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千古杰作 颜真卿“天下第二行书”(williamhill官网 )

〈祭侄文稿〉悲壮不已

 2023-12-18 19:32 桌面版 正體 打赏 2

唐颜真卿《祭侄文稿》真迹
唐颜真卿〈祭侄文稿〉真迹。(图片来源:国立故宫博物院)

颜真卿(709~785年),字清臣。曾任平原太守,世称“颜平原”;安史之乱抗敌有功,被封为鲁郡开国公,故又称“颜鲁公”。

颜真卿为人笃实耿直,刚正不阿。书法自成一家,筋肉饱满,浑厚庄严,“忠义之气,溢于笔划”,世称“颜体”。其书风影响后世极大,被誉为“二王”(王羲之、王献之父子)之后成就最大的书法家。唐代以后有许多书法家都是在学习“二王”的基础上,再学习颜真卿的书法特点而建立起自己的风格。

王羲之〈兰亭集序〉、颜真卿〈祭侄文稿〉、苏东坡〈寒食帖〉合称“天下三大行书”。其中,激昂磅礴的“天下第二行书”——〈祭侄文稿〉是颜真卿祭悼安史之乱中遇害的侄子颜季明,不经意中发挥出书法最高水准的千古杰作。

安史之乱 颜杲卿父子宁死不屈

唐玄宗时重用奸佞、吏治败坏,以致国事日非、藩镇崛起。天宝十四年(755年),节度使安禄山和史思明起兵叛乱。安禄山大军势如破竹,大唐将领节节败退,河北各郡纷纷瓦解,爆发长达八年的安史之乱。

当时,守平原郡的颜真卿率先抵抗,任常山太守的堂哥颜杲卿亦起兵讨伐。天宝十五年,安禄山大军围攻常山,俘虏颜杲卿的小儿子颜季明,威逼他投降。颜杲卿不为所动,季明被斩首。颜杲卿瞋目怒骂安禄山,宁死不屈,惨遭拔舌、凌剐而死。“颜氏一门死于刀锯者三十余人,其状惨绝人寰。”

二年后,战事稍平,颜真卿让侄子颜泉明至河北寻找家人的遗骸,但只找到堂哥的部分尸骨和季明的头颅。颜真卿满腔悲愤,提笔疾书,将国仇家恨倾泄于笔端,写下这篇慷慨悲壮的〈祭侄文稿〉。

天下第二行书〈祭侄文稿〉

颜真卿〈祭侄文稿〉(局部)。
颜真卿〈祭侄文稿〉局部。(图片来源:国立故宫博物院)

〈祭侄文稿〉,全名〈祭侄赠赞善大夫季明文〉,行书,共23行,234字。千余年来历经多次烽火劫难,至今仍存真迹于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弥足珍贵。

〈祭侄文稿〉乍看之下字迹潦草、纷乱,仓促写就。又因为是草稿,涂涂改改三十余处。实则全篇为至情至性的哀悼文,处处透露出乱世忠臣“抚念摧切”的心绪,仿佛将刺骨的悲恸哀思一股脑儿迸发出来,时而呜咽,时而疾书,气势宏伟,震动千古。

全文共分三段,由回忆侄儿季明幼年出众的才华和德行,让长辈感到欣慰写起;至追忆颜杲卿父子“贼臣不救,孤城围逼,父陷子死,巢倾卵覆”,悲愤不已;最后希望找到其他遗骨,择一好墓地葬之。前半篇尚显平静,大小匀称,流畅温婉;后半篇苍凉哀痛之情跃然纸上,字体大小、粗细、浓淡任意变化,涂抹挥洒,“呜呼哀哉”,悲痛至极。

所谓“字如其人”。此幅作品于颜真卿血泪凝聚中展现出一股忧国忧民的浩然正气,反映精神气节于翰墨之中,同时也是批判安史之乱的第一手见证,成为珍贵的史料。

唐德宗时,节度使李希烈叛乱,颜真卿被宰相卢杞嫉恨陷害,亲赴敌营,被残暴的李希烈缢杀。德宗诏文曰:“器质天资,公忠杰出,出入四朝,坚贞一志。”颜真卿去世后,〈祭侄文稿〉成为历代书法家争相收藏的真迹墨宝。

来源:williamhill官网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williamhill官网 授权许可。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本文短网址: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williamhill官网 》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分享到: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评论

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理性交流,拒绝谩骂。

留言分页:
分页:


Top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