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网贷平台以其便捷高效的特点迅速占领了年轻人的消费市场,但其背后却隐藏着不容忽视的风险。(图片来源:作者博客)
【williamhill官网 2024年7月2日讯】(williamhill官网 记者蔡思云综合报导)近年来,中国的网贷平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以其便捷高效的特点迅速占领了年轻人的消费市场。可是,在这看似光鲜亮丽的背后,却隐藏着不容忽视的风险。以下几个受害者的故事是当下众多年轻人陷入网贷漩涡的缩影,也是对社会消费观念、金融监管以及个人财务规划的一次深刻的反思。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网贷平台以其低门槛、快速放款、高额度的特点,极大地满足了年轻人即时消费的需求。
根据2019年《中国消费年轻人负债状况报告》,总体信贷产品对年轻人的渗透率高达86.6%,实质负债人群约占整体年轻人的44.5%,近一半的年轻人在花着“明天的钱”。
信贷产品的高渗透率反映了消费观念的深刻变化。超前消费、盲目攀比、即时满足等心理在年轻人中普遍存在,这种情况不仅加剧了个人财务压力,更对整个社会的消费风气产生了不良的影响。网贷平台的便利是有代价的,高利息、复杂的还款规则、隐私泄露风险及暴力催收等问题,让不少年轻人深陷其中,难以自拔。
向9个网贷平台借款 8千债务变8万
来自江苏的江睿(所有借贷者均为化名)之经历便是明证,她为了填补一个本不大的债务漏洞,不断地申请新贷款,最终债务如雪球般越滚越大,无法偿还。
上大学时,江睿想买一些电子产品,但不想向家里要钱,听同学说某第三方支付平台的消费信贷产品可以借钱,利息不高,可分多期还款没什么压力。她便在平台注册了信息,第一次借了5000元,分12期还款,后来又借了3000元。
起初,江睿还能按时还款,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债务逐渐增加。为了填补漏洞,她开始不断申请新的贷款,短短一年时间她先后在9个网贷平台借款,“拆东墙,补西墙”,原本8000元的债务变成了8万元,陷入了恶性循环。
为了交学费而陷入网贷漩涡
来自陕西的张保第一次接触网贷是因报班培训学费不够。从高校毕业后,她为了留在西安工作,报名参加了一个号称“包拿证、帮就业”的职业训练营。但她一下子拿不出2万元交学费,机构老师建议她分期付款。
张保回忆道:“老师说可以先学完找到工作上班后再付学费,到时每个月稍微还点钱就行。”在机构老师的指导下,她下载了一款借贷App,完成注册后便在该平台借了2万元,解决了学费的燃眉之急。
令张保没想到的是,从此她就与网贷纠缠不清了,每月要还2000多元。
每天十几个催债电话 令人提心吊胆
25岁的浙江人林芳大学毕业已有两年,如今还在为大学期间借的网贷发愁。上大学期间,她每月的生活费1200元,日常花销还够,但为了和别人一样买漂亮的衣服和化妆品以及外出旅游,她在网贷平台上借了钱,从此一发不可收拾。
林芳说:“当时想着利息也不高,按月还应该没问题,就放手借了。”后来,到了还款日还不上,她就接着从其他平台借款,以贷还贷,不少网贷平台都留下了她的“足迹”,雪球越滚越大。
她懊恼地说:“我很想停止这样的生活,但似乎已经无法回头。照现在的工资收入,这些钱我就算每个月不吃不喝来还贷,还清也要三四年。”
林芳不敢告诉家里人,一旦看到陌生号码的来电,就会无比焦虑,这些都是催收、警告甚至威胁。她说,有时一天内会收到十几个电话,每天都提心吊胆。
当下,像江睿、张保和林芳这样陷入网贷的年轻人不在少数。在社交平台上,有不少借网贷的年轻人抱团组成“负债者联盟”、“负债姐妹”等群组。她们中有人是为了买一件漂亮的衣服,有人是为了创业,有人是为了交房租……
网贷问题的解决之道
有识之士指出,面对网贷陷阱带来的社会问题,社会各界应共同努力,寻求解决之道。政府应加强对网贷行业的监管、提高准入门槛、规范市场秩序、严厉打击非法放贷和暴力催收行为。同时,也须加强金融知识普及教育,提高年轻人的风险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此外,家庭和学校也应承担起教育引导的责任。家长应关注孩子的消费习惯,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学校则应加强财商教育,将金融知识纳入课程体系,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财务管理技能。
与此同时,年轻人自身也应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和财务观。面对诱惑时应保持理性,合理规划自己的收入和支出,避免盲目借贷和超前消费。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摆脱网贷陷阱的束缚,走向健康、可持续的财务自由之路。
来源: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