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25日,中国智慧型手机制造商小米的首款电动车小米SU7 型号在中国东部浙江省杭州市的一家商店中亮相中国产小米汽车(STR/AFP via Getty Images)
【williamhill官网 2024年9月26日讯】(williamhill官网 记者肖然采访报导)近日,加拿大副总理方慧兰宣布,加拿大政府将效仿美国,禁止来自中国和俄罗斯的车用软件和硬件。这一政策立即引发了广泛的国际关注,特别是在中加关系紧张的背景下。独立时评人冯志强对此作出了深入分析,指出这不仅是经济层面的举措,更是国家安全和国际政治博弈的体现。
国家安全与经贸博弈
冯志强指出,加拿大效仿美国禁止中俄车用软硬件的举措,表面上看是为了保护本国市场,防止中国电动车过度占领北美市场。但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国家安全。他解释说,联网汽车不仅是交通工具,还涉及大量数据传输,特别是车辆运行中的位置信息、通信数据以及车内麦克风、摄像头等敏感数据。这些数据一旦被外部势力利用,可能对国家安全构成巨大威胁。
冯志强特别强调,“这是国家安全措施,而不仅仅是经济举措。”他指出,随着汽车行业的数字化和联网技术的发展,电动车已成为移动的数据收集平台,可能被外部国家恶意控制,进而危及社会安全。因此,加拿大和美国的这一政策,不仅仅是出于经济竞争,更是为了应对潜在的网络安全风险。
美国的行动:先行者的国家安全防线
美国在这一领域的动作尤为引人注目。根据美联社和路透社的报导,美国商务部正在拟定一项规则,禁止销售配有中国或俄罗斯软硬件的联网自动驾驶汽车。这一措施被视为是保护美国国家安全和驾驶人隐私的关键步骤。美国商务部长雷蒙多表示,“这与贸易或经济优势无关”,而是“完全是国家安全行动”。她还特别指出,车内的麦克风、摄像头、GPS追踪和蓝牙等技术,都有可能被恶意行为者攻击,甚至在极端情况下,敌对势力可能通过这些设备控制车辆,造成道路事故和交通混乱。
这种担忧并非空穴来风。今年8月,美国司法部官员就曾公开表示,来自中国的网络攻击正变得愈加频繁,尤其是针对美国关键基础设施的攻击,可能会对社会产生巨大破坏。美国的网络安全专家认为,随着自动驾驶和联网技术的普及,这种威胁只会增加。因此,美国计划禁止中国和俄罗斯的相关软硬件进入市场,是未雨绸缪,防止未来的安全隐患。
全球反应:欧洲开始警惕中国电动车
不仅是美国,欧洲市场也开始对中国电动车持警惕态度。随着中国电动车快速占领欧洲市场,欧洲各国对中国汽车中使用的大量软件产生了安全疑虑。联网汽车的传感器和通信设备,使其成为移动的监控平台,能够记录并传输驾驶者和乘客的行为数据。这一功能无疑加剧了欧洲对中国技术可能带来安全风险的担忧。
冯志强认为,这一趋势是全球范围内的必然发展。他指出,美国的这项政策不仅将限制中国和俄罗斯的汽车进入美国市场,还会影响到全球其他国家对中国技术的依赖程度。美国商务部长雷蒙多表示,美国不应等到中国或俄罗斯供应商在市场普及时才采取行动,而应未雨绸缪,提前构建防御体系。雷蒙多的观点在白宫国家安全顾问沙利文的表态中也得到了呼应。沙利文指出,美国有证据表明,中国已经在美国关键基础设施中部署了恶意软件,而联网汽车的普及无疑会进一步增加这种风险。
中美贸易战的延续与中国的反应
美国和加拿大对中国车用软硬件的禁令,也被视为中美贸易战的延续。中国驻美大使馆上个月曾对此提出严厉批评,敦促美国遵守国际贸易规则,不要采取过度的限制性措施。中国政府认为,美国此举是为了削弱中国汽车制造商的竞争力,保护本土产业。尽管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和出口国,但其出口至美国的汽车总量并不大。然而,这一限制性政策仍将对中国电动车企业的全球布局产生深远影响。
美国方面的禁令提案预计将在未来几年逐步生效。根据报导,软件禁令将从2027车型年开始实施,而硬件禁令则预计在2029年或2030年生效。这一时间表为中国制造商提供了申请“特定授权”的机会,尽管这些豁免的审批过程可能会非常严格。
建立安全技术生态链:应对未来挑战
冯志强在评论中提出,西方国家必须在面对中国技术崛起的同时,构建自己的安全技术生态链。他指出,随着技术的全球化,国家之间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尤其是中国在全球电动车市场的崛起,使得其他国家不得不重新思考如何保障本国的技术自主权。
冯志强认为,加拿大和美国此次限制中国车用软硬件,标志着西方国家开始认真对待来自中国的技术威胁。未来,西方国家需要更加紧密地合作,建立独立且安全的技术供应链,以确保不再依赖中国或俄罗斯等潜在敌对国家的技术产品。这不仅是为了保护经济利益,更是为了确保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冯志强揭示,加拿大效仿美国禁令背后不仅仅是一场经济竞争,更是一场国家安全的博弈。随着全球对中国技术的警惕不断增强,未来世界各国的经济政策和安全政策将愈发交织在一起。对于中国而言,如何应对这一全球性的技术封锁,将成为其未来发展的关键挑战。
来源: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