基斯坦、伊朗和北朝鮮輸出導彈技術。因此美國將仍然控制向中國出口通訊衛星的許可證,只有在中國改善了這方面的狀況之後才允許出口。
中國似乎沒有接受鮑威爾關於NMD的解釋
塔斯社報導說,鮑威爾在會談中重申了美國「一個中國」的立場,同時也提到了中國在臺灣海峽附近部署導彈的問題,儘管中國政府拒絕承認這一事實,但是美國政府仍然把這一做法解釋為美國協助增強臺灣防禦力量的理由。
美聯社報導說,鮑威爾在談到美國導彈防禦計畫的時候向中國政府保證,美國的全國導彈防禦計畫即不是針對俄羅斯,也不是針對中國的。但是似乎中國並沒有接受這樣的說法。<<紐約時報>>說,美國的全國導彈防禦計畫在國內遭到了民主黨人的強烈反對。他們認為,由於美國導彈防禦計畫在俄羅斯方面正在取得進展,這樣可能會使中國鋌而走險大規模發展自己的遠程導彈。
根據最近美國中央情報局的一份報告,中國為了對付美國的導彈防禦,可能會把它的遠程彈道導彈的數量增加十倍。這份報告估計,中國現在擁有十八枚遠程彈道導彈。參議院外交關係委員會主席,民主黨參議員拜登甚至警告說,如果布希政府急於把這個不成熟的導彈防禦計畫加以實施,這只能促使中國的核武器擴散。他建議和中國進行緊密的接觸。而鮑威爾的訪問開始了與中國接觸的第一步。
法新社報導說,鮑威爾在和中國領導人的會談中談到了中國的人權問題,而中國同意將就這個問題進一步展開對話。中美雙方曾在 1998 年克林頓總統訪華時達成雙邊協議,就人權問題進行對話。但是由於後來聯合國譴責中國的人權記錄而使這一對話無法展開。
人權組織指鮑威爾對中國人權批評流於形式
<<紐約時報>>的報導說,鮑威爾在會談中屢次提到中國的人權狀況,並且竭力把負責人權問題的助理國務卿克蘭尼爾介紹給中國領導人。他還表示,他不在個別案件上發表看法是因為他要把中國的人權問題作為一個整體的法律問題提出來,希望能夠促進整個中國人權狀況的改善。但是人權組織表示,鮑威爾對中國人權問題的批評流於形式。恢復和中國人權問題的談判也不會有任何效果。英國廣播公司報導說,中國的持不同政見者任宛町批評了鮑威爾的做法,他認為,僅僅表示關心對於改善中國惡劣的人權狀況不會起任何作用。
對於這次鮑威爾對中國的訪問,美國國內也有不同的反應。<<紐約時報>>的評論認為,鮑威爾的訪問,顯然已經完全改變了布希總統在競選期間把中國當做競爭對手的口號。而倫敦的<<每日電訊報>>則報導說,有人批評鮑威爾的訪問是向共產主義投降,但是也有人認為,這是美國外交方面的一個勝利。例如激烈批評中國人權狀況的共和黨參議員史密斯就對<<華爾街日報>>表示,布希政府的中國政策出爾反爾。但是其他的政界人物,像美國新任駐華大使雷德,前國務卿基辛格,貝克等人,都主張和中國加強接觸。布希政府在中國問題上的政策變化遭到了共和黨人的批評,有人甚至把他的政策形容成為「克林頓化」的政策。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 關鍵字搜索:
- 鮑威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