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墉聯手錢澧智鬥和珅 他是「羅鍋」嗎?(圖)

作者:趙蘋 發表:2024-12-17 07:12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特大

左:《清代學者象傳》第一集之《劉墉像》,清葉衍蘭摹。右:清劉墉臨帖 冊。
劉墉不僅清廉剛正,也是著名的書法家和詩人,有「濃墨宰相」美稱。(圖片來源:看中國合成圖)

劉墉(1719∼1804年),字崇如,號石庵。生於官宦世家,祖父劉棨官至四川布政使,父親劉統勳官至東閣大學士,受雍正、乾隆皇帝倚重。劉統勳病逝後,乾隆痛惜「失一股肱」,對劉墉更加重用。父祖輩皆為清官,劉墉深受家風薰陶,不僅清廉剛正,也是著名的書法家和詩人,有「濃墨宰相」美稱。乾隆皇帝晚年重用大貪官和珅,群臣附和,紛紛與之結為黨羽。劉墉不畏權勢,聯手錢澧查辦貪汙案,智抗和珅,大快人心。劉墉是個「羅鍋」(駝子)嗎?真實的劉墉可能和你想的不一樣。

劉墉評論書法特重「書品」和「人品」

劉墉家學淵源,飽讀經書。其書法廣學諸家、博採眾長,貌豐骨勁,集帖學之大成。晚年又汲取北碑書法古樸的筆意,以濟帖學之弱,名滿天下,尤其小楷最為知名。他曾自言:「吾平生有三藝,題跋為上,詩次之,字又次之。」可見他對自己的題跋和寫詩的功力,較之書法成就更加滿意。劉墉有「藝事惟書尤近道」的觀點,亦即書法是所有藝事中最接近道的。他在評論前人的書法時,也非常看重「書品」和「人品」。劉墉推崇書法家褚遂良、楊凝式、蘇舜欽等人,特別讚揚他們的人品高潔、性格良善。至於「初唐四大家」之一的薛稷,因為人品不高,他對於人們將其書法和褚遂良並論,「買褚得薛,不失其節」的說法持有異議。清代書法王澍也曾說:「古人論作書,一須人品高,二須師法古,三須用力勤。」

劉墉喜歡用較硬的狼毫筆寫在光滑的蠟箋上,又常使用墨色烏黑亮麗的油煙墨,寫出豐腴柔和、不露筋骨的書法作品,氣度宏大,故有「濃墨宰相」美譽。不過,明初四大案之一「胡惟庸案」發生以後,明太祖朱元璋誅殺宰相胡惟庸及大批功臣宿將,並罷左右丞相。清軍入關後,也延續明朝制度,未設宰相,因此,劉墉是以內閣大學士代行宰相之職,並非真正的宰相。當時的百姓知道他是官位很大的好官,但卻不清楚官階,認為宰相是最大的官職,遂有此稱譽。

清代書法家包世臣《藝舟雙楫》中記載了有關劉墉的一段趣事。和劉墉同為「清代四大書法家」之一的翁方綱有一個女婿,拜劉墉為師。某日,這個女婿去看望岳父時,翁方綱正在寫字,一筆一畫皆謹守前人法度,不妄自更改。女婿見岳父的書法墨守成規,不求創新,就含蓄地發問:「岳父,您和我的老師劉墉都是當代大書法家,我從來沒有聽過您評論老師的書法。今天請您談談吧!」翁方綱將毛筆放下,看著女婿說:「你回去問問你的老師,他寫的字哪一筆是古人的?」女婿據實以告,劉墉回答:「你也回去問問你的岳父,他寫的字哪一筆是他自己的?」翁方綱和劉墉對書法的見解不同,一個守古,一個創新,成為書法史上的一段佳話。

劉墉聯手錢澧查辦山東貪汙案 智抗和珅

書畫家錢灃(1740∼1795年),字東注,號南園,雲南昆明人。幼時家貧,但勤奮好學。於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中進士,進入官場,10年後授江南道監察御史,雖官階不高,卻負有向皇上參劾官員的權責。錢灃清廉敢言,曾破獲多起貪贓枉法的大案,尤以山東巡撫富察國泰和山東布政使于易簡的貪汙案最為轟動。

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錢灃上書乾隆皇帝,彈劾富察國泰、于易簡聯手營私舞弊,虧空庫銀。乾隆震怒,指派劉墉、和珅一起到山東歷城查帳。和珅貪腐眾所皆知,因曾受國泰的賄賂,為避免引火上身,遂事先洩漏情報給國泰,國泰趕緊命人向地方上的富商借來足夠的銀兩充當庫銀。錢灃調查發現庫銀數量雖然符合,但成色不同,就封閉銀庫,明查暗訪。劉墉和錢灃推斷這些銀兩很可能是官府向有錢的紳商借來的,就貼出布告:有借給官府銀兩的人趕快取回,否則全部充公。不多時,庫銀竟然全部被搬空了。不但歷城如此,山東還有許多州縣的庫銀也一樣被掏空。

這下子,和珅即使本領通天,也沒辦法繼續替國泰掩護了。國泰被押解回京後,還辯稱是由於王倫在山東作亂,以致挪用軍費。乾隆皇帝大怒,將國泰、于易簡賜死。劉墉因查訪案情有功,被授予工部尚書,充上書房總師傅,其後又歷任多職。錢灃也在一年內連升三級,官任通政司副使。和珅當權20多年,仗著乾隆皇帝當靠山,呼風喚雨,權傾一世。朝廷內外諸臣皆攀附之,劉墉、錢灃、紀昀、王杰等人是少數不依附其權勢者。錢灃於乾隆六十年(1795年)病逝,有傳言指出他是因山東巡撫富察國泰貪墨案得罪和珅而被毒死。據說錢灃死後,在其枕下發現了很多他秘密收集的和珅貪瀆證據和彈劾和珅的奏摺。

嘉慶四年(1799年)正月初三,太上皇乾隆駕崩。隔天,嘉慶皇帝下旨逮捕和珅入獄。劉墉參與王杰審理的和珅貪汙收賄案,以錢灃收集的證據為定罪藍本,洋洋灑灑列舉和珅20條罪行,上報朝廷。據說當時抄出和珅橫徵暴斂、搜刮民脂藏匿的財產相當於清政府10餘年的收入,故有「和珅跌倒,嘉慶吃飽」的說法。此時,各界也紛紛上書彈劾和珅,要求將和珅凌遲處死。劉墉則認為和珅畢竟是先朝重臣,應為先帝留個面子,故建議嘉慶皇帝賜令自盡,以保全屍,並妥善處理善後事宜,避免橫生枝節。嘉慶皇帝採納他的意見,遂以一條白綾賜和珅自盡。此案處理得宜,劉墉的作法頗受眾人讚賞。




来源:看中國

短网址: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 榮譽會員:每位 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 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