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气(图片来源: Adobe stock)
今年的“立冬”是在11月8日,虽然受着“全球暖化”(global warming)的影响,香港接近“立冬”的时候,天气还是早晚稍清凉,正午在日光下仍然稍炎热,在阴处则感觉到秋意,气温在早晚大概围绕在摄氏23度(23°C)(即华氏73.4度)(73.4°F),至正午大概在摄氏29度(29°C)(即华氏84.2度)(84.2°F)或以下。算是一个适合户外活动的好时节。整体来说,天气渐渐转趋清凉,也算是应了“立冬”这个节气,因为香港地处亚热带地区(sub-tropical area)。当然,比较起我儿时来,大概半个世纪前,“立冬”的温度已经降至只得摄氏十余度。这样子看来,中国传统的“二十四节气”还是有它的准确性,对于西方社会来说,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真佩服中国古人的智慧!
一、二十四节气
2016年11月3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决议,将中共政府申报的“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被国际气象界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中国的四大发明就是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和印刷术。
原理
中国的华夏祖先观察太阳的位置,将太阳周年运动轨迹,又称黄道,即是太阳运行的轨道,当时人认为太阳是围绕地球转动的,太阳运动的轨迹重复的时候就是一年,再将一年分为廿四个等份,每一等份为一个“节气”,统称“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计算和实践出来的一套历法,至今已广泛运用在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里。
早在春秋战国时代,当时的人们用“土圭”去测“日影”确定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并根据一年内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所引起的地面气候的变化,将全年平分为二十四等份,并按照每个等份的特性起名,由此得出“二十四节气”。
用现代天文学去演绎:夏至大概是太阳直射北回归线上,所以是北半球最炎热、日间时间最长、晚间时间最短的一日;冬至大概是太阳直射南回归线上,是北半球最寒冷、日间时间最短、晚间时间最长的一日;春分和秋分大概是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和南回归线的中间,所以一日的日夜时间长短都一样。
四季
天文学以春分、夏至、秋分及冬至为四个主要季节的座标。根据这些指标,气象学画分每年的二、三、四月是春季,五、六、七月是夏季,八、九、十月是秋季,十一、十二、一月是冬季。
土圭
中国古代华夏祖先利用“土圭”来测地上的日影的方向和长度。“土圭”是古时一个简单的天文仪器,制造方法十分简单,是在地上插一支竹竿,然后在地上画下一些刻度作为量度的记号,当阳光照射竹竿,在地上会留下影子的长度和方向,从中记录和计算时间和气候的变化。记得我以前在中学科学堂也做过类似的实验。
二、二十四节气之发展
华夏
古代华夏的祖先他们发现:每年有一日的日影最长,定为“日长至”,即是后来所称的“冬至”;每年有一日的日影最短,定为“日短至”,即是后来所称的“夏至”;在“冬至”和“夏至”之间各有一日的日夜时间长短一样,即是后来所称的“春分”和“秋分”。
商
到了商朝,他们就将前人发现的四个日子,配合天气的变化,编定了四个节气,即是“春分”、“夏至”、“秋分”和“冬至”,于是春、夏、秋、冬四季的观念基本上形成。
周
到了周朝,当时的人将天气与大自然的现象配合起来,形成八个节气。
秦汉
到秦汉年间,当时的人又将天气与大自然的现象和农耕、人民生活方式配合起来,形成二十四节气。
公元前104年,由西汉邓平等人制定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订为历法的一部分,确立了“二十四节气”在气象、天文的地位。
前人根据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准确地确定了“二十四节气”的具体时间,“二十四节气”的命名都是根据季节和气候的变化、农耕的规划和大自然的生态对气候的反应,以便人民在生活上和农夫在耕耘上作出适当的反应。
四季与二十四节气
一年有四季,每季有三个月,每个月有两个节气,每个节气相隔约15天。春季在2月、3月和4月,共有6个节气,包括: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和谷雨;夏季在5月、6月和7月,共有6个节气,包括:立夏、小满、芒(粤音“忙”)种、夏至、小暑和大暑;秋季在8月、9月和10月,也是共有6个节气,包括: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冬季在11、12月和第二年的1月,亦都是有6个节气,包括: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和大寒。一年就共有24个节气。
三、日光节约时间
原理
由于夏天是日长夜短,而冬天则是日短夜长,为了节省能源同时充分利用日光来照明,于是有些国家在接近春分的时候将时间拨早一个小时,在立冬的时候将时间拨迟一个小时。这种以日照的早晚来调节时间的系统,美国、加拿大和澳洲称为“日光节约时间”(“Daylight saving time”或者称为“daylight savings time”,简称DST),又称为“日光时间”(“daylight time”);英国、欧盟等国家称为“夏令时间”“summer time”。
欧、美、澳、加
2023年3月12日,美国、加拿大、澳洲、英国、欧盟等国家会实施“夏令时间”,就是提前时钟一个小时,即是在3月12日实施“夏令时间”之前一晚临睡觉之前将时钟拨快一个小时,亦即是说3月12日少了一个小时,因此夜晚入黑得较晚一个小时。亦可以说3月11日是“日光节约时间”的开始(“Daylight Saving Time Begins”)。
在“二十四节气”的“立冬”附近,今年在2023年11月5日,美国、加拿大、澳洲、英国、欧盟等国家会实施“冬令时间”,就是延迟时钟一个小时,即是在11月5日实施“冬令时间”之前一晚临睡觉之前将时钟拨慢一个小时,亦即是说11月4日少了一个小时,因此夜晚入黑得比较“夏令时间”早一个小时。亦即是返回“标准时间”。亦可以说11月5日“立冬”是“日光节约时间”的结束(“Daylight Saving Time Ends”)。
亚洲
近赤道、热带地区、亚热带地区的大部分地区通常不会采用“日光节约时间”,就例如香港,在1946年至1976年、1979年跟英国采用过“日光节约时间”,因为香港1997年之前是英国的殖民地,所以有一段颇为长的时间跟英国采用了“日光节约时间”,香港人称为“夏令时间”。1980年至1997年,以至到今日都没有采用“日光节约时间”,主要原因都是:由于香港的地理位置的纬度不高,冬季和夏季两季的日照时间跟长年实施“夏令时间”的欧洲、美加和澳洲等地区相比,日照的时间差距并不明显,能源节约效益不太,但是执行“夏令时间”需要每年调校时钟两次,容易造成混乱,又与中国大陆、台湾、日本、韩国、东南亚国家等邻近地区不同,造成更多的混乱,故此,香港自1980年以来就不再实施“日光节约时间”。
四、生命智慧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天若不降严霜,松柏不如蒿草”
《朱砂担》戏曲第二折有这么几句:“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天若不降严霜,松柏不如蒿(粤音“/hou1/”、“hold”)草。”白话意解这段对白就是说:“做了好事会得到好的报应,做了坏事就得到坏的报应。若果天气没有严寒的冬天、没有降霜下雪,松柏就等于野草一样,就没有分别了。”内里的意思就是说:如果善恶没有报应,天又怎能将做好事或做坏事的人分开呢?若果没有报应,人积善就不如做恶了。这些说话都是告诫人“善恶有报”是天理。做人就要做一个好人,做一个与人为善、难忍能忍和做一个真诚的人。
其次就是:“湛湛青天不可欺,举头三尺有神知。善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湛湛青天不可欺,举头三尺有神知。善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出自清代钱彩所著的《说岳全传》,《说岳全传》讲述:宋代抗金名将岳飞率领宋军对抗金人南下入侵的英勇事迹。这个谚语的意思是说:无论做了好事或坏事,不要以为可以隐瞒上天,神明会一一监管着,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只是早来或者迟来。奉劝世人多行善积德!
五、小结
祝愿各位能够“反本归真、归善和忍”!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williamhill官网 》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