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堯的故事】五十一:帝堯得遇張果老 君臣力開堯門山(圖)

作者:紫君 發表:2022-06-22 14:00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宋人畫果老仙蹤。
宋人畫果老仙蹤。(圖片來源:公用領域)

接上集:【帝堯的故事】五十:帝堯辭三祝 赤將薦子高

帝堯忽然看見山海中有無數大船,連翩直向這邊駛來。到岸之後,為首的一個官員逕直到帝堯面前行禮叩見。帝堯一看,乃是共工孔壬。原來共工自從受命治水之後,一向就總是在西北方治水。平時遇事就同他的臣子相柳商議決定,有時與南方的驩兜三苗通通消息。這時聽說帝堯巡守,料想要來視察河工,他佈置妥當之後,就來迎駕,從華山一直追尋到此。帝堯就問他治水的一切情形。共工鋪張揚厲的說了一遍。帝堯聽了,也不言語。共工便問帝堯:「現在帝將去往何處?」帝堯道:「朕欲往橋山。」共工道:「那麼不必再上船,從此地走陸路一直向北就到了。」帝堯道:「那你就來作嚮導吧。」

於是大家就跟著共工前行。到了一處,共工指著前面的一座山向帝堯道:「從前沒鬧大水的時候,逾過這座山,就到橋山了。比較近。現在被洪水淹沒,山路填塞,裡面已變成一個大湖,不能行走,只能繞山西邊而行,要多走好幾天的路程。」帝堯聽了,知道那漁夫的舊居就在這裡,好好的田地,就都變成了湖?洪水沖刷,如此厲害!心中疑惑,遂吩咐先到那座山上去看看。不一時,到了半山,只見那山的缺口處微微有水流下,並不甚大,想來是從那山內的湖中溢出來的。但是山路陡險,處處絕壁,無路可通。

正在彷徨之際,忽見西面山上遠遠的來了一個人,看他在崎嶇峻峭的山路之中飛步行走,竟像毫不經意的樣子,不覺心中有點納罕。

不一會兒,這人已到帝堯面前,只見他頭戴草笠,身著葛衣,足履芒鞋,手執竹杖,鬚髯飄飄,大有神仙之概。一見帝堯,便拱手道:「聖天子駕到,迎候稽遲,失禮失禮。」帝堯慌忙還禮,便問他:「貴姓?」那人道:「小道姓張,名果。有些人以為小道有了些年紀,都呼小道為張果老,其實小道卻是一個單名。」帝堯問道:「汝今年高壽幾何?」張果老笑笑道:「小呢,小呢,聖天子即位的那一年丙子年,就是小道做人的第一年。」這裡張果老說那是他做人第一年,是指他修仙成道變化人身的第一年。但是帝堯並不知道,因此帝堯道:「那麼汝今年只有三十六歲,並不算大,何以生得如此蒼老呢?」張果老道:「小道自己也不知道,大約是操勞太過的原故。」帝堯道:「朕聽見人說,此山之地將化為湖,你提前早已知道,勸住在裡面的人從速遷移,不知道有這回事嗎?」張果老道:「是有的。他們不肯聽小道之言,枉死了一大半。」帝堯道:「好好的山地,何以會變成湖?你又怎麼能預先知道呢?可以賜教嗎?」張果老道:「這也沒什麼。憑著經驗吧。經年歷久,遇過很多這樣的事。所以未發之先,能夠預先感知而已。」帝堯聽了這話,亦不再根究,便說道:「朕剛才察看情形,那山勢並不甚高,不知裡面的湖總共有多大?」張果老道:「裡面並不很大。這支山脈本是橋山的分支,它的水就從橋山南端的水流下來。若從這山越過去,便是橋山大路。現在因為山勢一部分忽然隆起,阻住了水路,所以蓄積而成湖,裡面的面積並不大。」

帝堯聽了,想了一想,向眾臣道:「朕的意思,這個湖水既然不大,又在山內,即無用處,又阻礙來往的交通,要它何用?朕想如果把這個山鑿它一個口,將湖水泄去,依舊使它成為良田,恢復交通,汝等以為如何?」和仲道:「恐怕勞民傷財,得不償失。」籛鏗道:「依臣愚見,可先考察一番,如果可以施功,不妨開鑿,亦是開發農田、改良路政的好辦法。」大家聽了這話,都很贊成。帝堯回顧張果老道:「道者,你看如何?」張果老笑道:「小道這次來就是專為此事。小道知道此路必將復開,所以早就把此中山勢水路地理都了解清楚了。至於何處可以泄水,何處可以開路,都了然於胸。一經指點,包管半月之內可以成功,請聖天子放心決定吧。」帝堯聽了,很以為然,便說道:「那麼就請你來作這個工程指揮吧。」當下決定了,共工就去召集民夫,預備工具。

數日之後動起工來,一切都由張果老指揮,和仲、和叔、共工三人分頭監工。赤將子輿本是木工出身,也到這兒來幫助修理器具。帝堯和籛鏗兩個每日來往,勉勵工人。那籛鏗有一項絕技,是善於烹調,無論什麼蔬菜葷腥,一經他親自動手,那滋味即與尋常不同,尤其擅長的是斟雉羹。

這次他看見山上的雉雞甚多,就隨時獵獲了,烹調起來,獻與帝堯並且與和仲、和叔和那些工人分享。大家吃了,無不口角生津,嘆賞不絕。便是帝堯向來不貪口味的人,吃了之後亦極口說好,所以特別為它多吃些。從此籛鏗的雉羹便名聞後世了。至今還有「天下第一羹」的美名。

且說帝堯君臣上下齊心,通力合作,不到半個月,那湖中之水果然泄盡,但留了一條流水的通路,就是現在的洽峪水的上源。又過了幾日,工程全部完畢。從下面上去,遠望山頂,如同開了一扇門一般,後人就給了它一個名字叫它做堯門山。帝堯率領眾臣上去一望,只見裡面一片平原,約有一二里開闊,水勢新退,泥濘難行。幸喜連著幾天烈日,近邊一帶漸可涉足,於是大眾就緩緩過去。到了橋山。

到了橋山之後,只見黃帝的陵寢建築的非常之雄偉。左邊有一房屋,就是當時左徹所住的,左徹,是黃帝時的大臣。黃帝升天之後,左徹率領留下的大臣們用木雕了黃帝的像來拜祭。後來也是他力主,立了顓頊為帝。所以也是青史留名。一代良臣。下面有宏偉的享殿,是春秋祭祀之所在。當下帝堯和眾臣齋戒沐浴,三日之後,謁陵致祭。

致祭的時候,帝堯拜畢,又俯伏良久,方才起身,默默如有所祝。眾臣都知道他所祝的不是治水之事,就是求賢禪位之事了。

祭畢之後,帝堯就問共工道:「此地離那洪水發源之地近嗎?」共工忙應道:「很近很近。從此北去到了崇吾山上,就望得見了。」帝堯於是就率領眾臣,同往崇吾山而來。

到得山上一望,只見東北一帶浩淼際天,儼如大海,一方直接西北,一方直走東南。帝堯問共工道:「這個水勢是否向龍門山瀉去?你前次奏報,調查確實嗎?」共工道:「調查得很確實。這個水勢,大半由崑崙山、峚(ㄇㄧˋ,mì)山、鐘山而來;有一小部分從積石山而來,到此積為大海,地勢北高南低,水漲的時候,就向孟門山上溢出去,所以冀州、雍州,首受其害,這是臣歷年以來調查得確確實實的。」帝堯道:「這幾年來,下流的水雖則比較好些,但是終究源源不絕,每年被淹沒的民田仍屬不少,照這樣下去,將來人無耕種之地,民有缺食之憂,如何是好?你奏報中所提的幾種方法,朕皆一一照准,何以數年以來毫無功效?」

共工被帝堯的這一番責問,搞得惶恐萬分,正不知如何回答,忽然旁邊高樹上有一隻飛鳥,直墜下來,正落在帝堯的腳旁。

大家一看,只見那鳥的顏色青中還帶點兒赤色,形狀如鳧,就是俗稱的野鴨子。最奇怪的是,它只有一隻眼睛、一隻翅膀和一隻腳,彷彿是半隻鳥一般。掉到地上之後,一個勁兒的在地上亂竄亂跳亂撲騰,很不自由。大家正在詫異,忽然樹上又墜下一隻同樣的鳥來,大家看到,原來一隻是右半邊,一隻是左半邊,兩隻相遇之後,頓時兩身配合,凌空飛翔而去。大家才悟到,這就是比翼鳥。籛鏗首先嘆息道:「這個是不祥之物呢!某從前看見一種書上說:崇吾之山,有鳥名叫『蠻蠻』,比而後飛。此鳥一旦出現則天下大水。現在天下正在大水,它竟出現,豈非是不祥之鳥嗎?」張果老聽了,就反問道:「究竟天下大水之後,此鳥才出現,還是此鳥出現之後,天下才大水?」籛鏗道:「洪水已好多年了,此鳥究竟何時出現,可惜不能知道。按理想起來,當然是此鳥出現之後才有洪水。」張果老道:「這個很容易證明。此山居民不少,回來下山之時,找土人一問就是了。」

正說著,剛巧有四五個百姓扛了柴木而來。籛鏗就過去問他們道:「這山上有一種異鳥,要兩隻合起來才能飛,汝等見過嗎?」那些人聽了,連忙說道:「看見過的,真是稀奇。」籛鏗又問道:「這鳥是向來有的呢,還是近幾年來才有的呢?」那人道:「向來沒有的,今年春初方才看見。我們正覺得稀奇,世界上竟有這樣古怪的鳥兒。」籛鏗道:「不要是向來就有的,你們沒有看見吧?」那四五個人齊聲說道:「沒有,沒有,向來一定沒有。我們都是居住在這山裡的人,以砍柴為業,每日至少要在山上跑四五次。這山上有幾顆樹、幾根草,我們大概都知道,何況是那麼大的鳥兒。」籛鏗聽了不信,還要再問,張果老忙止住他道:「不必問了。小道從前在此山上亦不知道跑過多少次,有時看見此鳥,有時就不見此鳥。可是計算起來,看見此鳥之後,天下必定大水。古書上所說是一點不錯的。」

籛鏗道:「那麼現在天下已經大水多年,何以這鳥方才出現呢?」

是啊。問的有道理啊。那麼張果老是怎麼說的呢?

主要參考文獻:鐘毓龍《上古神話演義》

(待續)



来源:看中國專欄

短网址: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 榮譽會員:每位 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 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