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战争边缘的中美关系:五大黄灯警示冲突升级风险(图)

 2025-04-18 08:26 桌面版 正體 打赏 1

杰拉尔德·R·福特号航空母舰(CVN 78)于2017年4月8日在弗吉尼亚州纽波特纽斯首次以自身动力航行。
杰拉尔德·R·福特号航空母舰(CVN 78)于2017年4月8日在弗吉尼亚州纽波特纽斯首次以自身动力航行。(图片来源:Mass Communication Specialist 2nd Class Ridge Leoni/U.S. Navy via Getty Images)

【williamhill官网 2025年4月18日讯】(williamhill官网 记者路克编译/综合报导)塔夫茨大学弗莱彻法律与外交学院名誉院长詹姆斯・斯塔夫里迪斯(James Stavridis)在《彭博社》撰文指出,随着中美在过去一周相继宣布新一轮更为严厉的关税举措,双方的关系已经从“新冷战”的理论阶段迈入一场真正贸易战的开端。

正如总统唐纳德・川普(特朗普)多次承诺的那样,这场贸易战最终或许会促成一项“宏大而美好”的协议;但也可能在双方互不让步的情况下,走向世界两大经济体长期而痛苦的脱钩。从目前的态势来看,中国似乎已为这种结果做好准备。至于最终走向如何,只能交由时间裁决。

然而,斯塔夫里迪斯指出,人们问得最多的一个问题并非“贸易战”,而是我们是否正走向一场与中国的热战?他坦言,自己当然希望不会如此,但他对当前局势的担忧正在加深。作为一名在太平洋服役多年的海军将领,他从未像现在这样,感到与中国发生真正战争的距离如此接近。

那么,冲突真的一触即发了吗?我们应关注哪些关键指标,来判断是否能避免一场全面战争?斯塔夫里迪斯列出了五个“黄灯”警示信号,提示我们必须密切留意,防止它们变成“红灯”:

1.网络攻击

中国正日益频繁地发动网络攻击,针对美国关键基础设施,显示出其强大的网络战能力与攻击意愿。其中被广泛报道的“伏特台风”(Volt Typhoon)行动,已引起美国国家安全高层关注,并在去年12月中美之间的一次秘密会议中被提及。《华尔街日报》指出,该项目锁定的目标包括港口、水务设施、机场等关键领域。另一个名为“盐台风”(Salt Typhoon)的攻击计划,则将目标瞄准了美国的电信系统。一旦此类攻击升级,其所引发的连锁反应,极可能将冲突推向实质性对抗。

2.台湾空域施压

中国对台湾防空识别区(ADIZ)的军事飞行不断增加,成为其对台军事战略的重要风向标。据统计,去年此类飞行事件已超过3000起,几乎是2023年的两倍。太平洋司令部司令帕帕罗上将(Adm.Sam Paparo)每天都在关注这些动态,而外界也应对此保持高度警惕。

3.南海军事行动

中国声称对南海的大部分海域拥有主权,依据包括15世纪郑和的航行。但国际法庭已明确否定中国的这些主张。尽管如此,北京仍在加紧推进在该地区的军事布局,包括建设至少七座人工岛,作为其海军基地。这些岛屿常被称为“沙长城”,用于对邻国,尤其是与美国有军事条约的菲律宾,施加压力。菲律宾总统小费迪南德・马科斯正大幅加强与美方的军事合作,为美军开放更多接近中国的前沿基地。这些海上摩擦,尤其是中国海军与海警的挑衅行为,是判断冲突风险的重要参考。

4.中国海军扩建

北京正以惊人的速度扩张其海军力量,每年新建军舰多达20至30艘。中国现役作战舰艇已超过360艘,数量上超越了美国的约300艘。北京的目标是在未来几年内将舰队规模扩大到400艘以上。由于中美之间任何潜在的战争都将以海战为主,中国的造船速度正成为其军事准备的核心指标。观察其造船厂的运转情况,将有助于评估北京是否正为大规模冲突做准备。

5.关税与贸易摩擦

最值得警惕的,或许正是已经发生的贸易冲突。历史值得借鉴——太平洋战争的导火索便是对日本的贸易封锁,切断了其获取石油、钢铁和橡胶等战略资源的途径。许多历史学家认为,1941年珍珠港事件正是多年经济制裁与政治摩擦的最终爆发。当下,中国正逐步限制对美出口稀土和其他关键矿产,而中国在这些领域不仅拥有采掘优势,更重要的是在精炼环节的主导地位。若美方的关税持续加码,中方的反制措施是否升级,将成为判断是否走向军事冲突的第五个关键信号。

斯塔夫里迪斯最后指出,他曾合着小说《2034:下一场世界大战的小说》(2034:A Novel of the Next World War),描绘了一场由南海小规模海上冲突迅速升级为中美全面战争的情景。这并非预言,而是一种警示。正如第一次世界大战由一颗子弹引发欧洲战火一样,微小的事件也可能在不经意间改变历史的走向。

他呼吁:我们必须警惕这五个“黄灯”信号——网络攻击、台湾局势、南海局势、海军扩军和贸易战——因为一旦它们变成红灯,可能将世界再次推入黑暗。

美国会与中国开战?

《外交政策》报道,尽管川普表现出孤立主义倾向,美国公众对使用武力的支持却出人意料地高。调查发现,如果中国在南海攻击美军舰只,不论是否有美军伤亡,大多数美国人都支持军事反击,尤其是共和党人。此外,许多美国人支持动用武力的动机并非为死者复仇,而是为了维护国家声誉。即便公众口头上表示支持从世界事务中抽身,实际在选举中却偏向支持鹰派候选人。

文章指出,美国人在面对伊朗或俄罗斯等其他对手时,也有类似倾向。在公众看来,只有当美国回应明显的侵略、胜算较高且国家利益受威胁时,才更可能支持动武。这种态度在川普政府期间尤其重要,因其政策常受右翼媒体与共和党选民的影响。

虽然中美之间不太可能爆发全面战争,因双方都有避免核冲突的意愿,但在意外冲突发生时,美国公众的强硬态度可能促使政府采取更具攻击性的反应。


来源:williamhill官网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williamhill官网 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本文短网址: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williamhill官网 》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分享到: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评论

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理性交流,拒绝谩骂。

留言分页:
分页:


Top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