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英九访中(图片来源: 中央社图fl11fl中央社)
【看中国2024年4月12日讯】近期有许多新闻事件也算是凸显国内对于台湾文化与中国文化分界的舆论,从所谓对岸用语、抖音、中国小吃入台、唐服再到灯会,基本上都围绕在去中化的主题上争执。我们根基于《文化基本法》的第二条第一款提到“国家应肯认多元文化,保障所有族群、世代与社群之自我认同,建立平等及自由参与之多原文化环境”的精神下,为什么不能接受对岸传来的文化呢?
在这里,笔者可以做个人价值观回答,我们的确需要小心现代中国传来的文化相关产物,并且认知到文化统战的成分。但在这之前我们了解两岸中华文化的竞争与重叠,还有梳理台湾为什么较难去中化。
许多观点都认为文化并非都是由上而下主导,一个国家或许会因其历史及地方发展自然由下而上形成一个主流。但摊开历史来说,这一般都发生在当国家力量式微或是上位者认为这些属于有利于在位正当性且能扩大族群认同时才有可能发生。拥有权力的上位者透过国家机器能赋予一个文化价值,就算是一个国家已经有面谱化的文化形象,但当更换执政者也会在价值面上有所更易。价值这点在民主国家可比照政治光谱左翼至右翼的不同做区别,但他们国家本身的文化面不会有太剧烈变化,在身份认同上也较有一致性的回答。
而威权或极权国家更会直接套用符合自己统治正当性的历史去塑造价值观与文化,民众通常是被动参与且受国家改造。我们将文化形成的过程拆解,就是上位者选择该国的历史脉络制造文化想像,再透过权力使用国家机器向国内外输出自己的文化印记。而现今有许多国家透过文化的向外输出得到更多的经济获利与政治红利,软性质可能透过观光旅游来吸引外国人或是输出娱乐产业。当然也不乏如中国使用中华文化包装,透过锐实力来增强政治影响力。
台湾近几年也试图透过较软性的文化外交来拓展国际认同与空间,国内也进行了相当大程度的国家台湾化的“建构”工程,也就是建立一个有别于中国的史观、文化与民族想像。虽然对于现阶段的民意来说,要以台湾文化为主体除了是目前执政者的目标,也算是多数民意的主流。而什么是台湾文化?或许对外我们可以选择一些较具有代表性的活动与产物向外宣传。但是在国内则常常陷入什么是属于台湾文化而什么是属于中华文化的意见分歧。
抖音舞蹈“科目三”热潮从中国烧到台湾。(图片来源:翻摄自抖音)
首先台湾人曾经是正统中国人,这不是一个既定事实,而是在国民党威权时期的这段期间,上位者由上而下“建构”台湾人成为中国人。上位者主动进行改造,选取适合中国思想的历史脉络与想像,创造出中国化的工程。并且与对岸中共竞争世界上唯一的正统中国。所以在那段期间台湾人受到大量的爱国主义教育与大中国思想的薰陶,台湾在那段期间有大量的华国印记烙印在国家文化当中。虽然当时台湾尚未有关于身分认同的调查,但在威权时期就算你不认同自己是中国人也必须要表面认同,否则会受到党国体系的关照。且对照对岸进行文化大革命毁坏传统文化的时空背景下,台湾反而成为守护正统中国文化的复兴基地。
要清楚认知任何文化的存在,背后本身就是需要权力支撑。也就是说是需要国家机器因其意识形态的推动才能使文化得以发展并广为流传。在台湾民主化后,本土化工程改造如火如荼进行,到目前为止国内大多数的身分认同已不像过往有较多的台湾与中国双重认同民意的主流。依照政大选研中心民调显示,这种双重认同与台湾认同已经在2007年后黄金交叉,台湾人认同已达到六成多。但值得关注的是,从政大选研开始做身分认同民调开始,大量下降的中国人认同。双重认同也有明显的下降趋势,但是依旧能保持相对平稳的民意趋势。这种双重认同有很多解读空间,但可以确定的是台湾内部依旧有过去中国人建构工程的遗绪存在,同时台湾人建构工程仍持续进行中,因此这两种展现的是国内还在进行中的文化价值冲突,也是国家认同冲突。
何谓台湾文化?简单来说就是以台湾为主体的史观基础,远至史前至今的原住民文化以及移民文化的组合。希望建构出属于台湾人的历史脉络与文化,除了过往中国化与本土化工程以外,近几年来掌握权力的上位者则采以纳入不论现在或过去在这岛屿存在过的文化轨迹通通结合成台湾的文化范畴,也包含许多新移民文化。但是台湾内部在文化认知的冲突上还是卡在两个认同工程与大多数人口为汉人文化的重叠,如上面提到的,虽然国人多数为认为自己是台湾人,但同时也有不少人也认同台湾与中国的双重认同,中国人建构遗绪依旧存在于台湾社会当中,毕竟这也绝大部分牵涉到国家认同问题。加上我国人口多为汉人结构,在许多传统文化上放眼有华人足迹的国家都有一定程度的相似处。因此,台湾在主流文化上常常陷入内部认同的建构冲突,加上中国近年透过社群以及商业模式下,以外力之姿与国内中国人认同以及同文同种等因素,让国内的中国人认同渐渐与对岸的中国人诉求有融合的迹象。
如果说以统独作为政治光谱,位居中间的维持现状是大多人的选择。但是这项长期民意所趋的选择,多半是建立在国际现实的无奈下。这也正是执政党虽然有各自的意识形态,但是也必须要坚定表态会维持现状的原因,否则根本无法得到选民青睐。那我们换个方向思考,将统独光谱改成台湾人认同与中国人认同的话,多数人是坐落在台湾人那边,中国人认同已经是少数了。不过在双重认同上,中华民国的中国认同族群在国族情感上仍无法放弃过去在台湾建立的世界唯一中国思想。基于宪法、语言、文化、历史甚至民族大义等因素,除了深怕中华民国渐渐被台湾取代以外,就是与祖国完全断根断源。
如最近频繁回“祖国”祭祖寻根的马前总统,在过去也曾经被李前总统牵着手并用台语说出我是吃台湾米,喝台湾水长大的新台湾人。这股在国内逐渐弱势并且有消散危机的中国情怀,反而随着对岸中国的崛起有了情感寄讬以及高度共鸣。国内的双重身份认同,如同马前总统一样有着矛盾的身分认同冲突。在台湾可能有高度政治因素,但其实观于双重认同的冲突因中国的崛起在华人世界反而愈发常见。虽然每个国家的海外华人在当地可能都面临不同的政治因素,但也都因中国崛起后,在身分认同上与国家认同有着强烈的拉扯。加上中国强大的官宣系统,成功的让有中国人认同的华人在思想上成为中共海外的没有中国籍的中国人。
最近频繁回“祖国”祭祖寻根的马前总统,过去也曾经被李前总统牵着手并用台语说出我是吃台湾米,喝台湾水长大的新台湾人。(图片来源:马英九基金会)
综合上述,关于我国内部的文化斗争,既是权力角逐的结果也是身分认同的磨擦。现阶段既要建立起台湾人认同与文化,但同时自身在党军政时期的历史脉络、多数汉人人口传统文化以及中国人认同遗绪,与对岸不遗余力地向我国以各种形式输入中国文化有差异又有重叠。后太阳花时代的年轻人正处于既是天然独更是第一线接触中国传来新文化的第一线。就像任何文化需要权力去塑造、建构与推播一样,政治与文化有时候无法有明确的界线去区分。去中化等于要同时处理两种中国文化,第一是过往的党国中国遗绪;第二就是对岸中国强势的文化输出。
除此之外,包含戏剧、饮食以及社交媒体等中国流行文化对比较容易辨认中国政治宣传,这种去政治化的模式让国内对于反渗透以及去中化等行动反而有点像是台湾文化另类的自我审查(censorship)。国内从上到下也发生过不少类似中国纠察队行为的新闻,不论是发音、用语、饮食、传统服饰等都有相当程度的讨论,有时候反而让人觉得将所有东西太过于政治化。很难同时做好防守又积极进攻,且进攻通常也是产生国内的政治纷扰,对岸基本上不受影响。
那到底要怎么去别对岸与台湾之间的文化差异又同时要跳离两岸同文同种的思维呢?除了关注对岸的假消息影响以外,想面对中国强势的软性质传播是较难以让人不去接触到。台湾的政治因素加上汉人文化注定让台湾文化建构过程,必定植入中国这项不稳定因素。最主要是难以根除中国人认同与同文同种的拉扯,鼓吹中国民族复兴的对岸容易将部分国人在文化认同上有些错乱。
中国在推广中国梦的工程上,什么东西都在前面冠上中国,那红通通意象的中国模式处处可见。追根究柢,任何文化在离开本地后到一个新的地区,经过时间的积累,长期与当地文化融合后,都会衍生出自我特色的文化特色。由于中国崛起加上强大的宣传下,容易让海外华人顿时忘记自己几代下来不同于“祖国”的不同,陷入既是身分华裔,心理华侨的情况。这也是中国透国强大的权力所建构的文化输出,并且透过宣传长臂延伸到其他国家的华人身上。
在中国在民族主义的旗帜下,“求同”是该国对外影响华文化圈的首要手段。“存异”对中共来说是“趋同”的阶段性过程,以期望到达最后思想上“共同”的目标。但其实去中国化与本土化有区别,如同新加坡这个华人人口较多的国家为例,中国对该地区的华人影响日益增强。总理李显龙也开始向国人解释华侨与华裔的区别,并且强调要落地深根而非想着落叶归根。提及文化本土化与新加坡多元种族融合出独特的新加坡文化,解释了几个属于新加坡人的语言。同理来说,台湾与中国之间也有相当多的不同之处,不论在体制、思想、文化上都有着不同的历史脉络与多面向的呈现。我们应着重于体现不同于中国试图同化一切的“多元性”,我们拥有自己独有的语言结构与文化。
你是你;我是我,但同时你也是我;我也是你。这句话可以体现许多在身分认同上受中国因素影响的群体。国内也时常对于共同想像的国族概念因政治因素而无法有明确的概念,但是对中国人的意象已经逐渐与对岸趋同。就算目前中华民国依旧存在于台澎金马,说到认祖归宗、寻根之旅依旧会跑到对岸去。我们对自我文化的认识与建构是否在认同上已经落地深根了?我们的祖国到底是哪边?就算是拥有双重认同的国人,能否清楚知道自己所认同的中国是哪个中国?假如是中华民国那何必还望向中国人民共和国?难道除了双重认同以外还有双重中国人认同的交叠。
举例来说,马前总统在踏上寻根之旅前,他是以新台湾人身分离境,然后以中华民国人的身分入境去见中华人民共和国人,然后共同追忆中华民国过去的遗绪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现代化的发展。并且在香港出生台湾长大的马前总统,反而对不曾生活过的中国表现出浓厚的故土情感。所以马前总统到底是谁?且要维持这种多重身份认可也只能在台湾,在中国也有一种国家认同可以供你选择,我相信中共在马前总统访问期间所提到的中国绝对不是他心中想的那个。在中国强势且明确的民族认同下,国内的中国人认同只会被逐渐被带离中华民国与对岸共鸣。我到底是谁,国人在回答这问题前须要对身分认同上有方向性与未来性。我会是谁才是这个问题的前提,这也关系到国人对于国家未来在统独的走向有相当大的关联。在台湾确立自身文化的大前提,还是要回到国家认同上,回答我是谁的答案已经大多决定的这个问题。
(本文为《上报》独家授权《williamhill官网 》,请勿任意转载、抄袭。原文链接)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来源: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