忤逆习总“食洋不化”?小红书促香港法官摘假发(图)
香港大律师、法官在庭上都有佩戴假发的传统。图为2023年资深大律师委任仪式上,终审法院首席法官张举能(中)与新获委任的资深大律师合照。(香港政府新闻处)
【williamhill官网 2024年7月17日讯】(williamhill官网 记者李怀橘综合报导)近两年香港政府大搞“小红书治港”,对小红书上涉及香港方面的意见,给予快速回应。日前,有港漂在小红书上要求香港法官除下“假发”,引发关注。结合中共总书记习近平在《求是》文章上重申“食洋不化”,有网民感叹,中共是“双标”兼“精分”,只要西方的马克思主义,但不要西方的普世价值。
小红书治港
港府高度重视大陆网民在小红书上发表的涉港言论,每次都深刻检讨、积极回应。比如发生在2023年5月国泰空姐歧视大陆乘客事件,特首李家超亲自回应指事件“伤害了香港和内地同胞的感情”。
又比如,2024年维港举办的跨年烟花音乐汇演过后,大量内地旅客无法即日返回深圳,滞留香港。小红书上顿时出现大量批评帖文,怒轰香港待薄旅客云云。港府马上采取行动,跨部门制订改善措施,更宣布于中国新年其间延长深圳湾口岸及罗湖口岸通关时间。
由于港府对小红书上的意见有求必应,被坊间嘲笑“小红书治港”。
那顶假发能摘了吗?
近日,有港漂在小红书上表示,“从此以后‘女王陛下’删了,那顶假发能摘了吗?”即要求香港法官除下“假发”。
帖文提及的“‘女王陛下’删了”,是指本月10日立法会通过的《2024年成文法(杂项规定)条例草案》。《草案》为“法律适应化”修订的73条现存法例中的约300个殖民地时代字眼,如“女王陛下”、“总督”等予以删除或替换。此外,修例还加入“一个中国”和“爱国”字眼,比如废除“香港、中国沿岸、台湾”的提述,以“中国”代之。
目前香港政府还未回应这一则小红书帖文。不过事件引发网络讨论。
有香港网民表示,戴假发有其意义,法官和律师依照身份戴上指定式样的假发,象征法律公正无私。法官戴上假发就代表去除私心杂念,成为法治的化身,公正无私的办案。
早在2022年,建制派立法会议员何君尧亦曾批评香港法官不应跟随英国传统佩戴假发,给予市民恋殖之感觉。当时司法机构回复称,法官在法庭佩戴假发及穿袍是香港司法界由来已久的传统,除反映法庭的庄严性外,也对香港特区在“一国两制”下继续实行普通法制度,具一定象征意义。
还有网民留言表示,整个亚洲的现代化就是“西化”过程,接纳西方文化和西方科技。中国人每天都生活在“西化”环境中,例如穿西装、打领带;用电脑、手机;吃汉堡、薯条……香港也是因为英国才从渔港发展成为国际城市。在香港,“去殖”不是进步,是后退。
习近平重提“食洋不化”
值得关注的是,“三中全会”开幕当日,《求是》刊出一篇文章,以习近平名义称,所有政策都要从国情出发,“既不能刻舟求剑、封闭僵化,也不能照抄照搬、食洋不化”。
有分析指,既然习近平指明了方向,“不能‘食洋不化’”将成为中港两地的施政方向。
什么是“食洋不化”呢?时评人冯睎干指,“食洋不化”不是新名词,在2022年“二十大报告”已经提及。共产党口中的“食洋不化”就是说“学西洋的东西,不要学他们的精神和原则”。这和林语堂讲的“食洋不化”正好相反。林的“食洋不化”是指要“真正学到人家的灵巧、自由和创新精神”。
有香港网民表示,林语堂的“食洋不化”是鞭挞有其形无其髓;党的“食洋不化”就是强调要取其形弃其髓。
还有网民表示,中共是“双标”兼“精分”,只要西方的马克思主义,但不要西方的普世价值。嘴上说维持香港普通法制度,行动上却去破坏法治。“食洋不化”其实是“食古不化”,最后注定一事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