窮老漢把腰包解開一看,裡面竟是六十兩黃金!(圖片來源:Adobe Stock)
清代文學家鈕琇在他的筆記《觚賸續編》(音同『孤剩』)中記錄了一個離奇的故事:
順治十年(1653年)三月,龍溪縣(現福建省漳州市附近)的一位老農黃中與他的兒子操著一艘小船,到漳州東門買糞,用來肥田。這父子倆吃過飯後,就進到泊船碼頭旁邊的廁所去擔糞。兩人一進廁所就看到一個腰包,便把它帶回船上。
回到船裡,黃中把腰包解開一看,裡面竟是六十兩黃金!黃中就很嚴肅地對兒子說:「這肯定是有人上廁所時遺失的。富貴的人,往往不會把這麼貴重的東西放在自己的腰上;如果是貧困的人,那這些黃金就是救命錢,我們怎麼能據為己有呢?我要在這等著失主回來。」
兒子聽了很生氣,就與父親爭執起來,認為父親太過古板迂腐了,這可是六十兩黃金啊!但說半天父親還是不聽他的,生氣地回家了。黃中見兒子走了,就把腰包藏好放在船尾,自己抱著竹篙等待失主回來。
腰包裡的救命錢
過了很久,老遠地見到一個人狂奔而走,神情緊張地到廁所裡查看。黃中見他情狀慘迫,連忙上前問他到底出了什麼事。
那人說:「我的父親被山賊誣賴,對官府說家父是他們的同夥,結果家父就被關入監獄。幸虧有鄉親們作保,州守才許諾以一百二十兩黃金為保釋金。我已經把家裡的房子和田地都賣了,又向親友借了錢,才湊齊了六十兩黃金。因為州守說先繳一半也可以,等家父釋放後我再慢慢湊齊,所以我把黃金包好纏在身上,匆匆地趕去州裡。誰知走到這裡時突然想上廁所,就把腰包解了下來,由於心焦意亂,竟把黃金弄丟了。我死不足惜,可我的父親怎麼辦啊!」說完,淚如雨下。
黃中再仔細地問他黃金的數量和腰包的顏色,果然與撿到的那個腰包相符,就安慰他說:「黃金都在我這,我已經等你很久了。」說著就把腰包原封不動的還給他。那人驚喜過望,為了感謝,便想把十兩黃金送給黃中。但黃中婉言謝絕,說:「我要是有貪心的話,又怎麼會放棄那六十兩黃金,而來接受你這十兩黃金呢?」說罷,揮手撐船而去。
大家往甕裏一看,居然滿滿的都是白銀!(圖片來源:Adobe Stock)
老天爺賞賜一口「甕」
黃中撐船行至半路,突然風雨大作,只好先把船停在一座荒村旁邊。這時,村岸被雨沖洗,轟然而崩,從中露出了一口甕,甕上有錫紙封住口。黃中並不知道裡面有什麼東西,只想著拿回家當儲米缸,況且這個村子已經荒廢很久了。但這口甕實在是太沉了,黃中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它抬到船上。過了一會兒,雨霽風和,月懸柳外,黃中撐著船慢慢前行,回到家時已經半夜了。
誰知黃中吃了一碗閉門羹,原因是他兒子向母親告狀。他老伴聽了兒子的話,就故意關門不讓黃中進去,任由他怎麼叫喚就是不開門。黃中沒辦法,只好哄他老伴說:「我船上有一個沈甸甸的寶甕,裡面可都是寶貝!」老伴一聽,趕緊和兒子開門跑到船上,往甕裡一看,可把大夥給驚呆了:月光照在甕上,像雪一樣光亮,用手一掬,甕裡滿滿的都是白銀!
黃中恍如夢中,一下沒反應過來。結果黃中的鄰居隔著葦牆,大半夜的聽到黃中夫婦倆在竊竊私語,聽得清清楚楚。於是第二天,鄰居就以黃中擅自發掘別人的私藏為由,報告官府。龍溪縣令就把黃中抓來問。黃中無所忌諱,把自己還了黃金獲了白銀的原由說了一遍。縣令聽完後,感慨的說:「為善者食其報,這可是天賜的,難道別人能管得著嗎?」於是縣令命人把那個告狀的鄰居打了一頓,把黃中釋放回家。
此後,黃中遷家入城,終享富貴。
「天道無親,常與善人。」守住善念就會得到福報。故事中的老農雖然家境貧困,但在六十兩黃金面前仍然能守住善念,真是難能可貴!
在中國古代曾出現過「夜不閉戶,路不拾遺」的社會風氣,因為那時候的人整體道德水準較高。但隨著歷史的發展,人類整體的道德水準在急速下滑,在加上傳統的道德觀被摧毀後,社會上拾金而昧的人越來越多,各種亂象層出不窮。只有回歸傳統,道德回升,人心向善,才能夠重現「夜不閉戶,路不拾遺」的社會景象。
(事據《觚賸續編》卷三・事觚)
来源:看中國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