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亮和丽君(图片来源:网络)
【看中国2023年11月26日讯】亮亮丽君的故事,再度引发舆论的广泛关注。他们能够引发人们广泛的共情,最重要的原因在于他们的普通,他们几乎就是中国都市青年的中位数,而且还是比较上进的不躺平的那一拨。
我不想再多谈这个故事,我来谈谈这个故事的背景地——郑州,乃至郑州身后的河南省。
从某种程度上说,河南省在中国所处的地位,和中国在世界的地位颇有相似之处。悠久的文明和历史,但又饱经苦难,尤其是黄泛区之苦。人口众多,但资源并不丰富。
作为一个中部省份,河南除了在地理上居于“天下之中”,很难说是抓到了一手好牌。但平心而论,河南的条件在全国其实也算不上坏。在北方省份里,河南相对靠南,光热水土条件其实相对宜居;平原占比超过半数,当黄河得以治理过后也是较理想的农耕区;众多的人口提供了劳动力的基础,而较好的交通枢纽性,也是发展经济的便利条件。
从流域来说,河南地跨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实际上是个介乎南北之间的省份。它的“中”,不只是地理上的,也是发展水平上的。
事实上,过去二十多年里,郑州是一个快速崛起的城市。2000年,郑州GDP分别只相当于石家庄的76%和济南的77%。而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郑州GDP已经是济南的1.08倍,是石家庄的1.82倍。郑州GDP在过去22年增长了16.76倍,在中部省会里仅次于合肥和长沙,甚至超过了武汉(增长14.67倍)。
河南省举全省之力做大郑州,实际上也带动了全省的增速。河南的增速在全国省份中,其实算得上中上水平。河南过去22年GDP增长了11.21倍,高于山东的9.56倍。河南和山东的差距显著缩小,河南GDP从山东的61%上升到山东的70%。
郑州和河南的崛起,原因很简单。从很大程度上,它们的兴起就是中国经济的一个缩影。
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河南省很早把高速公路里程修到了全国第一。
以新城新区为代表的大规模城市化。郑东新区是全国最成功的城市新区之一。
大力度的招商引资。仅一个富士康,一度创造了超过30万的就业岗位,也成为推动全省城市化的重要引擎。
这几件事,其实在全中国都颇为流行。而河南和郑州,在这几件事上是做得比较极致的,所以一度有了很好的经济表现。
而像亮亮丽君这样的河南省内居民,持续加速涌入郑州,也出现在这个时代背景之下。
然而,这两年的郑州,负面频仍。这给了我们不少的启示。
郑州抓住了城市化、大基建和产业转移的历史性机遇,在风口上被吹了起来。然而,这个城市的法治水平、治理能力、契约精神,都远远不能和现代化契合。这座城市在硬件上实现了快速的增长,但在软件上还有很多的课要补。
同时,那些昔日的增长动能,正在熄火。人口负增长时代到来,让城市化进程放缓;大规模基建已到很高水平,投资和房地产的拉动作用也已经有限;东南亚南亚等新兴市场的兴起和国内生产成本的提高,也导致产业有外流的压力。
对于后发国家或者后发地域而言,增长是一切问题的解药。有增长,就可以负债;有增长,人们对未来就有信心。当增长停滞,就像是一辆自行车放慢了速度,自行车一旦能够跑起来,自然能保持平衡,但一旦停下来,就很难不倒。
郑州当下所经历的,正是这个时代的注脚。在过去二十多年里,郑州是踩着顺周期的风实现逆袭的——北方少有的万亿级城市,唯一的不是直辖市和副省级市的国家中心城市,它甚至成为一亿河南人看得见的那个身边的灯塔。
丽君的眼神里没有了光,而这座属于一亿人的灯塔还会不会继续发亮?
当周期结束,当海水退潮,郑州不是一座孤岛。这座城市所面临的问题,需要全中国一起思考答案。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来源: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